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卫生事件一直是舆情发酵、情绪传播的重要领域,面对民众的负面情绪,政府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监测,以引导舆情正向发展。本文选取鸿茅药酒和长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并抓取微博评论,采用深度学习法和LDA主题分析法进行情绪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再划分情绪周期,统计每个周期的主题词,提出情绪周期的概念,得出引起情绪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利益问题,诉求达到可以使网民的情绪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的力量不可忽视,要“高看一眼”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志强  龙雅丽 《当代传播》2011,(3):86-87,92
有效预警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可从网络舆情入手.本文提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系统的组成:监测子系统、汇集子系统、分析子系统、警报子系统、预控子系统等五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备的预警的运行机制,即舆情监控运行机制、舆情汇集运行机制、真情分析运行机制、真情警报运行机制以及真情预控运行机制等五大机制,最后提出了加强大...  相似文献   

4.
高校百度贴吧舆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指网民基于网络主题的情绪、意见、态度等的集体反映.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事件往往会激发公众情绪,网络情绪也会影响舆情主体的行为决策,而舆情主体的行为决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舆情的走向。因此,研究舆情主体的情绪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本研究以个体的有限理性为前提,通过舆情主体间话语权争夺行为带来的情绪收益,探讨情绪与行为的互动关系。利用情绪价值函数和概率特征函数,构建测量舆情主体情绪值的行为特征函数。通过行为特征函数进行情绪测量,构建关于网民和自媒体营销号的改进型最后通牒情绪博弈模型,进而研究考虑情绪因素的舆情事件主体行为决策机制,讨论博弈策略的均衡性和话语权阈值。最后以“广州教师涉嫌体罚学生”事件为例,验证该情绪博弈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针对情绪博弈过程的不同动机诉求、不同行为群体,给出舆情事件应对策略,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切实有效的过程干预。  相似文献   

6.
李琴 《新闻窗》2014,(5):81-83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大众对各种社会事件所持有的观点看法、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案情决定舆情,但是,在案情之外,还存在着诸多影响舆情的其他因素,如社会环境、大众心理、媒体报道等,其中,媒体作为案情和舆情的一个中介和主要传播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将重点探讨由媒体所报道的诉讼性事件发酵而成的舆情对审判工作的影响,并从法院的工作实际出发,试图就规制舆情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经济深度转型,反映民众利益诉求的社会情绪极易在开放性、公共性、匿名性的微博平台上发酵,形成影响全社会的微博公共事件.涉及公共安全的事故灾难类事件几乎是每年舆论的爆点之一.本文梳理了2013—2016年发生的事故灾难类事件,基于新浪微博平台,选择并分析舆情热度较高的事故灾难公共事件传播与社会情绪共振及政府的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网络数据抓取以及人工识别的方法分析"乐清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中媒体的微博及其评论,探讨媒介框架对社会事件中的网络情绪表达的作用。研究发现,社会事件中的情绪表达跟舆情热度一致,情绪随着舆情走向逐渐消退;媒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网络情绪的类型与唤醒度;媒介框架与受众认知的一致度决定受众的情绪指向,与公众信息需求和利益冲突的媒介框架可能导致网络情绪指向媒体。  相似文献   

9.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讨论。每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都会给公众的情绪造成影响,所以在突发公共卫生类舆情中必定会导致公众情绪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在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还需要正确引导公众的情绪。对此,本文主要对突发公共卫生类舆情中公众情绪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结合社会学视角与情报学方法,将微博舆情的社会属性与外化表现对应融合,为解释舆情背后的社会问题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梳理与舆情相关的研究现状,构建微博舆情社会属性与外化表现模型,以舆情为中心,阐释人群、内容、情绪3个社会属性与意见领袖、事件、情感3个外化表现之间的内部逻辑,并以某疫苗事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微博舆情社会属性与外化表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说明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利用情报学领域定量及可视化研究方法的优势,能够充分解读舆情事件不同社会属性的外化表现,深入挖掘舆情事件背后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宣长春  吴钧昊 《现代传播》2022,(10):136-145
微博为公众观点表达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便利和空间,但情绪极化形成的网络舆情事件也随之增多,成为当前政府舆情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以253373条微博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情感分析和量化研究发现,辩证情绪在官方用户和普通用户微博中均占有一定比例,但官方用户积极情绪占据主流,普通用户消极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在面对负面舆情事件时,官方用户和普通用户双方的情绪表达相对对立,官方用户倡导积极情绪,而普通用户则发泄消极情绪,两者之间较难形成情绪共振。未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面对负面舆情治理时,可能需要尽量把握官方用户和普通用户之间情绪的“公约数”,即通过辩证情绪的传导降低情绪极化的风险,用官方用户辩证情绪部分替代积极情绪的功能,进而对冲和消解普通用户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探讨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与媒体应对,成为近年来传播学研究的焦点.本文以“西安医生自拍事件”为例,通过舆情监测数据分析,探寻当前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演变路径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同类事件的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人大-方正舆情监测平台数据,直观化呈现出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整体态势和特点:社会舆情整体压力上升,50%事件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社会民生话题不断上升;舆情事件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和河南等地;微博成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策源地、意见发酵池;舆情事件议题活跃周期为23.2天等等.  相似文献   

