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开始攀比着买生日礼物,攀比着穿品牌衣服,攀比着吃喝玩乐。甚至有些学生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去攀比,异化了他们的思想,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也给校园生活中涂抹了一道不和谐的音符。一、小学生的攀比心理的表现1.比物质。比新书包、比新衣服、比谁家的房子大、比谁家生活条件好、比谁的家长给的零花钱多、比谁会炫耀、比谁花钱大方、比谁经常吃零食等。  相似文献   

2.
燕子姐姐:我们班上一些同学特别爱攀比,比谁穿的鞋是哪个明星穿的牌子,比谁过生日的地方高档气派,比谁的父母官大……我觉得这样很不好,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同学会觉得特别自卑。我希望大家一起来坚决抵制这种不健康的攀比风,可我不知道怎么做才有效?南康市实验小学四(3)班李灵李灵同学:姐姐首先要表扬你,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这么为同学考虑,真是个好孩子。在学校里的确存在你说的这种不正确的攀比之风。这种爱攀比的同学其实是他们的虚荣心在作怪。他们好扮酷耍派,认为自己比别的同学吃得好穿得好就很有面子。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学生都是…  相似文献   

3.
王珂 《老年教育》2014,(12):23-23
<正>朋友跟我聊起他的一件烦心事:去年春节期间,接连参加了好几场高中、大学、研究生时期的老同学聚会。然而几场活动下来,他发现"同学会"成了"攀比会":比酒量、比身份、比级别、比谁有钱……身为一介普通员工的他,在这种攀比中如坐针毡,感觉很不是滋味。同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亲切的称谓。在青涩的学生时代,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虽清贫但知足,虽忙碌但充实,虽有争吵但过后仍形影不离。一旦进入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初露锋芒,攀比就是其中一个。素有象牙塔之称的大学,也没能摆脱攀比强劲之风的影响,且有趋强之势。大学生攀比问题纷繁多样、攀比后果发人深思,我们应该认清攀比背后的根源真相,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引导,摆脱攀比之风的不良影响,保证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和谐的发展。一、攀比问题纷呈多样(一)实话实说的传统攀比传统的攀比就是指人们基本需要的吃、穿、住、…  相似文献   

5.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在“比”中认知、“比”中体验、“比”中反思、“比”中成长。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攀比从学理上的理解仅限于负面。汉语对攀比的词意解释是:“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1]从文化、心理和行为的视角,对攀比现象的理解则不限于负面。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攀比可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成长要求的现象,可称之为“盲目性攀比”;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  相似文献   

6.
姜敏 《中学教学参考》2011,(18):128-128
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以中学为例,一股攀比之风在校内刮起。很多中学生在学校不仅是比学习成绩,更是比起了家庭经济条件、比吃穿享受。于是,有的学生甚至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打扮上,根本不关心学习,虚荣心、攀比心与日俱增。所以,我们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攀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状态,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有攀比心理存在。可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们攀比内容却有了很大变化。您知道孩子们正在比什么吗?先来看看我们的小调查吧!  相似文献   

8.
“攀比”是每个中学生都有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中学女生的攀比心理,更具有其典型性。 1.学习攀比。中学女生最突出的攀比就是学习上的攀比,她们尤其看重与中学男生的学习成绩攀比。因此,女生一般学习努力、作业整洁、发言积极、实验认真,有些男生甚至成为她们超过的目标。 2.美的攀比。中学阶段的女生追求美更广泛,如注意语言的表达、行为的规范、仪表的庄重、艺术才能的外露等,这种攀比,给人一种成熟之感。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7,(9X):18-19
妈妈的烦恼:5岁的女儿不肯上幼儿园,因为同学有小汽车送,她没有。平时和小朋友玩时,也爱“比”,比衣着,比玩具,比图书,春游时还要比零食……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攀比,我该怎样教育她? 主持。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孩子中,比如对物质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的攀比,等等,这种现象常令父母不知所措。本期,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初露锋芒,攀比就是其中一个。素有象牙塔之称的大学,也没能摆脱攀比强劲之风的影响,且有趋强之势。大学生攀比问题纷繁多样、攀比后果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妈妈的烦恼:5岁的女儿不肯上幼儿园,因为同学有小汽车接送,她没有。平时和小朋友玩时,她也爱"比",比衣着、比玩具、比图书,春游时还要比零食……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攀比,我该怎样教育她?  相似文献   

12.
我发现学生中,出现了不少比吃比穿比父母有钱有权等不良的攀比现象。为指导学生能正确地攀比,我在班上开展了“比比谁家奖状多”活动。  相似文献   

13.
班会活动背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攀比之风盛行,这种攀比心理在小学生中也比较普遍。健康积极的攀比能激发学生敢于挑战,积极竞争,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奋发向上;不良的攀比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 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攀比深深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透视校园攀比现象,对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冼永贵 《家长》2013,(5):17-17
孩子之间的互相攀比不一定是坏事,但关键在于他们在比什么、他们该比什么,这需要家长正确引导。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对我说:"爸爸,给我买个带拉杆的书包吧。"我说:"你的书包不是上学期刚买的吗?为什么又要买新书包?"儿子说:"我们班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学生的攀比心理,分析其产生攀比的原因,探究其矫正的对策,帮助其健康成长,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民办高职学生攀比心理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学生攀比现状,总结攀比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四个注重"的矫正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对攀比心理的认知,正确引导学生修正其在恋爱、择业、消费、学习中的攀比心理,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择业观等,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的孩子中间,互相攀比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一件新衣服,一样新玩具,都会引起一些孩子的互相攀比,有的孩子还就此去要挟家长去买其他孩子所拥有而他没有的东西。攀比之风的盛行,应当引起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是会滋长有害心  相似文献   

18.
在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之心和攀比之行.攀比深深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透视校园攀比现象,对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潘云军 《职教论坛》2003,(22):53-53
近年来,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已经污染到了职高校园之中。一些学生在校园中不比成绩比穿着、不比节俭比花钱,不将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谈情说爱上,出现了恋爱“攀比”现象。笔者在一次高职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中发现,有19%的学生认为职高学生存在着恋爱“攀比”心理。具体表现在:比有无恋人,更比恋人的身高、相貌、才学、金钱等。这一恋爱“攀比”现象,已严重危害到校园这个学习场所,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一、恋爱“攀比”心理产生的原因1.情窦初开,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职高学生身心趋向成熟,情绪易于冲动,思想容易失之偏颇,极易…  相似文献   

20.
攀比效应下大家纷纷追逐获得"大师"称号所带来的好处或收益(包括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此等情形使"大师"称号需求量增加,而需求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强化社会成员获得"大师"称号的动力;另一方面,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我一样的东西"的虚荣效应,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向左平移。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同时在"大师"的使用过程中发挥作用,当攀比效应的作用强于虚荣效应时,总体表现为需求增大;反之,当虚荣效应的作用强于攀比效应时,则整体表现为需求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