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咸同之际,为及时选拔能员干吏,督抚在奏保、奏调及委署人员等方面打破旧制,取得了较大的用人权。这不仅反映了督抚地位的日渐上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既往铨选制度运转不灵,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张季 《兰台世界》2014,(10):21-22
咸同之际,为及时选拔能员干吏,督抚在奏保、奏调及委署人员等方面打破旧制,取得了较大的用人权。这不仅反映了督抚地位的日渐上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既往铨选制度运转不灵,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正>敕谕,又称敕书,与敕命合称"敕",是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之一,也是民间俗称皇命"圣旨"的一种,主要用于授任官员、敕谕臣民、晓谕外藩等,纸质状(片)式。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敕书用纸有三种,一是金龙香笺表里四层黄纸,二是画龙笺表里三层黄纸,三是印边龙笺表里二层黄纸。授任官员:敕谕是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根据官员的职级高低可分为坐名敕和传敕两种坐名敕授与高官,如督抚驻  相似文献   

4.
署任制度,是为了解决本任官员由于某种特殊情况暂时离任而采取的一种临时应变措施.清末由于外敌的入侵和内部农民运动的爆发.不但使得署任成为官场一种普遍现象,而且也有一些新的特点.本文选取了咸同年间这个内有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运动、外有英法联合发动的鸦片战争的特殊时期.并试图以成同年间两司的署任为切人点,通过对两司署任现象的分析,看清代地方选任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省友",也称"省书",属于地方上下级行政机构间运作的中间群体。作为清代州县等基层行政机构的代表,"省友"常年驻扎省城,沟通督抚部院、藩臬二司各房书吏,为州县探听消息,处理州县在省城的事务,并为州县争取有限的地方资源。"省友"的这些职责,从本质上来讲,是与清代律例和吏治相违背的,受到清廷的严厉禁革,但他们在州县"公""私"事务上有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提学制是明中后期地方学政的管理制度,对当时的教育、士风、人才选拔及官员素质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其创立、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机制及其运转变化的规律。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初创期在提学制创立以前的洪、永、仁、宣时期,地方学政实行的是由府州县官兼理和巡按御史、按察司官监督的制度。在此制下,府州县官不仅负有维护儒学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及兴建社学的责  相似文献   

7.
按语: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明末开始出现。清初,民间溺婴问题渐趋严重,朝廷和地方士绅更加重视建立育婴场所。康熙元年(1662年),于京师广渠门内建立育婴堂,收养遗弃病废之婴儿。雍正二年(1724年)颁布上谕,行文各省督抚仿照京师推行育婴堂。此后,各府州县皆设置育婴堂,许多州县官员和地方士绅或拨给公田、公费,或捐钱、捐田,供育婴堂所需。清政府对育婴堂的设立和管理政策也进行过调整。清代育  相似文献   

8.
甲历是唐代科学考官、任官活动中产生、记述和反映人的经历、德才表现等情况的人事档案。长期以来人们对甲历的人事档案属性评论殊少。为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研究。一甲历的产生与我国选士任官制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早在商周时期,在官员管理方面就已实行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特征的世袭制,甲骨记事刻辞、青铜器金文中出现的有关对官员册命、诰命、赏赐的记述,实际上是早期处于萌芽阶段的人事档案。两汉时期,统治阶级比较重视人才,在选士任官方面推行察举和征辟制度,形成了铁券、考课和画像等不同种类和内容的人事档案。魏晋南…  相似文献   

9.
明代凤阳有祖陵、皇陵、扬王坟、徐王坟、十王四妃坟五祠祭署。与其它祠祭署不同,凤阳几处祠祭署中陵、坟户因附籍祠祭署而可称作署户。署户在人身和差役上由两种系统共同管理:一是户部—布政司—府—州县这一系统,另一则是礼部—南京太常寺—祠祭署这一系统。具体来说,在人身管理上,署户在基层具有州县赋役黄册与祠祭署专职役册两种人户编制形式;在差役负担上,署户的里甲正役及杂差主要在州县系统中进行,而供祭等专门职役则在祠祭署这一系统中进行。通过对明代凤阳署户人身管理与差役负担的研究可以看出:明代的某些机构会具有一定的"特区"属性,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于州县而直接参与到某些特殊人户的人身和差役管理中来。  相似文献   

