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结合地区发展、行业趋势、用人单位的要求,强调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努力探索如何进行光电子技术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传感检测技术是机电、自动控制、测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素养。  相似文献   

3.
构建有高职特色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技术专业是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积极探索与创新,努力构建有高职特色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教改模型及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力量在高等院校,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级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对教育技术学科理论进行研究和建设,开发及运用各类教育技术,对高新教育技术进行产业化的尝试。通过我国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努力,教育技术终将达到“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脑力劳动实现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高校陆续开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光信息方面人才,要求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完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强化校内外实践环节的实效性,注重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努力构建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职自动控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是以行业为依托,本着够用、实用原则进行的。文中总结了自动控制技术专业作为国家试点专业在实施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成功作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方向--教育装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装备技术这一跨学科新专业方向的创建,阐述了建设交叉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中重点讨论了跨学科专业建设时在社会需求、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基本考虑,提出一种可行的新型专业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职高专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制药行业发展需要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培养能从事化学药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制剂及检验等生产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经过四年的努力,我院在高职高专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建筑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针对此培养目标,文章提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加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此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内涵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华亚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8):21-22,40
通过分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内涵建设重点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营销理念及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等三个方面。加强该专业内涵建设,就要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和制度建设几个方面全面贯穿专业的内涵建设,从而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由邵阳市委、市政府主办,邵阳市委宣传部、隆回县委、县政府和邵阳学院联合承办的纪念魏源210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日至2日在邵阳市隆回县隆重举行。来自北京、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香港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境内外专家学者共30余人,提交论文30多篇,就魏源的生平、思想和著作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构造函数探索解题新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题目本身的特点出发,构造一个辅助函数,再利用函数的特性(奇偶性,单调性,可导性等)以及函数的图象来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认知(从特殊到一般,然后再从一般到特殊)及思想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机构人事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是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是广大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奉献意识、主人翁意识。本文对机构人事改革后的新班子在办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和经历者,丁兴富博士是较早对中国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的专家之一.多年来,他一直在中国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默默耕耘着,并始终活跃在国际远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相关领域,为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和与世界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正值丁兴富博士六十花甲,本刊对这位思想活跃、执著关注中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学者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18.
19.
Hits a New Low     
《中学科技》2012,(4):30-30
  相似文献   

20.
《学校用计算机》2013,30(4):107-114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