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麦兹(Dalls Smythe)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从经济学视角透析媒介、受众、广告商三者间关系的"受众商品论".该理论认为媒介的最终产品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消息、思想、形象、娱乐、言论和信息,而是使用媒介的受众.媒介通过提供各种节目作为"免费午餐"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形成"受众力"商品,并把该商品出售给广告商借以获得报酬.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力是被制造、被出售、被购买以及被消费的,有自己的价值①",因此是一种商品.  相似文献   

2.
《受众满意:广播电视信息服务的永恒目标》一文,把广播电视作为服务业来认识,把受众满意作为永恒的目标,这一观点有独到之处。文章从“建立受众满意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影响受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高受众满意度的思考与对策”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受众心理之一种,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1]。广告往往是要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服务信息或者一种观念,而这种信息和观念又常常是消费者不熟悉的。广告目标受众总是拿着盾牌面对广告的,尤其是在广告诉求与他们既有的观点冲突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3,(2):120
传播策略屈臣氏的目标消费群体为18-35岁的年轻白领,以女性为主,男性为辅。屈臣氏的营销目标:1.提升消费者对屈臣氏"每一个你,每一种美;奖励自己就要更爱自己"的传播理念;2.提升用户好感度。利用搜狐优质资源+行业专家的结合模式,以学习和奖励措施来激励消费者,让消费者从中了解"每一个你,每一种美"的屈臣氏传播理念,让用户了解屈臣氏品牌的声音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常凌翀 《视听界》2012,(5):99-101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匆忙浮躁的受众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微观点、微博"的发展乃大势所趋。各种信息和产品简洁传播和方  相似文献   

6.
企业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并养成购买惯性,而媒体传播作为营销的重要环节,善用惯性更能事半功倍。城市区域传播中,在确定传播目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之外,目标受众也是企业最为关注的要素,目标受众的惯性甚至会影响媒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倩  刘宗元 《今传媒》2012,(7):87-89
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眼下大众传播的传者在新的传播形势下,把受众看作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在荧屏上的走红,出现了以相亲交友电视节目为代表的电视传媒的又一轮娱乐热潮,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理应清醒冷静的看待相亲节目。本文以电视相亲节目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法,探讨它们走红的原因并进行反思与考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宣传对象;90年代以来,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9.
以“受众本位“理念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尧 《今传媒》2009,(6):57-58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媒在新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帮助受众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陈崇山老师的《受众本位论》一书,针对受众与传媒的关系提出了受众本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钟馨 《新闻前哨》2010,(3):58-60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被简单地等同于“宣传对象”,是“宣传对象”受众观;80年代中后期,“宣传对象”受众观开始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过渡;90年代以来,“信息消费者”受众观日渐增强,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显。  相似文献   

11.
谈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运作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发展完全秉持的是传媒消费主义的理念。他重视市场、重视商业化运营,以盈利为目标;他坚持以受众为导向的传播理念,把受众完全等同于消费者。本文着重分析了默多克传媒消费主义的运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两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目前,其在高校新闻传播中应用广泛。本文分析高校"两微一端"的应用现状,认为高校应用"两微一端"出现了受众范围扩大,传播者与受众互动增多;新闻传播自主性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更大挑战等新形势,由此提出以"两微一端"促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贾楠 《新闻传播》2009,(7):16-17
什么是广告?广告是由可资识别的倡议者有计划地通过公开偿付费用,取得可控制任何形式的传播媒体,以劝说的方式向目标市场宣传有关产品(或者服务)的优点以及特色,以唤起消费者(包括所有潜在的消费者)注意,向消费者促销产品或者服务的一种方式。就此而言,广告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激发受众关注与购买欲望,从而最终促进产品的销售。这其中,“激发受众关注与购买欲望”是关键的环节与步骤。作为业界来讲,受众关注与购买欲望的激发,等同于广告吸引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5.
由于微信的普及,微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朋友圈广告成为当下新媒体广告的一种重要类型.笔者探讨的微商朋友圈广告界定为: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广告主为中心,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以微信好友为消费者,进行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和销售的广告.近几年,对微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对微观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以微商在朋友圈发广告作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分析"理论作为支撑,探究微商朋友圈广告对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即受众的培养、教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17.
郭喻楠  田宇 《兰台世界》2016,(13):22-24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该理论以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它强调对受众的研究。在档案利用服务方面,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有利于档案部门从档案用户的角度审视档案利用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而优化档案利用服务。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内涵揭示和特点分析,并结合档案用户的利用心理、利用行为,探索档案利用服务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生的几起特大亡人火灾事故,使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和自救逃生技能的需求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人民群众的安全理念已经由"让我学"逐步向"我要学"转变,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握受众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目标受众定位要准确目标受众是指传播活动中特定媒介渠道或媒介内容的诉求对象。在消防公益宣传工作中,对于受众的定位要准确,不能把所有人都定位为目标受众,致使消防公益宣传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9.
如今凭借单一屏幕进行营销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采用产品、品牌"内容化"、跨屏传播"乘法化",口碑营销"系统化"、品牌认知"互动化",企业品牌才能在生态式传播环境中生存并壮大。在同质化产品严重过剩、受众触媒碎片化时代,靠在强势媒体上重复一句响亮的广告语的品牌再也飞不起来了,必须把产品结合品牌精神和理念,以能够植入受众心智的多种方式、多种媒体有效组合才能打动消费者,并带动市场销售,如何跨屏传播的问题也由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从最直白的意义上说,电视受众就是看电视的人,只要在看我们的电视,就是我们的受众,没看我们的电视,就不是我们的受众。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种产品都必须思考:我的产品是提供给哪一些消费者的,是满足消费者哪一种需要的;换言之,消费者的某种需要主要是由我的产品而非其它产品来满足的。这就是对市场进行细分,找出目标消费者,分析目标消费者,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生活服务节目同样需要进行一番分析疏理。对目标受众定位的过程,既是对我们生活服务节目在整个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