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凌菁  黄思 《中国出版》2014,(19):30-33
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到,我们头脑中关于世界的图景都是通过媒介对外在世界的建构形成的。议题设置是媒体建构世界的主要手段,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1]它主要通过两个层面的显要性转移来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客体议程的显要性转移,客体是指我们的注意力所指向的事物,或者我们对之持有态度或意见的事物。[2]媒体通过选择客体来决定人们看什么;现实世界的环境太复杂,变化太快,人们没有办法直接去了解它,媒介成为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媒体客体议题的选择决定了人们的认知层面,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引导人们把注意力和关注度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第二个层面是属性议程的显要性转移,属性是指充实每个客体图画的那些特点和特性。[3]每个客体都有无数的属性,媒体通过选择和突出某一属性来引导人们怎么看,影响人们的态度层面。个体由于经历和认知有限性,在获取议题的时候,常会产生一种导向需求,即人们尝试提取意义的努力,这种引导主要依靠大众媒介来完成,大众媒介通过建构事物意义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本文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对《潇湘晨报》的女性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媒体是如何建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丽阳 《视听》2021,(1):35-36
新媒体时代,综艺节目层出叠见,并驱争先,要想出圈变得难上加难.《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档主打30岁+女性成长类的选秀节目,自官宣起便因新颖的议题频频登上热搜,取得热度、口碑、播放量三丰收,堪称2020年现象级综艺.本文以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节目议题设置的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在综艺节目中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半边天>为例,运用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当今主流媒体在报道女性时所持的社会性别观念和媒体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4.
初晓晓 《新闻世界》2009,(12):101-102
本文通过对2009年1月至8月间《新民晚报》的高考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找出该报的关注点和重点议题及其重要性顺序,以探讨议程设置规律在其中的传播效果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微博的出现和使用后,电影出品人利用自身在微博上的影响力,跳出传统媒介向受众传递电影讯息。微博的普及带给人们最大的改变就是信息传递的广泛性、及时性以及受众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话题,这为议程设置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研究采用议程设置理论,以微博为例,研究微博的电影营销效果,研究微博电影营销是否可行,受众是否会接受微博带给他们观影选择的"议程设置"。研究结果表明,微博可以成为电影营销的重要途径,受众会通过微博推送给他们的相关电影信息对观影行为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6.
李晶  魏薇 《东南传播》2011,(1):57-59
本文通过对《云南日报》1985-2009年每年11月、12月的包含有关键词"艾滋/艾滋病/爱滋病"的371篇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云南媒体是如何建构和呈现艾滋病议题的及其导向作用,并结合相关研究对云南媒体提出了些许建议,媒体应该充分做好媒介议程设置,适时加大相关信息流量,使得这些信息处于明显优势地位,成为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简晴晴  周丽 《今传媒》2016,(5):156-157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在对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已成为国家间愈发重视的对外传播目标.中亚地处亚欧大陆板块腹地,是多种文化的连接带.加强与中亚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我国西部边疆省份和中亚国家的共同发展,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新疆广播电台对外节目《中国之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解读其在面向中亚的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陈娟 《传媒观察》2014,(8):33-34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强调了媒介在影响大众"想什么"的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介议程设置必然包含着"议题"选择的过程,而媒介机构的"议题"并非凭空产生,它必然来源于世界中的生活万象,比如突发事件、节庆活动、名人秘事等等。本文就以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为例,试图探讨出重大体育事件这一"议题"对媒介的议程设置如何产生影响,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强化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媒体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本文尝试运用议题设置理论,结合其在网络中的应用,选取关于危机事件报道的实际案例,探讨网络媒体在报道危机事件时是如何做到既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舆论导向功能的.  相似文献   

10.
自2010年开始,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掀起了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第三次热潮.在这些节目中,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为火爆.《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击败其他卫视同类的相亲节目以及其他收视冠军节目,成为新的收视率“黑马”.  相似文献   

11.
林彦君 《视听》2021,(3):100-101
洪尚秀偏爱探讨男女感情,也善于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欲诉求.单一的场景、大量的人物对白、变焦镜头的运用等,构成了独特的洪式极简美学风格.在第70届柏林电影节,洪尚秀凭借新片《逃走的女人》一举拿下最佳导演奖.影片塑造了一个个迷人、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讲述她们的爱与恨、无奈与释然,我们也能透过镜头感受到无尽温柔.  相似文献   

