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档案》2017,(3):4-29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是咸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嘉庆以后,咸安宫官学的各项事务已有成规,然而师生多有敷衍,规章日见废弛,教育质量大不如前。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选拔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正是成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这一时期,也是考核最为严格、成就学生最多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咸安宫官学最受清廷重视的时期。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按语:咸安宫蒙古官学,学房设于西华门内咸安宫,是清廷为培养蒙古翻译人材在紫禁城内创设的专门教育机构,与学房位于西安门内椅子胡同的唐古忒学、托忒学,并称为咸安宫三学。咸安宫蒙古官学的学房补修、经费供应俱由内务府掌管,其总裁、教习及学生每月分例银米、煤炭等项领取由更早设于咸安宫内的咸安宫官学行文有司代办,但监视考试、挑补学生、教习期满咨送议叙等事务则由理藩院专管。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军机处、宫中、内务府及理藩部全宗档案中,编选有关咸安宫蒙古官学的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标题加*者为满文书写。此外内务府汉文档案中部分内容书写不是很规范,存在异体字等现象,为保持档案原貌和避免歧义,文内未作统一处理,个别文字难以识读录入时谨以符号□代替。  相似文献   

4.
<正>按语: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选拔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正是咸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这一时期,也是考核最为严格、成就学生最多的时期,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我馆所藏有关广东问题的清宫档案数量浩繁,内容丰富。现从内阁敕谕、题本、黄册、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寄信档、录副奏折、内务府清册、民政部电报中,选辑部分档案刊发,其内容涉及军政、文教、赋役、外贸、制造、铁路等,可供研究广东地方史参考。  相似文献   

6.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档案》2017,(3):30-47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砖,取材特殊、做工精良、质地光洁,“明如镜、声如磬”,是专用于铺设宫殿、坛庙及陵寝享殿等地面的材料,象征着皇权的至尊。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及内务府等全宗,反映了清代金砖的烧造、运输、铺墁等情况。现予刊布,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 刘源  相似文献   

9.
乾隆初年,清廷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附近地方修建绥远城,派拨满洲、蒙古八旗官兵驻防,并设官学对八旗子弟进行教育。关于绥远城官学的设立及沿革情况,官修史书及地方志记载均不详明。现从馆藏军机处满文档案中选译部分奏折,反映乾隆六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全宗中,有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两个文种。朱批奏折是清朝官员上呈皇帝的原件,录副奏折是军机处照朱批奏折謄写件,为朱折副本。我们在阅读录副奏折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在奏折末尾录有朱批内容,一是在奏折末尾出现“×××年×月×日奉朱批钦此”字句,朱批内容空而不录。同样是录副奏折,为何有些录有朱批内容,有些则空而不录呢?这是否是军机处謄录时疏忽所致?不是的。通过多次摸索探究,即尽量找同日的朱批奏折与录副奏折相校,或查阅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凡不录朱批之处,乃为“另有旨”或“即有旨”。 清代官员呈递奏折,均要由清帝亲阅,阅后在奏折(片)末尾留下批示,谓之朱批。对于清帝在奏折末尾朱批内容的形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清帝阅后表示阅过,知晓或要有关部门研究了解。如“阅”、“览”、“是”,“知道了”,“该部知道”、“该部议奏”等,用词极简。第二类是清帝表示对奏折上报内容的具体意见,赞成、否定或其他。用语一般要十几字、几十字,个别也有数百或上千字不等。第三类则是清帝对奏请内容事关重要,有必要单独颁发谕旨,即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加强地方驿递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供研究邮驿史参考,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12.
道光十九年十一月,马兰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琦琛在循例检查内务府筹备 库帐目时,发现该库管库四品衔郎中庆玉,隐匿公文达八年之久,以图侵吞帑项。在 查抄庆玉家产时,发现其家中建筑仿行宫样式并以楠木、汉白玉装修,且有人在抄 家前通风报信,以致大量钱物转移寄顿他人之家。在进一步追查本案过程中,又有 一二品大员涉及其中而被革职。现从本馆所藏军机处上谕档及录副奏折中检出,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方裕谨  相似文献   

