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飚 《兰台世界》2012,(33):15-16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文化体系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具有开创性与进步性,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他们国家的先进文化及科技,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带到欧洲,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3.
赵丹 《兰台世界》2014,(6):19-20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论题再度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如果说,以往学者的研究更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对此作剖析,那么最近的研究则越来越注重于某一个群体或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1]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论其广度和深度,近代上海可谓此中翘楚.近代上海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国际大都会、海纳百川的文化大熔炉,但西方文化,尤其是音乐、戏剧、艺术电影等等,对于中国普通民众而言,从最初的遥不可及、暗自艳羡及至欣然接纳、竞相仿效,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寓沪外侨在其间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宋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与繁盛。本文从宋代中西文化的历史起源、宋代文化对外影响与西方文化的引进等方面进行了历史探究,全面回顾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巅峰。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交流至晚清时期大势发生逆转。西方文化以强势进入中国,迫使中国思想、文化界展开了持续数十年有关中西文化关系的论战与探索。其结果是,至清朝覆灭时,中国文化学人都难以摆脱有关中学、西学优劣选择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说起上海近代出版业,首先使人想起的是商务印书馆和墨海书馆.然而人们却很少注意后起的美华书馆,对它的研究则更少.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冯友兰作为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著名人物,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入思考,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全面诠释和独特解答。  相似文献   

9.
和田玉在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承担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和田玉贸易又促使了"古玉石之路"的产生,通过这条贸易和交通要道,中华民族将自己的文化传入欧洲和亚洲,同时也将西方的文明融入中华文化,从而达到了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在晚清上海的接触与交流,从器物、制度到精神,全面而深入。在《上海通史》晚清文化卷中,我们梳理了西方文化在上海租界传播的脉络,简介了上海社会对这些西来文化的反应情况:器物层面,从西方近代的照明用具(火油灯、煤气灯、电灯)、自来水、通讯工具(电话、电报)、交通运输工具(轮船、马车、电车、汽车),到日常生活用品(缝纫机、电风扇、照相机);制度层面,从市政管理制度,到教育制度、作息制度(如礼拜日休息、一天分为24小时)到三占从二的议会制度;精神层面,从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到倡导乐利主义、竞争意识、进化观念。对于…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和中西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向来是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作为一个19世纪40年代即已开埠的中国最大的近代大都市,由于面向世界,通商五洲和华洋杂处,又是研究这一课题最需要关注的地方。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在上海的西方音乐家,包括俄国音乐家的了解,仅限于在上海工部局乐队和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工作的少数知名音乐家,除此之外就不甚了解了。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之后的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往往是以征服者自居,尽管这次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期的文化交流都来得深刻,影响更为深远,但交流的双方是完全不平等,甚至是处在对立状态的。  相似文献   

13.
论中学西渐中的陈季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闽人陈季同以法文撰著的作品在欧洲影响巨大,他是中国以西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到西方去的第一人。陈季同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矫枉”心态、对话意识以及世界文学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启发甚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蒙养斋的成立时间、任务入手,分析了蒙养斋的讲授内容和人员组成,并详细介绍了蒙养斋编纂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蒙养斋的成立时间、任务入手,分析了蒙养斋的讲授内容和人员组成,并详细介绍了蒙养斋编纂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英国李提摩太是晚清时期的一个传教士,他积极倡导中国大兴教育,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传教、教育改革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李提摩太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国李提摩太是晚清时期的一个传教士,他积极倡导中国大兴教育,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传教、教育改革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李提摩太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建设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清菊 《图书馆杂志》2005,24(7):3-5,16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9.
恩斯特·施瓦茨(Ernst Schwarz)是德语地区著名汉学家。 他本是维也纳的一位研究埃及学的学生,因为从事社会青年运动而被纳粹党迫害。他只身逃离家乡,当时只有中国上海接纳犹太人,他跟其他犹太人一样,逃亡到上海。在上海他用很短的时间学会了汉语,便以教德语和拳击谋生,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黄芳 《编辑之友》2011,(3):111-114
在20世纪30年代杂志出版的繁盛期,大量由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创办的英文杂志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与研究,尤其是以《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1928-1940,1945-1946))和《天下》月刊(T’ienHsia Monthly,1935—1941)为代表在上海出版的众多英文杂志。这些英文杂志阵群,构建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跨文化之桥。依借英文传媒,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进行广泛译介;在吸纳引入西方文化的同时,还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海外,并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下寻求中国现代文化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