14.
刘珍  曾苗 《新闻春秋》2020,(1):58-62
5G商用翩然将至,其高速率、高带宽和低延时的特性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提供强大动力。新的时代机遇使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也出现了新的现象,产生了新的问题。具体来说:由于技术保障提升,舆情事件进一步朝着全时段、即时性发展,这将进一步促动情绪传播的问题凸显。而V R、A R以及高清视频在进一步巩固人们的媒介化生存同时,也为舆情表达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技术在改造时空感受的同时,也使舆情发酵呈现出累计和对冲、衍生等多样式的动态变化。面临这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梳理新的媒介素养观念,强化对公众情绪控制和情绪合理表达的涵养教育;平衡算法与价值、个人需求与公共利益;坚持党管媒体都是5 G时代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5.
李芳  郜书锴 《新闻知识》2021,(11):20-27
自媒体突发舆情中的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易演变为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力的网络舆情事件.目前学界已经提出多种针对网络舆情的情感分析方法,但尚无针对中文自媒体突发舆情情绪识别的可解释性研究.本文设计了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超参数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语义分析模型,并采用积分梯度算法对舆情情绪进行解释性分析,最后在搜集的微博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中的特殊呈现,是公共情绪的直接反映,能否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成为政府等相关主体的重要工作。网络舆情报告是舆情研判的总结,兼具“应用文体”和“信息产品”的双重属性,也逐步成为像新闻一样的能够帮助受众获取事实、了解事件走向的全新渠道。本文从数据可视化的优势出发,分析其在网络舆情报告中运用方式与困难点,以推进网络舆情研究的纵深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意见领袖引导作用视角设计研究方案,建立模型分析意见领袖的意见交互机制,从该角度提出了一种舆情事件的演化分析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验证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舆情事件发展趋势。最后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突发性舆情事件频频发生,传统的舆论格局面临严峻的挑战,并进一步影响了公共政策和政府决策。本文从舆情学角度对舆情的概念进行了字义梳理并基于全媒体环境分析了舆情传播新特征,发现当前舆情在传播主体、交流方式、沟通渠道、情绪表达和舆论场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以此分析了舆情潜伏、爆发、蔓延、消退四个时期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详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朗 《新闻知识》2020,(2):45-53
在食品安全突发性事件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基层政府应对与处置网络舆情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社交媒体的网络爆料往往先于机构媒体或主流媒体的事实传播,其传播的虚假谣言与过激言论也成为酝酿负面社会情绪的重要元素,激化社会矛盾可能引发次生叠加舆情与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本文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为个案进行研究,探讨了基层政府在舆情演变各阶段应对网络舆情的问题与不足。面对敏感性强、风险性大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地方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社交媒体尤其是微博的重要影响并对其舆情传播加以引导,加强网络舆情的大数据跟踪、研判与预警,并从应急处置、舆情把控、社会参与和专家支持等层面加以提升,以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并化解网络舆情风险与可能造成的现实危机。  相似文献   

20.
区县级舆情的应对和引导同全国性的舆情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民众关注的重点和舆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都有所不同.本文以"西安市长安区变电站爆炸事件"为例,探讨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发性事件中舆情的发展情况,观察在此事件中舆情传播的媒体特点和民众所关注的重点,以此作为区县级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