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网络化、信息化,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基于教育、学习、娱乐等共同兴趣聚集,形成大学生网络社群.在大学生网络社群中,集群身份认同能让网络上一个个自由的社会人,迅速归属到一个群体,以一个群体进行社群活动.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社群的分类和特征,研究网络社群的集群身份认同机制,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与政治家对话等形式公开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愿望,这种公共表达是否真的实现了哈贝马斯所说的"话语民主"?本文通过对"话语民主"内涵和原则的详尽分析发现,由于网络空间话语主体政治身份难以界定、网民私人角色与公共性原则的冲突、网络话语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言论的分散化、碎片化等特点.使得哈贝马斯"话语民主"所必须的原则与条件在网络空间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借鉴"话语民主"中有益的理论内容,对网络空间公共表达进行有效的规范,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民主优势.  相似文献   

3.
欧美国家社群档案工作存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感悟社群历史的变迁,重构既有的建档规则三大理念.欧美社群档案建设的主要工作方法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社群档案的网络化收集、存储与共享;通过激发社群成员对社群档案的兴趣,获取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加强与官方机构及社群间的协作.我国可以借鉴欧美社群档案建设的经验,在国内档案网站增设"社群档案"板块;广泛深刻地挖掘身边的档案资源;充实档案资源以优化社会记忆体系.  相似文献   

4.
周艳 《出版科学》2010,18(6):28-30
社会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意义场城",充满种种话语.编辑团体同样以"话语"方式表达自身的思想意志、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等.编辑话语是编辑行为与编辑文本的总和,体现在出版物话语之中,通过出版物话语与其他话语的交流对话,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吕峰 《中国出版》2023,(9):61-64
提升网络空间主流价值传播力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题中之义。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以及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全媒体时代,提升网络空间主流价值传播力要注重培育话语主体的综合素养,构建话语主体—受众协同对话机制,提升话语主体的引导力与影响力;要注重实现话语内容的现实性转化,话语表达的时代性转化,话语形式的现代性转化,提升话语说服力与吸引力;要注重优化传统网络传播平台,抢占移动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话语载体的辐射力与渗透力。  相似文献   

