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2.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3,(4):114-11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译成日文是从19世纪开始的,最初只节译了《红楼梦》的第一回,《红楼梦》的八十回日文译本于20世纪初面世,是据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为底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日文全译本是松枝茂夫翻译的,前八十回据有正本,后四十回据程乙本。于  相似文献   

3.
王建平 《新闻爱好者》2010,(10):149-150
马道婆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宗教人物形象,虽然作品中有关她的文字描写并不多,主要只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被具体描写过,另在第八十一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从他人的谈话中被简略提到,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10,(2):40-40
经部——儒学经典 重要书目如: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札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相似文献   

5.
芦婷婷 《大观周刊》2011,(44):163-16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情节描述上都达到了至高的水平。《红楼梦》的两个知名的英文译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及大卫·霍克斯译本,亦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红楼梦》第三回两个英文译本,从人名翻译的角度进行差异对比及赏析,对两个译本所选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很喜欢读《红楼梦》,自己反复读。也劝人反复读。他多次谈过应该怎样读《红楼梦》,笔者之一有机会听过一回。  相似文献   

7.
由于《红楼梦》手抄本未署作者姓名以及书中有关作者的表述模糊,引发了《红楼梦》著作权争议。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围绕《红楼梦》著作权展开三次大讨论。争议的关键在于《红楼梦》究竟由曹雪芹原创,还是曹雪芹修改他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9.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蒙 《图书馆杂志》2006,25(3):81-86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凌花 《新闻世界》2013,(12):140-141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有许多地方是前后呼应的,这种"前后呼应",如果我们把它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来探讨的话,也可以称之为《红楼梦》章法结构之对称。这种"对称"的手法渗透于《红楼梦》的每个角落,比如黛玉的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二十六回),而黛玉死后,潇湘馆却被"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惨象所代替(据脂批);再比如,六十四回,黛玉作"五美吟",戚序本脂批明言:  相似文献   

11.
我从小爱读《红楼梦》,但苦于环境条件所限,无法深钻。前年由工厂退休后,常来省图书馆看书,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给我发了借书证,并尽量提供方便,让我有机会看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七十八回本、戚序本等几种较为接近原稿的版本,以及一些新旧红学家的专著和最近  相似文献   

12.
题记 题目既平且直,这个编辑就是我。为什么不用“我”,而要标明“编辑”?因为一则,编辑是我的职业,我已经干了四十年,打算还干下去。  相似文献   

13.
关键的第三回 自第三回,林黛玉进荣国府与贾宝玉见了面,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方真个开场。曹雪芹在前头一回中,先安排咱们读者听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按贾氏宗谱介绍了东西两府的主要组成人员;如今咱们跟随黛玉进府,见了他们方不至于“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其实黛玉自己,也只听母亲在日说过而已,连外祖母也是头一回相见。当时一声“林姑娘来了”,  相似文献   

14.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来到南京图书馆为诸位宣讲《红楼梦与南京》这一专题,一是因为这是我30年来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主攻方向而自成的一家之言,很希望能有机会得到大家的关注、批评和指教,今天的宣讲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二是因为今天我们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开讲,这里就是当年曹雪芹诞生的地方。但我也有一点顾虑,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乡音难改,担心会影响诸位的听觉。这只有请诸位谅解了。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5.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已有一年多,在众多关于新《红楼梦》的讨论中,笔者选择从电视剧中的文化元素来分析。本文共三节,第一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的"梦幻结构"分析,梦是中国的文化之一,对《红楼梦》中"梦"的改编可看出导演在剧中对文化元素的处理;第二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看电视剧拍摄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中国文化分析。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能为名著翻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南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汉志》的专题性成果,该书以补颜师古《汉书注》中有关《汉志》部分的注释以及补《汉志》阙收文献为主旨。就前者而言,他以汉唐考据和宋季新儒学为两翼,考据、义理两不偏废,重点“考证”《汉志》所著录的文献,对四十篇序言留意不多,所取得的成就多为文史意义上的而不是目录学意义上的。就后者而言,他补《汉志》27种的阙收文献都不尽可靠,但却开启了后代补阙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越发可厌的槛外人 除了“栊翠庵品茶”,《红楼梦》前八十回还有三处写到妙玉,前两处,她都没出场。一处是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那年腊月十七忽然飘起雪来,海棠诗社社长李纨出主意:次日在芦雪庵围炉吟诗,与宝琴、岫烟、李绮、李纹四位新来的姊妹接风。“宝玉心里记挂着这事,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搓绵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盥漱穿着已毕,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翻译面临种种的“文化缺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杨译《红楼梦》在处理文化元素时的几种翻译方法极其得失。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35):16-17
“胡玫?……” 如果上街随便拉住一个观众。马上向他说起这名字,被问者很可能会眼前一懵并且非常陌生;可只要我再一改口提及新近筹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雍正王朝》或者《汉武大帝》。被问者可能又会眼前一亮.然后说:“噢!想起来了……是个女导演?” 就是这个女导演。已经热播过的两部大戏无论《雍正王朝》还是《汉武大帝》播出之后都反响强烈而且争议巨大。可一到这时.胡玫又会主动躲到幕后,安安静静地观察、关注所有观众的反应。当她接任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时,媒体上又恰恰最难找到她的踪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君弦"指古琴第一弦,是基于琴弦与五声的象征意义而言,不能与五声对应的具体音高及其比例关系混淆。通过妙玉口中的"无射律"可以推知,黛玉调弦换调后所用的弦式是紧五慢一调,这与黛玉弹琴时的情感、情绪正相呼应。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仅反映了后四十回有意模仿前八十回的写作风格,也展现了作者接续前八十回故事框架及人物命运走向的努力。然而,与前八十回相比,作者对古琴专业知识、专业文献与小说人物、情节之间关系的处理,显得"消化不良",对前八十回情节的呼应和故事框架的接续,也过于刻意。这意味着,后四十回作者有着高度自觉的"续书"意识,使得百二十回《红楼梦》成为了相对完整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