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宁  张静 《今传媒》2017,25(11)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新媒体全面发展和普及,网络直播平台可谓风头正劲,其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同时由于利益驱使,不少网络直播充斥着低俗、色情、暴力、广告、伪慈善等乱象,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围绕网络直播乱象为例,分析了网络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乱象成因并列举了一些直播失范现象,试图探寻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网络直播等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填充了人们的空余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这些新兴应用出现的时间较短,对其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王玲玲 《新闻世界》2011,(8):131-133
本文从网络媒介在催化"犀利哥"事件中所采用的语言表现手段、网络媒介的技术支持以及网络受众的猎奇审丑心态等来揭示网络在该事件中所产生的催化效果,进而辩证地反思网络媒介在"犀利哥"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减少网络负面效应的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伪事件”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新闻,反映在网络媒体上表现为对真事件的隐喻、转义、杜撰三种方式,以此来汇聚注意力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伪事件”的运用成功还要注意媒介生态的要素,当前网络娱乐化的现状给予我们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经典案例,力求能探究出一些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邵静 《东南传播》2016,(1):70-72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公益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传播渠道,许多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主要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公益项目频频出现。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在众多网络公益项目中辟出了一条新路,具有新颖的运作模式:它以阿里巴巴集团的企业基金会出资,以每周一次评奖并进行现金奖励为手段、以唤醒社会良知为目的,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宣传"正能量"信息。本文以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社会学中的资源动员理论、框架整合理论等对"天天正能量"项目的动员机制进行深入挖掘,以期带动我国网络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助力相关研究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沈琳娜 《新闻世界》2014,(7):328-329
公益传播作为一个传播研究热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媒体的公益传播。本文对《楚天都市报》成功树立的"信义兄弟"形象以及对社会信义之风的讨论做出一些概括和归纳,试图从中找出其传播的模式,以期为媒体的公益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移动直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发展契机、开辟了新思路。然而移动直播新闻在实际应用层面仍存在人员配置不足、内容可控性弱、信息泡沫严重等问题。本文以央视新闻“正直播”频道为例,探讨移动直播在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应用情况,并对移动直播新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坤 《新闻战线》2020,(10):27-29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带货逆势发展,风头正劲。而短视频时代已经到来,仅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日活用户体量之大不容忽视。实际上,很多媒体早已行动,在短视频平台排兵布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直播带货迅速发展,很有可能是媒体在短视频领域进阶的又一个契机。主流媒体应主动介入,有所作为,以实际行动引领直播带货规范化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增强自身在短视频领域的话语权,更好地履行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9.
从2013年薄熙来案在微博直播庭审,到2016年初"快播"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的直播庭审,网络庭审直播这一新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本文在梳理网络庭审直播内涵和基本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快播"案的庭审直播为例分析其舆论传播的模式。继而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观者心态下的后现代文化狂欢两个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再从主体、客体、本体、载体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舆论的特点。最后对直播庭审的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做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11.
袁睿 《新闻世界》2011,(7):102-103
从"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再到余热尚未褪尽的"凤姐",一些平凡的人借助网络平台迅速走红。但是所谓物极必反,这些网络红人在昙花一现之后逐渐被民众淡忘,于是"网络虚拟人物"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12.
李修远 《传媒》2021,(10):37-38,40
直播带货的持续发展,催生了公益助农直播这一新生产物,也拓展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范畴和渠道.本文以三大央媒携手淘宝直播公益带货为例,考察公益助农直播的可行性、实践性与价值性,并探讨公益助农直播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求取平衡.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进步,为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使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隐蔽。本文以网络直播为例,从网络直播平台运营方、主播、消费群体、政府监管这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直播平台淫秽色情传播的原因,反思目前的网络文化以及关于如何更好地建立一个更加纯净地网络直播平台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上曾流传着"葡萄牙灵异车祸"的视频,它记录了三名青年驾车途中遭遇灵异车祸,并车毁人亡的情节。本文立足现代视角,用科学的眼光对这段灵异事件录像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从西方人的信仰危机、灵异"人化"、表现符号的多维运用、时空的转移等深层面对网络"灵异事件"予以透视。  相似文献   

15.
江凌  严雯嘉 《传媒》2020,(1):55-58
本文基于对四川凉山“悬崖村”彝族青年手机直播及短视频发布的田野调查,探讨了技术赋权下彝族青年群体通过手机新媒体进行的文化实践:手机直播和短视频成为他们文化实践的新样式,文化展演以多元立体的符号化展演、场景化展演和风格化展演,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悬崖村”风光及彝族文化。这种文化展演促进了彝族青年自我认知,触发了彝族青年文化实践,形成了囊括独特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秦火火"事件显示了政府打击网络谣言的决心和力度,当前,我国政府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完善立法,吸取国外经验、加大政务微博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网络监督管理、提高公民媒介素养,从而使我国有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产生于互联网空间,时至今日,短短5年时间里,微博以其先天的优势和魅力,通过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整个信息传播方式,但同时也成为滋生网络舆论暴力的一大温床。本文以2012年3月在新浪微博上轰动一时的"舒淇事件"为例,从微博与其赖以生存的"微"语境的现状入手,对"微"语言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特征、成因及有效制止手段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网络事件中,言论关注的焦点以及立场倾向发生转向的依据是事件双方当事人的社会身份,这个过程显示了鲜明的对精英阶层的反对与排斥和对底层的崇尚,具有明显的民粹主义思想。民粹主义在当下网络中的存在与表达有自身的特征,其产生的背景是社会转型期国内社会矛盾在网络空间的激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度普及,其已成为"民意自由市场"和"观点自由市场",透过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网络舆论事件,可以看到作为互联网伴生品的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合肥少女毁容"事件为例,分析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成为了自媒体,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舆论监督。但由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信息失真,把关人缺位等问题。本文以2013年2月17日发生的“李天一案”为例,试分析其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探究该事件对我国网络舆论监督领域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