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三个代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两个明一起抓,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德治和法治结合,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高等院校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努力造就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人的历史,如何看待历史直接与对人的本质的界定有关。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完整的人”,这表现在人的需要是全面的、无限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是各种活动方式存在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是全面的社会关系。“完整的人”的界定决定了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必然是全面的历史,因而历史发展也表现为全面的多级发展,但是,人的历史又不是杂乱无序的历史,而是一部统一的历史,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这种全面的多级发展的性质,有利于我们认清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直接决定性。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分析亍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源流的基础上,本阐述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生产力前提基础,先进化是根本条件,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主要对象,并认为注重个性的多样性发展是其逢径。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源泉。新时期的教育观应重视人的发展现实,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作为教育改革的宏伟目标,从实践角度解决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与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观,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从两种思想具有的时代差异性、目标指向、利益取向几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的同时,还研究了两种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与时俱进本质,对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有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中经历了种种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差异与论争,但不同的文论话语形态却凸显了对于“人”的问题的共同关注,从而表明百年中国文论现代性之根本在于把现代性的诉求看作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以争取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性的全面提升作为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的总体核心命题。这是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及其历史发展的全部合法性之来源,也是百年来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减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口,以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发展,强调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地发展。本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是“减负”的根本目的,从教育模式、培养目标、教育格局、课堂教学形式和教育评价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对做好“减负”工作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林夕 《云南教育》2002,(10):21-23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与完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目中有人”,把培育人,提高人的素质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实实在在地抓,坚持长期抓,方能见成效。一、强化育人意识,挖掘人的潜力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地树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思想。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学生,这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思想基础。首先,学生是社会的人,当今经济的急剧变革必然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是在当代中国具体条件下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 的涵义。江泽民“七一”讲话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提出并回答了“如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树立身体与心理素质发展和谐统一、能力与素质发展和谐统一,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和谐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艺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执政理念,同样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对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入思考和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把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三个代表”抓住了人的发展的根本点,表达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要求,顺应了人的发展规律性,因而它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教育和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代以来,关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在调整和变化,从清末的德智体“真国民”到如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才培养观。我国“五育”思想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道德教育一直备受重视、注重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由主要关注社会价值转向关注本体价值。展望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凸显人的价值与发展;要坚持“五育”互通互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五个统筹”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毫不动摇地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系统的深刻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换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和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从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教育现状出发,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论证,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改革思想,确立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对我国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构建开放多元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应该培养与时俱进的教育品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对“三个代表”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可以明确“三个代表”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推进和深化,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出了"君子"(合格人才)、"成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并将"三德"(仁智勇)作为"君子"的基本标准、"六材"(仁智勇艺礼乐)作为"成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基本标准。从核心素养角度看,这就是孔子的学生核心素养及其结构观。孔子的这些思想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也是构建和实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表明中国更加富有自信心地去创新自己的发展模式,走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也顺应历史潮流的自己的发展道路。《建议》预示着13亿人为主体的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全面改革,全面创新,全面开放的阶段,意味着中国进入全面发展,全面崛起的新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