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原创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通过不同形态的声乐演唱形式来诠释古典音乐和艺术,颠覆大众对传统美声的刻板印象,引领观众感知声乐艺术独特的魅力。本文立足当下高雅音乐传播面临的困境和目前音乐综艺日趋同质化的时代背景,对《声入人心》节目在选题与受众匹配问题、高雅音乐通俗化传播、节目本身模式创新、文化传递价值导向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其现象级成功的观察分析,为音乐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及推广严肃音乐文化的音乐类节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岩 《传媒》2016,(10):51-52
目前,我国电视汉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语言文化传播类节目的制作能力有限,节目形式和内容都有待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需要更加深入。本文以《快乐汉语》教学节目为例,从节目观念、节目形式、节目内容和文化诉求等方面,探讨《快乐汉语》的成功经验,希望可以为中华语言文化跨文化电视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瑞 《青年记者》2020,(8):77-78
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各卫视平台也竞相制作可看性强、视觉技术创新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用以替代原有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而带来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复兴。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娱乐元素在文化节目中的融合方式当下流行的几大类文化节目中,娱乐元素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幽默化表达、多维化交互、故事化演绎三种。这三种娱乐元素共同作用,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综艺+”模式,赋予了传统电视文化节目生机。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连接人类精神世界的纽带,对社会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媒体一直承担着传播、传承的社会责任。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一大批适合时代发展的文化节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先后出现在各类媒体中,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和深度。这其中,来自新媒体和电视端的文化视频类节目来势尤为凶猛,这对广播文化节目形成了冲击。大众的视线,也在寓教于乐中,不自觉地向文化视频类节目转去。在视频文化节目百花齐放的形势下,广播文化类节目或是音频文化产品该何去何从?本文将通过列举、梳理、归纳广播文化节目特有的传播特点、全新制作思维、巧妙的运作思路,探讨广播文化节目在多媒体包夹形势下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5.
姚小云 《青年记者》2012,(20):25-26
《幸福魔方》是东方卫视于2010年1月4日推出的一档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该节目开启了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新窗口.①从节目类型上看,《幸福魔方》并非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但是对电视谈话类节目有着很好的继承与创造性发挥,是一个具备很强的叙事技巧的栏目.下面笔者从叙事学角度,以《幸福魔方》为例,分析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在叙事结构、叙事人物、叙事策略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朱雯熙 《传媒》2021,(11):62-64
文化综艺类节目是近年来电视节目领域兴起的热门类型,独特的节目形态、深厚的人文价值以及丰富的交互体验使其广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一堂好课》作为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教学仪式与节目制作相结合,将录制场地从电视台扩展至露天课堂.节目邀请了12位"学科领路人"为当代青年学子答疑解惑、启迪心灵,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沉浸式传播、综艺节目价值以及复合传播力三个方面对节目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文化类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围绕传统非遗项目,在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四个方面凸显节目特色,以多元视角、多重时空、沉浸体验的方式,讲述非遗文化,传承非遗精神。这也是文化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成功策划《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优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之后,央视历时两年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坚持创新意识,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从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通过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国宝活起来",形成了现象级传播话题.《国家宝藏》从节目形式的编排、节目风格的定位到节目角色的设置,都力图推陈出新,分析其创新之处,对中国原创文化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活服务类节目集思想、知识、艺术、趣味性于一体,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档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缺少创新、定位不清的问题。笔者从创新理念、服务原则、节目定位、表现形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做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时期先进思想与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文化类节目的大力支持,社会感染力创造也因此成为文化类节目编辑工作的重要使命.反思我国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其社会感染力创造仍有待提升,电视台应重视文化类节目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积极培育精品文化节目,塑造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节目热播,代表了当下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趋势,也映射了媒体文化的重要面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节目一改以往的常规模式,通过传奇化、戏剧化、仪式化、视听化等策略构建奇观,改变了传统文化节目固有的构成逻辑与文化意涵,形成了节目全新的文化表征。将历史文化以奇观的方式呈现,影响甚至形塑观众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是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新时期探索文化内在价值与传播模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2016年和2017年的跨年夜,黑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文化类节目,这便是以明星朗读与表演中国传统书信为内容的《见字如面》.这是一档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节目,它与国内其他的同类节目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其参考了综艺类节目的经验,体现出了丰富的综艺性,从而实现了雅俗共赏、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3.
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唐宫盛宴》到《洛神水赋》,在2021年频频出圈。节目融合现代艺术与科技,呈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盛宴,借助鲜明的文化符号,强化历史认同,弘扬主流价值,赢得了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为文化类节目的产业化发展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唐文和 《出版广角》2017,(20):74-76
在近年来综艺市场内容同质化、形式缺乏创新的环境下,爱奇艺自制小众文化网综节目《中国有嘻哈》率先以剧情式真人秀形式探索小众嘻哈音乐文化的传播,在为网综行业提供全新创作思路的同时,也肩负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有嘻哈》为例,深入探讨其运营思路和节目亮点,为此类自制小众文化网综如何进行大众化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电视军事社教类节目是我国电视军事节目中数量最多、每天播出时间最长、比重最大的一个节目种群,承担着传播国防知识、培育国民国防素质的任务。《优秀复转军人》系列节目是CCTV-7《和平年代》栏目于2008年11月20日推出的一档全新军事社教类节目。截至2009年12月3日,共播出52期,受众关注度不断升高,逐渐突破《和平年代》常规节目收视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以《优秀复转军人》系列节目为分析样本,探索增强电视军事社教类节目传播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田毅 《新闻世界》2021,(2):65-67
作为承载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博类节目,自央视《国家宝藏》开播以来引发了热潮,相比其它电视节目,文博类节目以形式新颖、创新性表达和深厚精神内涵赚足了收视和口碑,逐渐成为"现象级"节目。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文博类节目发展境况,就节目创新路径展开探讨,以期在增强节目创新性和吸引力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次第涌现。在"娱乐至死"的电视时代,电视文化类节目重新高调的回归大众视野,文化类节目如何长久复兴荧屏成为急需思考的问题,分析以往电视文化类节目式微的宏中微观三个层次的原因,从政策、国民审美和行业自身解析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动力,以唤醒文化认同为价值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为价值标准,达到传递中国声音的价值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化类节目的价值构建,对现象级的文化节目如何做好价值传承,引起大众深度解读探索传统文化,节目的产业供给链如何形成等做出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8.
郑太昆 《传媒》2021,(4):67-68
由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APP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化分享节目《一堂好课》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媒体及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节目开播至今,在抖音、微博、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等平台引发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互联网用户观看与评论,成为文化分享类节目中的"行业标杆".本文结合《一堂好课》的节目内容、创作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分析电视媒体在制作沉浸式文化节目方面的职责使命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创客英雄会》是江西卫视2016年推出的一档全新创投类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就因励志精神和选秀形式的巧妙融合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本文从节目设置、情感表达、节目评价等方面着手,充分展示了《创客英雄会》的创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新闻、娱乐这些主打节目相比,生活服务类节目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极其尴尬。特别是大多数节目在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不容易创新,致使收视率不高,所以许多电视人不愿意在生活服务类节目上下功夫。那么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收视瓶颈该如何突破呢?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