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与全国幼儿读物研究委员会、宋庆龄基金会《动画世界》杂志社,继去年联合举办“中德儿童读物研讨会”后,今年双方再度合作,于6月12日至14日,在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联合举办了“中德儿童书籍插图研讨会”。 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邀请了近年来在德国多次获奖并举办个人作品展的德国柏林儿童书籍插图作家曼弗莱德·伯费格尔先生;海德堡儿童书籍插图作家苏桑娜·伯尔纳尔女士、海德堡出版家阿尔明·阿伯麦尔先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聚焦在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书籍插图上,联系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梳理和分析书籍插图的艺术形式,感受插图艺术家们的创作态度和创作精神,以期对现代书籍插图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木刻版画与书籍插图历史久远,明清版画插图题材广泛,刻绘精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它甚至对小说、戏曲等文类的创作、刻印及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文并茂和精美的形式仍然是图书出版的现代品格和最为基本的内在要求,插图的精美也是书籍自身精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成为书籍精品化、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古代版画艺术的发源地,版画的出现远在世界各国之先.仅以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梓行时间刊记的版刻书籍插图--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画算起,也比欧洲版画的出现至少要早五百余年,而古代版画作品的丰富遗存,就是以书籍插图形式出现的.自唐至清,各个时代的版刻艺术家,为了适应不同书籍对图版类型的需要,以及大众不同的审美趣味,提高版刻插图的艺术欣赏价值,对它的版式、版型不断进行变革.古籍插图的异彩纷呈,与图版形式的多样化是分不开的.考察古籍插图的版式、版型的渊源流变,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版画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中国雕板印刷史、书籍插图史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书籍中的插图,尤其是理工农医类教材的插图制作,既是一种精细的创造性劳动,又具有一定的审美要求.不能想象一本插图低劣粗糙的书会是一本优质的书.一本理科书经常有100至400幅插图,读者打开书,第一眼印象定是插图的优劣.插图的准确、清晰、美观将有利于增强图书对读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国书籍手绘插图受到多种艺术思潮和社会审美需求的强烈冲击,在当今社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艺术功能逐渐扩大,形式与风格变化多样,适用范围不断延伸等。未来中国纸质书籍手绘插图依然会占有重要位置,手绘及手绘风格的书籍插图依然是主流,其风格势必继续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保护儿童视力、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需求,儿童书籍并未受到数字媒体阅读的大幅度冲击.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中国儿童书籍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市面上儿童书籍的现状,发现中国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儿童书籍的整体设计原则,并提出了从五感入手,增强书籍形态设计...  相似文献   

8.
医学书籍插图加工的三点要求陈丁惠,沈彬源插图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涉及形态学、手术学的医学书籍,插图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本书的插图画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该书的质量。插图是穿插于文字之间的图画,它与文字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工书籍插图必须注意具备“...  相似文献   