6.
政治参与是民众表达舆情的最直接方式,网络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民众舆情的表达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目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形势,这些发展形势利弊兼具,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体价值观。文章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发展形势做总体性的描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些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最终对如何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纪晓宇 《今传媒》2016,(3):89-91
弹幕是由用户即时发送的、呈现于屏幕上滚动而过的字幕,满足了用户共享观看经验、自主表达和获得共鸣的需求.弹幕是"粉丝交谈"的一种方式,在粉丝社群的建立和维护方面发挥着作用,具体表现为直观表达用户兴趣,聚集同好用户加入;社群内部自我增强,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弹幕是粉丝文化中参与性文化的形式之一,其社群价值具有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话语”这个概念是舶来品,英文是discourse,最初是苏联文艺学家巴赫金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是对话,人类通过对话完成观念的表达.这种表达是在与潜在对象的对话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并且与潜在对象的言谈一起构成话语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9.
谢欣 《东南传播》2023,(1):56-58
本文以意动叙述为理论视角,对2018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奋斗型“幸福”话语的媒介动员方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作为一种意动叙述,奋斗型的媒介“幸福”话语首先在自身新闻属性的指引下,通过对经验事实的报道为广大读者构筑了有关幸福的美好愿景,并激励他们为之努力奋斗;其次,该话语还通过真诚对话与主体唤询等方式分别对普通群众和党政干部群体实施了不同的意动性建构策略。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政治话语运作的现实性与延续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媒介动员中进行价值引导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选取"微博"平台,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人民网三家主流媒体的微博进行案例分析,选取"雾霾"话题微博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段,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话语呈现出不同样式的表达,既呈现出议题构建的多元和丰富,同时又表现出诸多问题,比如议题构建没有长期性,缺少体系的舆情监控。在沟通的观念上,政府应该放弃过去单向灌输的传播模式,既要注重政府视角话语,注重公民视角话语表达,更要形成一种"对话"机制,以及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以"音乐+视频+社交"的新社交媒介形式深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与当今大学生追逐短暂快乐的"娱乐假象"、短视频"内容为王"的发展思路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借助社会力量建立视频内容监管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短视频行业生态;依托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短视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短视频网络文化的引领,积极主动占领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文献法整理了相关研究文献后,研究者对八位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材料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微信网络表情符号使用中的意义建构多从表情本身形象、群体共同的文化等方面进行符号意义的生产与理解,并因传播情景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网络表情符号的意义建构实则是交互个体身份认同的建构与话语体系的表达,是交往双方意义空间的碰撞与共鸣.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政治具有社会化表演的特征,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和"后真相"政治的蔓延,这种特征在当代显得格外突出。本文通过对美国总统政治网络媒介叙述文本的符号叙述学分析,综合媒介情境论、话语理论,明确了相关叙述文本的纪实叙述类型,并对其叙述内容中的"台词设计"进行辨析。同时,本文从否定性、肯定性两个向度出发,对美国总统政治的媒介话语策略及其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分析,并强调作为解释社群的民众对叙述事件的意义解读决定着媒介叙述文本的类型、内容和叙述技巧。由此提出,对"后真相"时代美国总统政治的研究应当以关注其民众的接受状况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公共事务讨论常散布着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归因、情感自由宣泄和群体间利益冲突,与"公共空间"的民主商议相去甚远。为理解国内网络论坛的特征和互动模式,本文基于情感框架理论结合质化内容分析方法考察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和"新浪图片"账号对"北大雕像戴口罩"事件(简称"戴口罩"事件)的讨论。本文研究了微博讨论中地区冲突、归因等各类话语的具体内容与其所带情感之间的关联,以及讨论中情感表达与其他话语在对话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本文发现,微博空间更似"减压阀"而非公共空间:微博讨论中情感化批评占主导;情绪会扩散;冲突话语触发愤怒并减少对话。本研究对情感框架理论的建构,对理解中国网络讨论空间,对网络从业人员实践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阮琦 《新闻世界》2009,(2):69-70
在新的多元媒介环境下,公众分散话语借助网络得以集中表达,易于形成强势的舆论力量,与官方话语发生冲突的概率大幅度提升,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舆论引导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出租车罢工事件”,得出如下结论:在处理官方话语与公众话语发生强烈冲突的突发事件时,政府需要明确意识到简单控制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改变过去强制性、简单化的舆论引导方式,以平等对话的协商态度处理、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6.
唐丹  吴曼云 《传媒》2017,(24):83-85
新的网络环境下,"两微一端"作为新媒体领域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思想传播领域的疆界与触电,拓展了人际交流的渠道与途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两微一端"顺势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大的考验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两微一端"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将直播、个性化等概念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大众媒介越来越多地介入公共政策过程,不同媒介的表现关系着其在构建民主政治文化中的功能问题。本文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分析了电视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方式之一——电视对话,旨在探讨为何对话、谁来对话、对话什么、怎样对话等核心问题。本文提出,电视对话是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民意协商过程,对话主体的选择事关多元利益主体间的话语权分配,对话主题的媒体预设引导公众充分有序的政治参与,对话者话语的均衡表达是电视对话的原则和效果保障。  相似文献   

18.
白贵  邸敬存 《现代传播》2022,(11):57-63
我国“战略传播”理论应与自身国际传播实践相适配,也应根据当下国际传播语境优化既往传播实践。既往国际传播实践在理念的“说服”性、议题管理的“偏向性”、传播策略的“声高”取向、话语表达的“积极”修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地方性”色彩,在当下“信任赤字”急遽飙升的特殊国际语境中,恐难实现预期传播效果,甚至引发恶性话语冲突,形成舆论不断遭遇挑战、发展环境进一步逼仄的局面。对既往国际传播进行战略优化,应自觉规避美国推行的“战略传播”的“霸权主义”逻辑与陷阱。在传播理念上要立足“对话”,避免单向性“说服”;出发点和归宿则应是尊重多元、寻求“有限共识”,并以此超越“地方性”分歧;在话语表达上应聚焦“人文”,分享故事,实现“现代性”“共情”;在政治实践上,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将“中国故事”的“地方性”经验转化为国际借鉴。我国“战略传播”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以“对话”为核心的国际传播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上海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一项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描述他们网络意见表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特别从"沉默的螺旋"理论出发,从概念上区分"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层次,并探讨其对网络意见表达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在体现"意见气候感知"的不同维度上,与社会上多数人意见以及与多数网友意见的一致程度等,对网络意见表达并无显著影响;而与主流媒体意见的不一致、以及与家长意见的不一致,对大学生的网络意见表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合质化访谈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网民话语以网络文学、网络博客和播客、社区闲谈聊天等形式被生产和编码着。中国网民话语置身于特殊的政治社会空间,敏感的公众政治话语受到压制,娱乐化的大众话语往往借助各种类型的隐喻与威权话语形成一种游戏关系,在这种游戏中进行着一种"狂欢式"的表达,同时以"游击战"的形式循序渐进地争取地位。正是依托大众流行话语这样一种缓和及循序渐进的方式,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才得以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