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罗马俱乐部自1969年4月成立以来,通过在世界各地的会议,公开发表研究报告,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公开发表的,而另一份《微电子学和社会》则是1982年2月发表的,他们的这两份研究报告,前后相隔十年,中心议题都是人类困境的问题。《增长的极限》发表时,西方发达国家正陶醉于战后经济的增长,那时都非常乐观。可是,这份十年以前的报告说:“当前在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出现  相似文献   

2.
刘磊 《情报科学》2000,18(7):671-672
社会科学研究、奖励、管理离不开社会科学评价。在现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 ,要实现社会科学研究的高效化、奖励的合理化、管理的科学化 ,必须以社会科学评价成果为依据。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评价是保证社会科学系统有效运行及社会科学事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 ,目前国内外对社会科学评价 ,尤其是定量评价的研究和应用却十分薄弱 ,所开展的社会科学评价范围狭窄 ,内容单调 ,且以定性方法为主 ,尚未形成合理的社会科学评价系统。另一方面 ,由于文献具有科学评价功能 ,国内外学者将文献计量方法用于科学技术成果、科技期刊、科研机构和…  相似文献   

3.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
蓝珺 《科教文汇》2009,(15):224-224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本书是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为经线,以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为纬线,编织出近代社会的绚丽画面。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本书是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为经线,以近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为纬线,编织出近代社会的绚丽画面。  相似文献   

6.
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今天,大家都认识到材料、能源及信息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三大要素,这是人类认识在20世纪的一大飞跃。  相似文献   

7.
中国未来研究会主办的《新的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于五月三日至五月八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者一百余人到会,提交学术论文近百篇,学术气氛十分热烈。讨论会的议题是: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已经对我国产生什么影响?它还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二、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形势下,我国各个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问题?今后还可能产生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问题?三、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二大奋斗目标,我国必须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并将其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有效助力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创新.目前我国大数据技术为公共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而有效实现大数据时代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技术化,以达到更高效的公共服务,更精准的社会治理.由张克平、陈曙东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7年4月出版的《大数据与智慧社会:数据驱动变革、构建未来世界》一书,从全局出发,以大数据为基础点,围绕技术、产业、应用等展开研究,系统地从大数据起源、技术框架、应用案例等不同角度来呈现大数据的技术图谱.  相似文献   

9.
<正>"工业革命"是工业生产技术变革以后,由于生产手段的新旧更替,使人类生产力获得跃进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程体现在: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工具更新换代,生产方式迅速变革,创造出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是指在特定地区范围中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高效率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行为过程和状态.一般来说,它所追求的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整合所有高效率信息资源以供全部主体使用,信息化过程需要有丰富且高效的信息资源、信息开发资源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显著特征是公开性,当信息资源以一种公开形式面...  相似文献   

11.
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引发各界关注。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暨《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社组织邀请广东知名学者以及来自科研机构、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对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展讨论。提出从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角度深入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说"新工业革命",尤其对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关系、支撑新工业革命的各种支柱的调研和分析预测、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科技管理的创新等若干问题予以思考,以期为广东及国家科技自主发展、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路向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科学史家皮克斯通(John V.Pickstone)是英国伯恩利人。他先学习生理学,后攻读哲学博士。1974年,他来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医院史,并在12年后创建了该校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中心(STM)。2000年,他在本校出版了一部名为《认识方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Ways of Knowing:A New History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Medicine)的著作,翌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再版。该书在出版伊始,就受到英国一些权威学者的高度评价。在该书扉页上,伦敦大学学院韦尔科姆医学史中心的波特教授称赞它"构建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最激动人心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中译本问世后,获得广大中国读者的好评。但在注意这两本书所提供的有关世界新技术革命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丰富信息的同时,还要研究两本书作者的方法、态度和目的,作出中肯的、恰如其份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18.
侯文静 《大众科技》2008,(1):187-188
十六世纪,英国的农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这给当时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莫尔创造了有名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首先理想社会思想的来源是基于莫尔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其次,两者的实际状况有着鲜明的对比。文章对这两种社会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两辑计22册《又一村》丛书相继问世之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令人兴奋的轰动效应。京华文坛轰传道:“北京有个亚运村,陕西有个‘又一村。’!”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著文日:“《又一村》给文坛带来了和煦的春风!”除广播电视予丛书以青睐外,《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图书评论》、《博览群书》、《陕西日报》等中央、地方数十家报刊。皆从不同角度给丛书以充分的肯定和评价。我们衷心感谢辛劳在第一线上的广大书店同志对丛书的支持! 我们由衷地感谢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对丛书的厚爱! 我们亦诚挚地感谢电台、报刊和评论家对丛书的支持并佩服他们“识荆”的眼光! 毋庸置疑,丛书除其艺术价值之外,不可忽视的是其思想价值的效应。不妨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摘录几个片段——“感谢您——《又一村》丛书的著者和编辑,是你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