12.
罗丹 《新闻世界》2010,(8):110-111
《环球时报》作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日报,中英文版相得益彰,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及时地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使其在对内、对外传播中成为纸质媒体的典范。本文从《环球时报》对一些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的报道中分析该报的议程设置、宣传策略,进而解读该报如何在对内和对外传播的双向传播中逐步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主流文化被重视,主流文化如何传播成为了热门的话题。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宣传渠道正中年轻人的下怀。而《快乐大本营》作为一档广为人知且老少皆宜的老牌的综艺性娱乐节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再合适不过,它最近推出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节目——赞赞我的国"亦十分符合主流文化传播。最后,本文将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去解读综艺节目主流文化传播的现象,期望能够发掘主流文化传播的更多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是集中观察国外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进行报道的一个好时机,中国政府也以此为契机采取措施树立正面国家形象。本文对德国大众化报纸《图片报》奥运前后的中国报道作了主题词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德国媒体报道特色,认为中国政府和媒体应根据奥运会前后国外媒体的报道来整合国家形象传播,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引进之风愈演愈烈,如今的电视综艺节目已被真人秀霸屏,《二胎时代》是国内首档关注二孩的原创型真人秀节目,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探讨了媒介如何对《二胎时代》进行议程设置,如何令其在真人秀节目霸屏的浪潮中脱颖而出。研究发现,《二胎时代》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不仅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同时也肩负了传播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传媒议程设置关注媒介把什么议程以及如何展示这些议程给受众.本文探讨<南方都市报>建构"许霆案"议题的方式,即在报道时间和呈现方式上突出其重要性,加强"许霆案"与受众的贴近性,提升事件意义的普遍性以及在"客观报道"中隐藏倾向性,并指出要理性认识传媒议程设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訾小南 《新闻世界》2014,(7):213-214
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香烟广告被赋予了大量的女性意义,通过各种画面来展现不同的女性形象——权力、财富、身份等等信息被表征出来,"国货"与"洋货"的广告竞争中,吸烟的功效被夸张地渲染。经过香烟广告对女子吸烟行为的过度宣传,女子吸烟除了具有追求享乐、体验幸福的功能,更被赋予了摩登、时髦的意味,这种行为既符合交际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女性美。  相似文献   

18.
魏然  蒋晶 《国际新闻界》2015,(2):142-167
中国形象为何?西方媒体如何在常规报道中描绘中国这一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审视关于中国(包括上海)的报道。具体地,本研究通过2013年西方媒体相关议题报道的数量、显著性等方面来考察其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议程建构。研究揭示了有关中国的媒体议程和有关上海的媒体议程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还显示精英媒体的商业报道在塑造中国形象上的议程设置作用,这阐明西方媒体中的动态议程设置过程。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西方媒体试图平衡对中国的正面和负面评价,而把媒体注意力引向世界舞台。最后,文章在文化和软实力,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的背景下对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当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已由被界定、被观看的第二性,逐渐步入重视女性自我表达与性别认同的现代社会,女性导演创作的女性电影更让女性从银幕边缘走向中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在这转型期间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与史蒂芬·茨威格原著中男权意识的隐形书写不同,徐静蕾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男性置于被审视、被讲述的客体而让女性成为电影的主体,对传统男权文化与意识形态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解构。陌生女人并不陌生,她只是万千女性的一个缩影,徐静蕾敏锐地洞悉了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桎梏,她对电影的改编实现了女性由缺席到在场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20.
李绿桐 《声屏世界》2021,(11):49-50
《山海情》是一部更多以男性形象为主的扶贫群像剧,在扶贫工作中,男性本身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展机会,女性大多是被动与无奈的,但是其中塑造的李水花、白麦苗等女性角色却体现出了当代中国女性的坚韧、聪慧能干的形象.文章试图从《山海情》中对女性的内在表征、外在表征以及扶贫剧中女性的叙事功能角度,来探讨女性在扶贫剧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