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有快乐和烦恼吗?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我也有自己的快乐与烦恼,现在我就来向你介绍我的“三乐”与“三怕”。先介绍“乐”——第一乐:读书乐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有一位名人也曾说过: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不读书的人,世界上最小气的人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训练.张志公先生曾经把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四线并进,分线合击“,也就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四条线各有自己的训练体系,最终融合起来形成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识字从三百千起步,写字从上大人开始,读书从韵文到骈散的吟咏背诵,作文从对对子到八股,都是有很强的训练成分的.训和练,实际上使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训练.张志公先生曾经把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四线并进,分线合击",也就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四条线各有自己的训练体系,最终融合起来形成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识字从三百千起步,写字从上大人开始,读书从韵文到骈散的吟咏背诵,作文从对对子到八股,都是有很强的训练成分的.训和练,实际上使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一位中文系教授感慨地说:“在完成识字教育后,哪怕所有语文课都让学生自己读书,也要比现在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偏激,但并不夸张。语文教学落到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5.
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是实实在在的事,只能一步一步来,一步上一个台阶,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当“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些词儿术流传到乡下以前,我老家的乡亲称上学为“读书识字”,称有点文化的人为“读书识字的人”。要读书当然得先识字,不识字怎能读书。这是接受文化教育的“人之初”,用现代词儿说是“入门”或“ABC”。我认识“人之初”始,到如今匆匆朋年,算不算“文化人”或“知识分子”,自己不好说,但说是已进入了“读书识字的人”的行列,总还不算过分。然而,也是我进入花甲之年以后,忽然对“读书识字”有点新的…  相似文献   

6.
古人心怀天下苍生,读书识字便有了“不安分”之心和自由驰骋的灵魂,这又岂能无忧?今人读书识字,多为世俗所羁绊,成绩、升学、名利……为何读书,识字何为?相信每位读书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那么,读者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呢?  相似文献   

7.
<正>读书是一种神奇的经历,我们能从书中学到很多的知识,看到很多不同的见解,认识到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人生。读书更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在书中我们能遍访名川大山,能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不仅仅要懂得阅读,更要爱上阅读。如何爱上阅读你也许会说,读书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个识字不多的人爱上读书。没错,不读书和读书,读书和爱读书,都是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集中识字实验到一九七九年七月,已经完成了一年的教学任务。继教完景山学校第一册识字课本之后,又教了第二册,总识字量达到一千三百五十余个。与此同时还教了第二册的二十六篇课文,读了一些课外读物,进行了写作的基础训练。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集中识字教学采取先识字后读书的措施,不仅是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事,也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质量。先识字后读书(郾先识一批字再读一批课文,再识一批字再读一批课文),决不是光识字不读书。恰恰是既识字又读书。不仅读书多了,并且写作训练也提前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还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识字教学正好体现了这些要求。从1984年秋季开始,我们在一年级搞了这项实验,对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做了初步探索。我们改变了传统识字教学的课堂结构,变先识字后读书为先读书后识字(或称边读书边识字),也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我们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学生在入学后,通过六个多星期的汉语拼音学习,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注提”实验突破了传统的先识字后读书,不识字不能读书的局限,让儿童入学不久,在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就能利用汉语拼音这一工具提前进行读书和写话。这项实验的识字教学不是按传统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教学生来完成识字教学任务的,而是通过“有师指导”与“无师自通”相结合的方法掌握汉字。具体途径有三条:1.寓识字于大量的阅读之中;2.学习查字典识字;3.在写字课中识字。“注提”教材的特点,使实验班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就能识很多字。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实验班的学生写的东西错别…  相似文献   

11.
人不可能生活在蒸馏水中,清静得没有任何烦恼。甚至可以说,快乐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它是暂时的,瞬间即逝。烦恼却是生活的主角,生活不因烦恼多而更生烦恼,烦恼的另一面是觉醒。有烦恼,人就会感到不足,不足可  相似文献   

12.
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学习语文就是要识字、读书、写文章。识字是读书的基础,而读书又是写文章的基础。“要仔仔细细地读”,就是读书不能马马虎虎,粗枝大叶。阅读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3.
小学集中识字教学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田本娜教授曾经说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的启蒙,必须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最佳方法是集中识字。”张志公先生曾做过非常明确的分析,他说:“不集中识字而过早地教儿童读书,其结果是识字教育和知识、思想教育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4.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听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一精其选。二解其言,三知其意,四明其理。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训练。张志公先生在系统研究了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之后,曾经把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四线并进,分线合击”,也就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四条线各有自己的训练体系,最终融合起来形成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识字从“三百千”开始,写字从“上大人”开始,读书从韵文到骈散的吟咏背诵,作文从对对子到八股,都是有很强的训练成分的。   国外的母语教育也普遍重视通过训练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法国 1995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应该将语言训练和课文学习结合起来,必须具有语文训练、精…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一、二年级:不要停止为孩子大声读书目前小学语文教育通常在一、二年级主攻识字,多数孩子在这个阶段完成了上千字的识字量。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大人常犯的错误是:误将识字量与阅读能力等同起来。如果一本书中绝大多数字孩子都认识,那么大人认为孩子肯定能轻松地读懂。实际上并非如此。独立阅读是一项需要培养的技能,需  相似文献   

17.
李学稳是芮城县风陵渡镇西王村农民,识文断字,头脑灵活。前些年,大家都在“一窝蜂”地栽苹果树,而他独具慧眼,承包了村上的18亩滩涂地,栽上了桃树、杏树。按说赚钱没有问题,谁知头次卖果子,不仅没挣钱反倒贴进许多,这是为何?李学稳很有感触地说:“识字多还不能算有文化,不懂科学咱农民可要吃大亏哩!”吃亏李学稳是西王村公认的“文化人”,识字多,看的书也多,谈“水游”论“三国”谁也说不过他,有时大伙若为“关羽。张飞”的事争执起来都是由他说了算,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坐账房、写对联也都非他莫属。然而他这个“文化人”…  相似文献   

18.
张轶西 《教学研究》2004,(5):434-437
在称述传统语言学时,会经常引用古代的“小学“概念.其实,“小学“最初的意思就是指小学校,&lt;周礼&gt;记载,古代学童八岁入小学,学习读书识字,识字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字形字音的认读和字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丛静 《山东教育》2007,(7):47-47
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渐渐多了起来,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在新学期的开始我便布置学生回家自觉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实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并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喜欢读书的学生依然喜欢,而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只把它当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草草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20.
读书真好     
读书是人的一种权利,也是人的一种义务。如果把读书当成一种权利,那你就会感到读书真好,如果把读书当成一种义务,你就会努力读书。我在努力读书的过程中,深深体味到读书真好。读书可以识字。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试想一下,就可以深深感受到不识字的痛苦——不能看书,不能读报,不能写东西,甚至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