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与系统学、信息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得出有相对示范意义的"涉农企业与农户闻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伊利集团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特征及信息传播现状进行实地考察与探究,验证"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营销3.0的传播理念转变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传播主体也从"消费者为中心"转变为"人本中心主义",该理念将消费者还原为具有独立思想、精神的人类个体。在传播策略上,以价值观驱动营销,企业愿景与社会价值观的吻合能充分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营销3.0时代的整合品牌传播既要打破此前旧的传播方式和观念惯性,又要重塑品牌传播模式,从内容、受众、渠道的多元角度,探讨以人文精神为显性特征的整合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冯菊香 《今传媒》2014,(5):37-38,54
"世界末日说"属于流言中的谣言,其传播渠道主要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新媒介传播等不同途径。"世界末日说"传播的影响成了现代"魔弹论"的翻版,究其原因,除了深层的社会原因外,与电影《2012》引发的恐慌、新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等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为此,可以从公众理性认识"世界末日说"的本质;媒介理性设置报道议程;政府应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力度等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掀起了"人造节日"风。"女生节"、"网络情人节"、"双十一"等人造节日应运而生。作为人造节日中最成功的"双十一",它已经走到了第七个年头。"双十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进入公众的视野的,所以对"双十一"的网络传播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人造节日传播与网络传播特性相联系,力求探究人造节日开展网络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为今后人造节日的网络传播更好地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当下,音频内容制作与传播平台快速发展。有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突破4亿人,2020年有望突破5亿人。作为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形式,音频内容制作受青睐,印证着网络传播的价值与潜力,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互联网创业应重视"内容为王"。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笔者连续五年参与组织策划两岸媒体"清新福建行"采访活动的经验,从两岸媒体联合采访的传播机制、传播手段、议程设置、选题策划、传播效果等维度,论述对台广播媒体如何依托同乡之情、同业之谊,联合台湾媒体同行,搭建"聚合传播"与全媒体传播平台,拓展对台传播路径,增强对台传播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冯晶  陈丽娟 《东南传播》2011,(6):124-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流动的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而传播总是与传播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保护的,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为传播环境的变迁.本文通过分析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地区"贤孝"的传播环境的变迁,探讨传播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文字与图像(图片、视频)融合传播,图像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图像事件"的提法开始出现。本文试对"图像事件"作概念性的说明,并以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在新媒体中的传播为例分析"图像事件"的成因、呈现和效果,希望就"图像事件"传播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传播效率大大加快,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短视频的出现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抖音"短视频的信息传播优势,分析了"抖音"短视频与城市形象传播的联系,介绍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意义,并重点探讨了"抖音"短视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应用路径,希望可以切实改善城市形象环境,促进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时代课题与努力方向。以有效国际传播路径构建为研究视角,我们要夯实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国家实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倡导"平等包容"的国际传播理念,拓展多维立体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1.
鲍懿喜 《新闻界》2012,(16):20-24
本文以"知沟"与"沉默的螺旋"两个传播效果理论假说为研究依据,从创造性的预见、理论论证、社会整体性、适用的有限性等角度对传播效果理论假说的共性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出传播效果理论假说的特性,以进一步深入认识传播领域理论假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勇  程前 《现代视听》2013,(5):13-17
江苏卫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首开"海外专场"节目形式,把目光投向海外,与国外媒体合作,率先将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将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作为对外传播的节目形式向外推广,并运用"二级传播"策略,提升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国际影响力。其传播路径和观念的创新为我国广电节目对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给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背景下,积极探索儿童绘本传播新路径,提升优秀绘本在儿童和家长中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出版人的天职.外教社"儿童英语阅读魔盒"系列成功开拓了儿童绘本传播的新形态、新路径和新方式,将该书所蕴含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理念,以其聚合性的传播内容、多模态的传播手段取得了辐射性的传播效果,为我国当下儿童绘本的出版和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茶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跨文化媒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视作特色的"中国符号".儒释道思想相贯通的传统茶文化、匠心与创新相得益彰的现代茶产业及我国为未来文化多元性所做的非遗保护工作,三者共同构建了"传统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应积极扩大传播队伍,始终立足国际传播受众,打造以"岩骨花香"为核心的传播内容.通过科学布局的传播矩阵和对传播回馈的实时掌握,传递出坚韧不屈的民族品质和唯美浪漫的国民性格,从而展现我国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以此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档案自信源于丰富的档案资源,地方档案文化开发与传播关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首先阐述何为档案自信,概括其与地方文化传播互为促进的关系;其次以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为例,介绍其文化传播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再次分析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因子,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愿景;最后从传播环境、资源、媒介、合作、反馈等角度提出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的传播策略,旨在打造地方档案文化品牌,提升档案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李晓梅 《视听》2016,(6):115-116
在社交媒体引领下的社群营销时代,具有鲜明女性主义特征的"趁早"品牌,以别具一格的运营方式,线上线下身体力行着整合营销传播的路径,迅速成长为自成一体的中国最大的女性价值观社群。"趁早"品牌所依托的整合营销传播路径,主要体现为:女性主义与精英意识结盟下的自律人生定位;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价值观传播与产品营销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受众需求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认知度较低、受众减少、对外传播效率低等问题,而新媒体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民族文化闭塞传播的窘境。"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庆,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三月三"的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三月三"传统节庆的氛围。本文旨在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为例,从传播内容、媒介特性、传播效果等方面探究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激发了受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形象,使广西少数民族形象在区域内外得到重新认识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9.
跨国传播的流言由于传播网络复杂、信息畸变严重、不易溯源等特点,与国内流言的传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跨国流言往往存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辟谣更为困难。本文以"Momo事件"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路径和内容两个方面探析流言的跨国传播过程,总结传播特色及事件造成的后果,并探究流言跨国传播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网络情境下,电视栏目品牌传播方式发生新的变革,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助力营销产生了电视栏目品牌传播"长尾化":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匹配不同诉求的受众,有针对性的分众窄化传播,品牌传播的形态呈现出一渐渐拉长的"长尾"。文章以四川电视台《吃八方》栏目为例,论述"长尾化"传播中呈现出两种方式:一是分众传播,重在不同媒体特征与受众诉求的匹配;二是聚众传播,各媒体合作式的品牌传播意识有助于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