10.
崇祯十三年畿南备防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烽火遍地,加之清兵在关外频频发动攻势,危及明朝统治。为此,明政府要求各地,特别是京畿地区各府州县官员,加紧修筑城墙,操练兵丁,储备粮草军火,并要求督抚月月检查回奏,分出殿最等第,优者奖,劣者惩。现从馆藏明档中选出畿南真定、大名两府各州县修练储备,以及正定、易州沿长城各关隘战守机宜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清代福建省治下台湾官员选任特点如:基本沿用清朝的职官设置和级别,严格遵守清朝的任官回避制度,优先考虑选调曾在福建任职过的非福建籍官员赴台任职,台湾官员升迁较快并不受"三年一换"约束,注意在台湾当地提拔官员,对于不称职官员坚决革职,以能力为官员调配升级的遴选标准。  相似文献   

12.
总理衙门存审讯滇案供词光绪元年十一月初三日点名单计开:李珍国(南甸都司)、李含兴(系李珍国侄子)。十一月初三日讯具亲供。署鹤丽镇左营都司李珍国今于与亲供事。实供得:都司年四十三岁,腾越厅人。同治十二年五月奉委署理腾越左营都司。十三年十月奉委到滚弄江一带办理解散三  相似文献   

13.
张佩佩 《兰台世界》2016,(12):110-112
作为清理财政的运行机构,东三省清理财政局在督抚督饬下,由度支司主持建立,由度支部派谴的正副监理官和本省司道等人员组成,实行分科治事,有严格的经费来源及运作规则。它又不仅是单纯的运行机构,承载了多方的期许,成为度支部和东三省督抚之间权利争夺的舞台,度支部让清理财政局承载了完成其集权的重任,而督抚却对这种期许进行了消解,从而使得作为清末财政改革第一步的清理财政收效有限,进而影响到清末的政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清代对州县官惩处的法律依据、原因、方式、复用等方面作一初步探析,这对当今的公务员制度仍具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凌宏 《兰台世界》2014,(12):37-38
在明代州县政府是最基层的实体政权,州县政府在审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时候"情、理、法"结合,有一定的自主裁断权,而判断州县执法官员是否清明就要要看其如何综合运用"情、理、法"来审判司法案件。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州县政府是最基层的实体政权,州县政府在审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时候"情、理、法"结合,有一定的自主裁断权,而判断州县执法官员是否清明就要要看其如何综合运用"情、理、法"来审判司法案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清代对州县官惩处的法律依据、原因、方式、复用等方面作一初步探析,这对当今的公务员制度仍具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清代契税实行“定额解缴”,契税税率和税额由朝廷制定,但契税的征收方法却因时代和地域不同而差异较大。四川省各州县大多采用“炮税”办法征收契税。何谓“炮税”“州县临去任减价税契之谓也。”也就是州县官员在即将离任之时,为了多捞钱财而降低税额,让平时买卖土地房产的业主争相到官府验契投税的行为,官场称为收“庄稼”,民间称降率撮收契税的办法为“放炮”,所缴之税称为“炮税”。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州县词讼审理中,批词作为一种法律文书被广泛运用。批词风格表现出灵活、自由的特征。批词内容上字数长短不一,用语风格上比较随意自由,乡俚俗语夹杂,同时批词结构也不固定。批词风格具有的灵活、自由特征是同州县官或幕府师爷的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学识出身、人生阅历等个体性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批词风格的形成,因此批词的不同风格正是清代州县词讼审断差异性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方华玲 《历史档案》2015,(2):112-117
清朝对因罪革职发遣边疆的犯罪官员,情节较轻者,准其捐资赎罪。乾嘉时期大量遣戍新疆官犯的案例,其规范的捐赎制度与实际运作,都表明清政府在对官犯"捐资赎罪"的管理上,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而新疆官犯"捐资赎罪",在主观上为争取早日释回的同时,客观上也为促进西北边防建设、新疆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大一统"下边疆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