13.
清代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清初多"从龙入关",驻守于京城内外。到嘉庆朝,随北京城的宗室人口繁衍,越来越多的宗室无官可做,清政府也无力供养,以致其生活窘迫。宗室犯法的案件越来越多。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帝命盛京将军择地建盖住房,并由宗人府挑选京城无业的闲散宗室移住盛京。从嘉庆十八年秋天开始,70户闲散宗室分三批移住盛京。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和录副奏折、内务府档案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代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清初多"从龙入关",驻守于京城内外。到嘉庆朝,随着北京城的宗室人口繁衍,越来越多的宗室无官可做,清政府也无力供养,以致其生活窘迫。宗室犯法的案件越来越多。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帝命盛京将军择地建盖住房,并由宗人府挑选京城无业的闲散宗室移住盛京。从嘉庆十八年秋天开始,70户闲散宗室分三批移住盛京。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和录副奏折、内务府档案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中选辑的这组史料,反映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加强地方驿递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供研究邮驿史参考,现予刊布。 ——编选者哈恩忠  相似文献   

16.
这里公布的总管内务府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为遵旨审拟王保住伪造王谕一案事奏折,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务府奏案,是本案审理和定罪的最终文件。由于这件奏折详细记录了本案发生的经过和处理结果,且文字较长,所以只选择这一件奏折发表。  相似文献   

17.
嘉庆十八年秋,林清率领起义军于北京突然发难,突入紫禁城,李文成亦同时于河南滑县起义。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但极大地震动了清统治集团。在镇压了北京的起义军之后,一些清朝官员提出整顿保甲,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九月二十五日,鸿胪寺少卿叶绍楏上书嘉庆帝,认为以前推行的保甲制度编查不严,且又册籍繁多,地方官既潦草塞责,胥役更乘机派钱肥橐,致使“闾阎骚扰,怨谤盈腾”,格碍难行。叶绍楏针对?字贫鹊谋锥?向嘉庆帝呈进了其父于山西河东道任内实行过的一套较为简便易行,较少弊端的新办法。嘉庆帝立即采纳,当日下旨颁行各直省督抚,于全国大力推行。本组史料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宫中朱批奏折、内务府奏案及嘉庆朝上谕档,主要反映了当时北京及附近地区编查保甲的一些情况,也可以从中看出,清代中叶地方基层组织的工作情形及八旗制度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奏折是清代大臣呈给皇帝的上行文书,数量众多,价值巨大。一般认为奏折要么保存在宫中,要么存于军机处,前者称"朱批奏折",是奏折原件,后者为"录副奏折",是抄录的奏折副本。前者的形成是根源于朱批缴回制度,后者则是由于军机处的奏折录副存案制度。除了宫中和军机处以外,其他机构档案中是否还有奏折(本文特指呈给皇帝的"原折",也称"正折")呢?如果有,反映了怎样的公文处理程序?这些问题,笔者尚未见有专文讨论a,因此根据所见的中国第一历史  相似文献   

19.
清初,地方官员在任时于任官之地竖立德政碑,离任时建立去思碑,官员藉此为自己歌功颂德,沽名钓誉,下属及地方绅衿等藉此献媚逢迎,假公敛费,上以结交官长,下以私饱囊槖。康熙四十二年(1703)湖广提督俞益谟奏请禁止督抚建德政碑,未获允准。以后此恶习愈演愈烈。乾隆四十九年(1784),陕甘总督福康安参劾灵台县知县毫无政绩,却于离任时强令百姓制造衣伞,以致民怨沸腾,声名狼藉。乾隆帝谕令制造衣伞脱靴等事一律禁止,严饬各省将现有去思、德政等碑全部查明扑毁,并于每年年终汇奏。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中辑录乾隆朝毁禁去思、德政等碑档案,供研究参考。乾隆五十一年后各省督抚按例汇奏毁禁去思、德政等碑情况,因均未有查获,故未予收录。  相似文献   

20.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六月初,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奏称和珅家人刘全家赀丰厚,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怀疑其有借端招摇撞骗之事。曹锡宝同乡侍郎吴省钦闻知后,密告和珅。及乾隆帝命留京王大臣等察查时,和珅已令刘全掩饰净尽。因查无实据及乾隆帝对和珅的袒护,曹锡宝被革职留任。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治罪后,曹锡宝终获平反并追赠为副都御史衔,刘全被发配至黑龙江为奴。现辑录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及宫中朱批奏折中相关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