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周志刚、原爱丽在《职教论坛》2014年第36期中撰文,从系统论的视域分别探析了职业教育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认知、关系及其衔接三个问题。系统论认为,世界是有系统的,系统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整体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在认识职业教育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时,首先必须立足于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包括普通文化课程衔接和专业课程衔接。普通文化课程的内容主要为科学知识,变化小,相对稳定。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为技术知识,变化较大且不稳定。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重点应放在专业课程上。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具有应变、综合、创新的特征,在衔接时应给予关注。其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智力技能和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应作为衔接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与小学如何恰当有效地衔接,是我国初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幼小衔接"小学化"的现状,本研究从幼小衔接课程的角度,通过对安康市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安康市幼小衔接教育政策不完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思想观点陈旧、幼小衔接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互动较少等问题。因此建议通过政府积极响应、教师双向互动、提高教师素养、家园社区共育等形式来解决幼小衔接"小学化"的问题,从而有效落实幼小衔接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是职业教育日益发展而衍生出的一个新问题,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于现今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课程体系衔接出现的状况,在"VR技术"学习环境下,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解决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把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作为解决中高职衔接核心问题的切入点,实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衔接制度,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职业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学生在文化基础、专业理论、技能实训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高尔夫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矛盾,提出从模块课程、学分课程、资格证课程等方面进行衔接的方法,并对各方法课程衔接的路径进行研究,指明了统筹管理、强化沟通、整体设计、系统衔接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根本上讲,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本文从课程体系角度出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建立衔接课程目标,围绕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试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制,是中高职教育内外部各要素遵循系统规律和教育规律相互作用以使二者相互衔接的运行方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制包括宏观上中高职教育子系统的衔接和微观上中高职学校以及专业衔接两个层次。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存在着自组织程度较低、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层次性不清晰、课程设置重叠、院校之间缺乏衔接的可操作方案等问题。需要通过增强系统的开放性、做好培养目标和课程等要素的衔接、建立区域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制度保障体系等方式,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教师课程理解的差异是造成课程改革实施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课程理解是在教师与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的交流互动中建构提升的,从社会文化建构的视角探究影响教师课程理解的深层原因,可以从文化、制度、专业和资源四个维度审视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谈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实际解决方案来看,电子商务包含两大应用体系:一是电子技术应用体系。另一个就是商务管理和技巧应用体系。所以,我们才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构造为“两大专业课程模块”。即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和商务应用课程模块。两大模块的课程,在教学上通过技术与应用的交叉、理论与实践的交叉来衔接。并构成有机的整体。两者是平行的和一致的,是互动的和一体的。  相似文献   

10.
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实现全方位、多方面衔接的关键。本文基于中高职有效衔接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分析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必要性,透视中高职的课程标准缺乏清晰界定、课程开发模式缺乏职业性、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树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观、制定科学统一的课程标准、建构有效实用的文化课程体系及具有层次性的专业课程体系等具体措施来推动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TAFE模式对高职旅游专业课程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澳大利亚TAFE模式得出我国高职旅游专业课程建设经验,即构建与中职、普通高校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强化能力本位课程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过程考核,科学制定课程考核方案;注重教师成长,优化旅游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但由于两国在行业发展现状、职业教育政策、招生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全盘照搬TAFE模式,必须有选择地学习与利用,从而促进旅游课程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与台湾地区一衣带水,但二者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上存在诸多差异。本研究分别选择台湾地区和福建省五所高校,从课程目标、课程制度、课程结构三个维度,对两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进行了比较,发现台湾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确立了明确的课程制度,建立了多元、开放的课程目标体系,形成了合理的课程结构;同时认为福建省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方面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制度建设,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于课程设计,使课程设计更具专业性、开放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育人是迈向高质量幼小衔接的重要路径。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经历了从幼儿园单向衔接到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转变,并在多元主体协同的进程之中不断展开探索。本研究针对幼小衔接中的多主体协同实践状况,借鉴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来自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6万名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幼—小—家”互动方式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权力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保障多主体协同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尤以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制度最弱;各主体的教育观念与儿童发展期望存在差异,适度学习与超前学习并存。搭建平台重塑多主体互动的权力格局,政策驱动为多主体协同提供制度保障,多方参与构筑资源以共享观念与目标,是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互动格局与文化模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方高校的教师和教育者,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作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经济管理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寻找其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是本课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方向出发设计教学理念,结合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评价式教学方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从而为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有机互动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邢晖 《教育与职业》2005,(19):34-36
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互动关系。二者的兼容性是互动的本质和前提,互补性是互动的价值所在。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自在困境中不断发展,彼此相互衔接与互动,既有经验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上说还没有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陈畅 《考试周刊》2014,(64):167-168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但课程衔接一定不是中高职相同专业课程的简单相加,而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均相互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幼儿教育学》是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题从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指出构建《幼儿教育学》课程体系,有利于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物理课程的宗旨是培养人的科学素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中学的积淀与大学的升华,尤其是二者的有效衔接。而实地调研发现,两个学段的课程总体上缺乏有效观照,应尽快落实课程标准,完善选课制度,搭建交流平台,建立政治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推动两个学段课程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8.
分析试点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确定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分别面向的职业岗位,再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实现岗位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以及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无痕衔接。本文介绍了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制订思路和课程设置原则,以及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衔接方案和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生命力来自于以高度文化自觉的课程定位,实现文化与课程的有效互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定位,需要回归课程的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处理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课程所涉及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间的关系。文化自觉引领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须打破教学方法的界限给教师灵活教学的空间,在制度上保障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中学语文有效互动教学的内涵“中学语文有效互动教学”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与教学环境、课程资源、社会生活及教学评价等元素组成的教学互动场为依托,用多媒体互动手段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互动调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自身多元智能的互动促进,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材新旧知识的互动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