9.
插图是视觉传达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插图作为书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历经变迁,每一次媒介革命都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纵向的历史为线索分析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图书中插图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重点分析了当前读图时代下书籍出现了图像异化的现象,以引发人们对当前图文书籍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璐 《编辑之友》2010,(7):97-98
书籍装帧艺术是字体艺术、版面艺术、插图艺术、封面和护封艺术等的有机组合体,是对书籍整体形态的规划.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更新等,极大地促进了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现代书籍装帧范围不仅涵盖了最初的书籍形态的策划,还包括了开本的选择、封面和扉页的设计、正文内容的版式编排和插图设计以及后期的印刷和装订等.当今时代竞争激烈,节奏飞快,人们在选购书籍,尤其是同类书籍时,没有时间去仔细阅读比较,往往根据第一印象的优劣来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11.
书籍装帧设计是包括文字、图画、色彩三大要素的整体设计.图画,指用于装饰书籍的插图.书籍装帧中的图画语言作为书籍之“象”,是书籍之“意”的视觉呈现,体现书籍个性,吸引读者注意力,以达到传播和交流的目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图画语言的运用应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整体性.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插图     
在编辑部里常听到有同志说:“给来个插图吧,活泼一下版面。”持这种说法的同志,他们还是重视插图的,可惜对插图的理解不够全面。诚然,插图有活泼与美化版面的作用,但这只是插图功能的一个方面。正如鲁迅所说:“书籍的插画,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插图作为绘画的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13.
记得早些时候,人们埋怨书籍中的插图越来越少,有人甚至在“呼唤插图”。更有一些出版前辈常常很有些自豪地夸耀他们那时出书一般都附上插图。其实,中外出版界均有注重书籍插图的传统。在我国,古人所讲的“图书”,就是“凡有书必有图”之意。近年来,书籍配上图片的出版方式又逐渐流行起来。“插图”一下子变格成大量地加图,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图文出版物,如“老”字系列、图解、画说之类,照片、漫画、新闻纸变得洛阳纸贵起来,人们惊呼:读图时代来到了!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插图,也称插画,是指插附在书籍、报刊或文字中的图画。可以是线描图,也可是着色图。既具有对书籍内容上的从属性,又具有相对的艺术上的独立性。这种配合文字的附图,对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具有艺术解释、审美欣赏或补充说明的作用。自古以来,插图就是我国书籍形态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宋元以降印刷出版的书册,多有引人入胜的插图和与之相得益彰的整体版式设计,令人  相似文献   

15.
读图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深化了图画的"言说"功能。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插图越来越受到书籍设计者的重视,插图由过去的解释说明文字、丰富美化版面等功能逐渐向引领读者阅读、提高读者审美能力等领域拓展,插图的"配角"地位也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读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生动活泼。这除了要求文章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外,还要求形式上新颖美观。既有漂亮的封面,又有有趣的插图。因此,编辑人员在考虑各类图书出版的时候,注意根据书籍的内容,配上一些适当的插图是必要的。但是有些书籍,特别是政治理论读物,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很不容易画出插图来。有些书,即便是画了插图,也不过是内文  相似文献   

17.
张旭 《编辑之友》2016,(9):88-9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全民素质提升,阅读需求与阅读数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婴幼儿的教育及阅读习惯培养加以重视,这成为儿童书籍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基于阅读体验的低幼儿童书籍交互设计,结合低幼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对低幼儿童阅读感知、阅读行为、阅读学习体验分析,探讨低幼儿童书籍阅读模式交互设计,提出感官体验、情景体验的低幼儿童书籍阅读体验交互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8.
张祎 《科技与出版》2021,(3):152-156
结合幼儿教育理念,探究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中手绘插图的设计出版,诠释蒙学出版物中插图对儿童启蒙教育之作用.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插图多为手绘,风格简单纯朴,蒙学出版物具有强烈的传统艺术与浓厚的文学色彩相结合的特征,较现在蒙书插图电脑绘制合成来看,手绘制作反而更具有“形神兼备”之处,可见其存在的“耐心”和“爱心”情怀,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祎 《科技与出版》2021,(3):152-156
结合幼儿教育理念,探究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中手绘插图的设计出版,诠释蒙学出版物中插图对儿童启蒙教育之作用.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插图多为手绘,风格简单纯朴,蒙学出版物具有强烈的传统艺术与浓厚的文学色彩相结合的特征,较现在蒙书插图电脑绘制合成来看,手绘制作反而更具有“形神兼备”之处,可见其存在的“耐心”和“爱心”情怀,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我国的出版事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出版物插图也遇到了发展的良机,乃至出现了"无书不图""人争宝之"的盛况.经过复杂而多元的嬗变后,插图的艺术独立性显著增强,艺术价值发生质变,在我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从书籍的从属地位,逐渐成为影响出版物传播的重要因素.文章试图通过探究明代中后期出版物插图的嬗变,进一步观察其与出版物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