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目标,其中文化目标包括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民学习,指的是学习主体的范围,它要求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一个民族,人人都要学习,大家都来学习;终身学习,指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学习型社会又称学习化社会、教育化社会,是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想。我国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  相似文献   

2.
终身学习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重要教育议题.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终身学习议题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报告.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研究所推出了最新报告《拥抱终身学习的文化》.报告提出要在2050年前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而该教育愿景的实现又依赖于文化的转变——形成终身学习文化.对该报告中关于终身学习文化的环境建构与养成两个主要部分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学者进一步了解面向2050年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信息和核心行动要点等,进而为我国转变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自由主义已从一种经济学理论成为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一些国际组织的终身学习政策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下,呈现出单纯追求市场收益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发展趋势背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终身学习政策的人文主义价值追求。终身学习政策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走出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困境,有待回归其人文主义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为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建立终身一体化学习平台尤为必要.终身一体化学习平台是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提供者、各类学习平台的主体和中心、提供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根据...  相似文献   

5.
终身学习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重要教育议题.多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终身学习议题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报告.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研究所推出了最新报告《拥抱终身学习的文化》.报告提出要在2050年前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而该教育愿景的实现又依赖于文化的转变——形成终身学习文化.对该报告中关于终身学习文化的环境建构与养成两个主要部分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学者进一步了解面向2050年的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关键信息和核心行动要点等,进而为我国转变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终身学习及其意义 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提出了终身教育观。终身学习,是指社会的每个成员不仅在学校教育阶段要学习,每一个个体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国家、社会要为这一终身学习愿望的实现提供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学习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和主要构件。学习文化的进步,是社会一切进步的先导。然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挑战我国的学习文化。因此,广州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就要创新学习文化。具体的措施有:确立终身学习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倡导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学习理念;举办与终身学习文化有关的研讨活动和宣传活动;建立完善终身学习网络和市民终身学习体系,为学习文化的创新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步入21世纪,应该说这个世纪必然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世纪。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要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把"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因此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9.
终身学习特征、内容和方式的转变对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供给侧综合改革理念,构建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须重塑供给主体的主要功能和激发需求主体的"学习能量"。从供给主体看,要不断强化政府的导向功能,着力终身学习政策供给;呼吁学校从封闭到开放,突出终身学习资源供给;逐步扩大社区的影响范围,保障终身学习场地供给。从需求主体看,要注重学习者的政策需求,实现终身学习法制化;注重学习者的资源需求,完善学习型组织和系统;保障学习者的空间需求,注重共享学习模式。在双主体完善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纵横沟通的有效终身学习体系组织架构才具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中提到"要形成全民热学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国际教育委员会特别强调两个基本观念: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重视教师的学习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就教师的终身学习与专业化成长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世界,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依靠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将终身参与学习,这种学习化社会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上颁布终身学习法的国家,无论是美、日、韩还是英、法、德,各国颁布的终身学习法都体现了政府服务终身学习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权责统一,高效服务的决心;体现了简政放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行政改革方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终身学习立法具有了超越一般教育立法的国家意义。在我国深入推进政治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基于国际终身学习立法的视野,探讨终身学习立法的理念、内容与实施,如何高度体现政府权能的新理念、新角色以及新机制,将有利于明确政府职能,助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非正式学习实践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教师发展与存在的稳定方式,是教师发展的深层次、机理性东西。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具有目的的非功利性、表现形式的非结构性、来源的多元性、"成果"的非显现性、场域的情境性、主体的自主性等独特性特征。当下,要从观念层面上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制度层面上互补"显性制度文化与隐性制度文化"、物质层面上融合"物化与人化",以建设一种符合学校教师终身发展的非正式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迎接未来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而带来的挑战,每个人都要确立一种理念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要改变学习中的教学角色,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导师,学生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者、学习者,学生的学是为了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学习原则是主体者终身学习的必然张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根植教育本原认识初中化学教育"本原"即根本。"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学会求  相似文献   

16.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指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终身学习的开始,扣好人生所有扣子是终身学习的目标。从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法中的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等角度论述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意义,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五个层面分析总结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学习化社会”的特征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世界,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依赖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将终身参与学习,这种学习化社会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为了在全球竞争中争得先机和保持优势,当今许多国家都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并将其列入基本国策。美国在1976年就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日本1990年制定了《终身学习振兴法》,韩国在1999年颁布了《终身教育法》,德国的基本法也把终身教育确定为国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20.
论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未来二十年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实施主体,成人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为此,成人教育学校要率先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突出其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地位,为刨建学习型社会发挥示范作用;要深化成人教育改革,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文化氛围中发挥成人教育的先导作用;要积极地、科学地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形式的成人教育,实现成人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发挥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前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