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韪义 《视听》2023,(9):17-20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咱家那些事》中,让人们看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应该坚持的道德操守。在当今的消费语境中,社会、家庭面临的文化境遇,找到一条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幸福解码。文中从以"家"为主体的日常叙事中分析电视剧的叙事结构,以慈孝文化为主题探寻现在社会、家庭在文化生存境遇中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3.
阮孟婷 《视听》2022,(5):71-73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电影化是"电影人"入驻电视场域,打造新世纪短剧的电影化风格的新路径.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借助短剧集发力,做出了诸多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艺术尝试,推衍出了独特的电影化影像范式.这种影像新范式集中体现在蒙太奇叙事、美学构建、隐喻意象三个方面,导演试图在新语境下探索现实主义题材短剧创作的叙事策略和美学...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作为当代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众艺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电视剧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但电视剧创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电视剧中艺术价值的重要性,以及观众对于电视剧叙事、人物塑造超越庸常生活的审美要求。目前,由于电视剧创作过度贴近生活,电视剧人物塑造出现"极度日常化"现象,人物自身吸引力不足,导致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下降,电视剧创作严重缺乏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5.
戴剑平 《新闻界》2012,(5):13-17
香港电视剧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TVB电视剧。回归以来,此类电视剧的叙事正在形成模式化发展状态。其中,"师奶现象"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传播类型。这一状态在故事与题材、人物塑造及经典语言①等方面构成"师奶传播模式"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6.
现实题材是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类型。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是当前电视剧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以温暖的基调底色反映火热现实生活,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一是胸怀“国之大者”,加强主题电视剧创作生产传播。二是进一步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推出更多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优秀作品。三是以培根铸魂为己任,挺立起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精神脊梁。四是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反映好矛盾问题和人间苦乐。五是让人民成为主角,为人民创作、向人民学习。  相似文献   

7.
赵长军 《声屏世界》2002,(10):34-35
放眼当今中国电视荧屏,我们欣喜地发现,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有一类创作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直面现实、社会和人生的艺术精神,关注广大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聚焦现实生活,反映平常人生,谱写出一曲小人物的人生之歌。这类电视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凡人小事》开始,经过90年代的《渴望》《咱爸咱妈》《儿女情长》,到《一年又一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系列,描绘出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这类电视剧的总体特征是,创作者具有平民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贴近现实生活,以情感人,着意于情的点化。中央电视台2002年6月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哥》则是这种创作精神的延伸与继续。在《大哥》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魁力,看到真实艺术的恒久生命力。应该说,这是真实的艺术和艺术的真实。 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里,似乎一切都被利益所裹挟。因而,原来纯粹意义上独立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肖帅 《声屏世界》2010,(11):43-45
"幸福就是毛毛雨,只有心里头高兴自己掉下来",这是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傅老大所吟唱的幸福,也是该剧所要传达给观众的幸福观。电视剧通过普通小人物的视角紧扣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展开叙事,  相似文献   

9.
李庚 《现代传播》2019,(11):98-101
与国家民族历史叙事的紧密对应关系,使年代剧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具备了特殊的身份认同功能。因而,完成富有当代文化特质的意义生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对于年代剧的创作以及研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考察当前国产年代剧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到电视剧文本主要通过三种层面的意义生成机制,有效达成了其关于个体、民族、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表征。其一,采用编年体叙事框架,把较长的历史时段作为故事依托;其二,以"家国同构"的内在话语逻辑,将"小人物"与"大历史"相关联;其三,选择将"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相缝合的叙事策略,用两性情爱话语的"错位叙述"呈现个体复杂而幽微的日常生活世界,以此折射历史的变革,从而实现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构。  相似文献   

10.
建党百年题材电视剧真实再现百年波澜壮阔的恢宏历史,真情抒写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弘扬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展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热情讴歌伟大信仰信念,在创新史诗叙事、强化精神意蕴、塑造典型人物、写实写意交融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推动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剧的美学建构,堪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重...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法治语境下,农村现实题材剧实现了从过去一味强调物质生活改善到追求精神文明、崇尚法治的突破。《幸福到万家》以法治为主线,聚焦女性励志成长,通过在题材样式、人物塑造、叙事特点、价值导向等方面进行创新表达,以小见大,展现了乡村振兴美丽图景,也为相关题材电视剧叙事创新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12.
如何通过大众化叙事策略让崇高庄严、"板着面孔"的"革命"题材转变成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品,成为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思考的重心.由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身份所限,"战争史诗类"题材电视剧在较为狭小的话语空间中多采取展示宏伟战争场面和虚构雕琢细节等商业化叙事策略;而对于"英雄传奇类"题材电视剧而言,战争暴力的展示和革命历史的"移位"叙事成为其赢得市场的主要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孟中 《视听界》2004,(2):78-79
2003年电视剧年产量9500剧集,数量上呈稳定增长。整体上看,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意识进一步深化,表现在对时代精神的谱写和弘扬不限于重大题材宏大叙事,而是发自各个角落的合声共唱。最为可喜的是,这一年农村题材创作令人瞩目。电视剧类型化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更有广度和深度。一、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统一: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继续发扬从《一口菜饼子》到今天,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是我国电视剧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关注日常生活、同时代的问题和普通人,一直是电视剧创作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随着通俗电视剧的兴起和发展,大众文化带动的文化问  相似文献   

14.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21,(3):109-109
湖南卫视的华丽转身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全面从严治党。今冬最冷的那天,我参加了湖南广电制作播出的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的看片会。之后,受邀写出了长文《用脱贫一线的实干擦亮青春的奋斗底色》。《江山如此多娇》是一部"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的现实主义力作,它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充满了泥土芬芳和烟火气息,是湖南卫视"脱贫攻坚三部曲"的压轴之作。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的电视剧改编中,改编者的价值取向与叙事策略影响着电视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收视率,<激情燃烧的岁月>追求最大包容的叙事策略创造了收视率.编导者所持的封建价值观造就了一个缺少时代精神和典型意义的封建"父亲"形象,导致了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已被无数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作品,本文结合新近播出的《倾城之恋》,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热潮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动因;评析了邹静之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方面的"覆盖式"改编导致原作文学意蕴的消解;进而探讨这一改编理念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兼商榷中国电视剧生产中的"编剧中心制"。这些对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研究以及当前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海燕 《东南传播》2020,(10):132-133
本文以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姥姥的饺子馆》为例,深入解析改革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从大变革时代对女性命运的改变、观念的重塑、精神的蜕变,以及情感世界的特殊体验入手,深入阐述"新时代新女性"形象的成因、特质和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为新时代女性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态,根本基础在于其具有的独有特性。本文确立了家庭日常收视的传受特性是电视剧所有特性的发生学基础这一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电视剧的艺术特性对其进行了论述。一、现实主义取向日本著名电视剧导演大山胜美在论述电视剧的艺术特性的时候,引述了美国电视剧作家巴蒂查耶夫斯基的观点,"电视剧的独特意境来自现实主义。"他说,这种现  相似文献   

19.
杨宇卓 《传媒》2022,(10):41-43
在建党百年前夕,涌现出一大批现实主义题材的新主流电视剧,其中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始终保持在很高水准,被观众们津津乐道。本文以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制作的《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山海情》三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新主流电视剧作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创作、宣传与发行三个角度,探究正午阳光成功背后的原因,及其值得参考与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历史英雄的影像化书写,成为当前大众文化的消费热点之一。历史题材电视剧英雄叙事不仅占据着受众日益增长的观看电视剧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为他们提供了关于英雄的梦想、幻像、行为、思维模式和身份认同的原材料,形成当下"媒体奇观"的一个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