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学视野中的群众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答和回应当下群众体育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群众体育是公益还是私益?群众体育为什么热不起来?人民群众应该享有的基本体育服务是什么?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如何构建?以及什么是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2.
《体育科研》2003,24(1)
第九届世界群体大会共有五个分议题 ,各议题的论文题目如下 :一、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条件·加强竞技体育一定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体育领域的组织结构变迁 ,及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影响·如何让体育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加强消费者联系的工具·新加坡体育设施的发展 :为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 ?·韩国改善竞技体育的管理政策·奥运会是友谊还是竞争·成为高水平运动员以前的体育参与研究·体育政策影响力的国际比较研究·金钱流向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 ?向公共和私人体育组织募集资金·公共及私人企业对高水平体育和大众体育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3.
竞技和群众体育是同步还是优先发展竞技体育?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国情为优先发展竞技体育提供了条件,而群众体育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现实困难却不能与之协调。受民族感情等因素影响的传统武术绵延数千年,在我国相当普及,作为健身的主要手段致力推广,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1.从群众体育消费,群众体育教育和群众体育竞技3个方面分析,把群众体育界定为业余体育是不妥的;2.应当把社会体育当作一个立体结构,上层为精英体育,基础则是群众体育;3.群众体育就是基础体育。  相似文献   

5.
体育强国目标下发展群众体育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在诠释富民、民生、强国等概念的基础上,解读体育强国和群众体育的内涵,阐述群众体育与体育强国之间的关系,探讨体育强国目标下发展群众体育的路径选择.分析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群众体育的指导思想,共享体育发展成果是发展群众体育的目标,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是发展群众体育的前提,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发展群众体育的关键,加强体育制度创新是发展群众体育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试论科学发展观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回顾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就科学发展观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群众体育优先、竞技体育优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3个阶段;在科学发展观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将呈现地位平等性、发展同步性、动态协调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1.《体育法》是如何体现群众体育地位的? 答:由于群众体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从工作中便于管理出发,《体育法》中并没有直接出现群众体育这个概念,但这并不会削弱群众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中的地位。首先,总则第二条关于体育方针的表述就已经确立了群众体育的基础地位。第二条规定,“国家发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强国战略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群众体育的发展对体育强国相关指标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提高国民体育的参与程度,提升体育人口的整体数量和质量等;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升体育普及程度,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群众体育的开展使人们体育欣赏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红色体育历史演变,探寻不同时代群众体育对红色体育的传承,进而探讨红色体育的当代价值。研究发现:(1)红色体育思想萌芽于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实践于苏区,发展壮大于战火纷飞的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红色体育是当代群众体育的根基,与体质健康时代、全民健身时代、健康中国时代的群众体育一脉相承;(3)红色体育具有塑造全民爱国情怀,建设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丰富群众体育内涵的时代价值。基于此,提出红色体育助力群众体育实现路径:(1)立德树人,教育为本,将红色体育精神凝聚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2)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红色体育文化外化为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优势资源;(3)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将红色体育元素内化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常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群众体育工作评估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群众体育工作评估的目的意义,以及评估指标内容、评估方法和手段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群众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应包括群众体育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提供情况、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国民体质监测情况、群众体育科学研究情况、群众体育的资金投入情况、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城乡体育发展的均衡情况、群众体育的管理考核机制、学校体育发展工作、群众体育人才资源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弱势群体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群众体育工作特色等13个指标内容.群众体育工作评估中指标内容的确定要切合实际,评估方法和手段既要能有效评估,而且要便于操作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群众体育路向何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04,25(2):19-21,27
我国的群众体育,起于解放前的社会体育,成型于增强人民体质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现行的是所谓多功能的群众体育,已经处于矛盾重重的困境,出路何在?是否将融入世界性休闲的大潮?愿与识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要求在推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适应大众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积极转型发展。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大众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转型的必要性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转型策略,旨在为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数据收集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法学科建设在改革开放这40年中虽然逐渐从无到有,推陈出新,但仍未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普及开设态势。经过实际调研进一步验证,在新时代背景下,大部分法学专业类院校并未开设体育法课程,开设的主力军仍在各体育专业院校,这便影响了体育法治教育的专业化普及。体育法学科建设中还存在基础理论有待普及、学科开设普遍性不强等缺陷。未来需加强普及体育法学科基础理论教育,依托体育法研究中心基地的建设推进各大院校体育法学科建设范围,再辅之完善体育法本、硕、博学科合理建设,重视自下而上的学科建设模式,进而推进我国体育法学科建设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建伟 《体育科技》2014,(3):157-158
高校的网球教育是很多学生都喜欢的学习项目,但其发展并不顺利。对当前高校的网球教学现状进行多方面分析,试图为高校网球教学提供一些新途径,使其更加符合高校体育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5.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04,25(5):20-24,39
"安德鲁斯三角形",是体育整体性理论的重要依据或支柱,但是经过考察,却发现这个"三角形"实际上是安德鲁斯批评和否定的一种旧意识的图解,却被我们包装成现代体育的结构理论,以"秘书长"的权威在我国宣扬,这是一个违背科学精神的怪现象.用这种虚拟的理论,来证实体育的整体性和总概念,是不能服人的.  相似文献   

16.
冉强辉  张业安 《体育科学》2005,25(4):17-19,31
以大众文化为切入点,透视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及产生的文化渊源,认为现代体育新闻传媒正沦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工场;现代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软化”趋势是大众文化娱乐性驱动下的应有之义;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影响现代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大众文化的世俗性为体育新闻传播由关注“完美”转向关注“胜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东方古老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诞生之日起发展到今天,太极拳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太极拳从生命学意义上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已被亿万人的锻炼实践证明、经现代科学研究验证的太极健身运动方法.坚持参加太极拳的练习,能够明显地改善和提高人体不同系统的功能.太极拳是一种科学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内外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电脑管理、体育场馆、科研管理的基本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认为:选项课已成为主流,教学内容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重视办高水平运动队并坚持常年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已形成以学生负责为主的局面,体育协会与俱乐部是较普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李超雄 《体育科技》2005,26(1):50-52
发展大众体育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随着体育运动项目的不断创新,在传统项目继续发展的同时,新兴运动项目尤其是带有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不断涌现,成为大众体育发展的一大特征,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绿色体育、娱乐休闲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时代,体育博客作为新的网络传播形态,处于全面普及的发展阶段,多媒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体博客的大众文化特征逐渐凸现。体育博客传播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