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6,(16):16-21
脏话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往往通过负面化女性以达成冒犯侮辱他人或情绪化使用的效果。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大量网络脏话的生产和传播具有负面的效果,应通过对网络脏话进行监督和引导,并长期通过积极文化价值的引导提升公众的社会性别意识与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王蕾 《采.写.编》2016,(4):130-131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依托微博、微信平台迅速成长起来的自媒体被普遍使用,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自媒体为多姿多彩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使地方文化多方面传播成为可能,使少数民族文化变得"触手可及".本文主要以贵州苗族文化传播为例,通过论述自媒体的传播方式、特点以及影响来探讨这一传播模式带来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变化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佑文  李德 《现代传播》2023,(12):152-160
基于社交媒体语料素材,归纳总结网络谐音的分类与特征,认为谐音于社交媒体中的涌现和变异是汉语内部、民族心理、文化传播、技术更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交网络语境下传统汉字符号的语言变异,具有多元化、戏谑化、隐喻性和浅表化等特征。社交媒体谐音的形成机制可从其自身形成的内在机制即语言机制和外在机制即传播机制两个学科视角进行探讨,前者遵从语言内部结构因素、以拼音输入为主的工具条件、求异心理与趋同心理及经济原则与礼貌原则;后者表明社交谐音的传播可分解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社交谐音遵循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丰富汉语言文化,化解社会焦虑,促进社会交流与合作;也带来语言失范、交流困境甚至社会撕裂等问题,应合理地扩大其正偏离并规避其负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新型媒体形式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作为其中的代表,拥有极高的用户量,更是成为了许多网络舆论的"始发地"。本文根据新型微博网络舆论的传播及其特点,就目前微博网络舆论的传播问题及引导策略做出了分析。以期能为净化网络环境,控制不实舆论的传播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名人谐音商标具有欺骗性、争议性、娱乐性三大特点.本文从传播学、符号学、社会心理学、广告学等角度对名人谐音商标现象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语言的流行已蔚然成风,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储备,增强了汉字的表达功效。网络流行语"尬舞"产生于偶然的谐音,但却促动了"尬"类词的不断衍生。这种衍生反过来又促使"尬"义的变异。文章从"尬舞"的起源入手,考察了"尬"的语义变化及用法扩展,分析了"尬"类词的形式和语义的搭配变化,阐释了"尬"类词的产生机制及传播特征。"尬"类词的出现及演变集中体现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是汉语网络语言词汇泛化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融合的力量     
在当今世界上,互联网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不仅使“世界成为平的”,而且更广泛地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网络传播也正以新媒体的勃勃朝气,影响、并改变着传媒业的构架。从最初被忽略在“灯火阑珊处”,到如今无所不在的影响力,展示了网络传播的“新媒体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而且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1]"第四媒体"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整合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遍及世界的"全球媒体"传播网络,全球网络传播籍此发端.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络.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网络语言形态发展而来.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为了提升网络交流的频率,人们使用计算机技术创造了简单化的网络语言形式,如谐音、表情等.此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丰富的网络语言形式被创造出来.由韩凝所著的《网络语言传播与社会效应》一书,从网络语言概述、网络语言教学、网络语言传播、网络语言流行语等多个角度对网络语言的语用特点、交际场合进行了论述,又结合网络亚文化、社会学等对社会思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通信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速度,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信息传播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近年来,随着社会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广播已经很难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基于此,本篇文章首先介绍了广播碎片化节目的优势和类型;...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那就是跨越地域的互联网。由于互联网传播匿名、自由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谣言的发展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当网络谣言变成"新闻",其杀伤力更大。  相似文献   

12.
汝艳红 《青年记者》2012,(20):82-83
自媒体时代,微博崛起.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传播载体,以其"碎片化"的信息蔓延渗透到生活的众多领域,润物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触动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微博广受关注的同时,有必要对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扬利除弊,发挥微博的优势和特长,繁荣并丰富新闻传播市场.  相似文献   

13.
汉语谐音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谐音普遍存在于汉民族的日常言语交际与文学作品中。研究汉语谐音,不仅有助于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更有助于人们理解汉人的文化心理和汉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的到来将人们从先前的"沙发土豆"状态,即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的这种习惯迅速改变,客厅不再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角,而电视机也不是日常生活的常伴媒体了。电脑轻而易举地将人们变成了"鼠标土豆",一人一台电脑,分而治之。随着移动互联的到来,手机作为"新进入者"也参与到这场新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在中国日渐普及,有关网络传播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网络媒体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成  相似文献   

16.
数字媒体以不同方式日益嵌入人日常生活实践之中,大部分人对当代社会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的基本原理一无所知,其使用界面却愈发强调用户友好让我们对其熟视无睹。这种黑箱机制使不可见的软件技术与算法逻辑借以程序功能的形式呈现出来,远程非即时文件传输被命名为电子"邮件",超文本文件传输协议下的文档读取被视作为"页",这种种物质隐喻及其参与形构的数字物质性,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类的认知与具身行为。在当下对于数字媒体物质性的讨论之中,虽然有来自传播政治经济学、物质文化和媒体考古学等多重路径,其后既有辩证唯物主义,也有新物质主义等不同理论源流,但总体而言,它们在主体与客体、硬件与软件两个维度上各有取舍,共同构成了传播研究的物质转向。本研究试图从网页等这一个案出发,探讨万维网在形成之初,西方世界前数字时代文本的物质隐喻如何影响了数字时代我们对超文本文档的理解,希望能深入反思作为数字物质性的物质隐喻(material metaphor)与人类身体姿态(gesture)的关系。更希藉基于此进一步考察,移动终端、物联网方兴未艾之际,非西方世界接入并参与到互联网发展之后,来自诸如中国的日常生活技术实践形构互联网发...  相似文献   

17.
青年群体使用"网络脏话"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为了挖掘这种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以及文化因素,研究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等量化研究方法,对青年群体"网络脏话"的使用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检验,青少年使用网络脏话的原因受到网络现实边界模糊、亚文化、情感表达、个人社会化和对网络脏话失去敏感度的影响。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脏话"动因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性思考、规避网络脏话,为引导措施的实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简单的操作分享到短视频平台上,这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备受网民追捧,同时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也有所启发。本文从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出发,以"抖音"、"快手"为例,从技术、媒介、受众、需求、传播五个角度分析短视频迅速蹿红的原因及其背后创新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促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出现改变,我国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在媒体融合时代中,电视直播技术相较从前也有了较大程度上的创新和提升,各类先进科学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电视直播过程中,提升了电视直播质量、时效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融媒体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其中融媒体的发展在新闻报道中尤为突出,它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民生新闻报道占据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位置,它专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微视频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手段,更方便大众了解,也提高了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