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2005年7月24日,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由韬奋纪念馆、中国编辑学会、北京印刷学院、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协办,在韬奋先生的故乡江西召开了“韬奋出版思想研讨会”。与会人士指出,韬奋先生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编辑家、新闻记者,成为“出版事业模范”,绝不是偶然的。我们每一个从事出版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以韬奋为镜子,照一照自己,把爱国、爱民、正直、勤奋,与自己思想和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24日,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由韬奋纪念馆、中国编辑学会、北京印刷学院、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协办,在韬奋的故乡江西召开了“韬奋出版思想研讨会”。这次会议由韬奋纪念馆馆长雷群明、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频主持,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邵益文致开幕词。他指出,韬奋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编辑家、新闻记者,成为“出版事业模范”,绝不是偶然的。而爱国…  相似文献   

3.
周韬奋先生当年在接办《生活》周刊时,曾公开提出要把刊物办得"没有一个错字"。这是非常困难的,他"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每期要校样三次,有的时候,简直不是校,而是重新修订了一次。"这里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敬业精神,更是一种对文化的追求!作为一名编辑工作者,应该学习韬奋先生的这种精神,做不到一个字不错,也要尽量减少和避免错误,精益  相似文献   

4.
韬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位伟大先行者.在纪念他诞生110周年之时,我们老一辈出版人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不少人思绪万千.我们不仅期望韬奋精神能浩然长存,韬奋著作能永垂青史,更期待今天的出版界,涌现出像韬奋一样优秀的出版带头人,领导从业者开拓新局面.希望他们不仅学习韬奋的精神,还要研究借鉴韬奋创造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他倡导的优良敬业传统,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求得出版业的大发展、新繁荣.  相似文献   

5.
潘多拉魔盒     
李国辉,人称“小李将军”,国民党陆军第八军七零九团团长。生卒年月不详。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谜一样的人物,谜一样的身世。这个人物在中国大陆肯定无足轻重,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在金三角,这个人物却赫赫有名,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打个不恰当比喻,如果你在金三角不知道李国辉,就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中国人不知道孙中山一样。我从资料上得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民党团长居然是金三角的开山鼻祖,也  相似文献   

6.
人物新闻的文体要求是篇幅尽量短小,内容力求丰厚,所写的人物既要有历史的纵深感,又要有个性特征和生活情趣。这种文约而事丰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它在语体选择上的笔法多变。常见的笔法变换是交替使用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绘。所谓粗线条勾勒,是指概括性的叙述,用极简省的文字勾画出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历史发展,像画家的速写一样,寥寥几笔便显示出人物的形态和轮廓,给读者一个总体印象。所谓工笔细绘,是指细节描写,就像工笔画一样,用细腻的笔触,活画出人物的个性、神态和风貌,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感觉。粗线条勾勒像电影中的全景镜头,工笔细绘则是中近景镜头,有时是特写镜头。两种笔法各有妙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在信息高度发达、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邹韬奋的办报思想是否已经过时?作为一个报人.我们今天怎样学习韬奋?我想,韬奋的办报思想是:为大众利益服务,为读者利益服务,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依然需要坚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界有一座珠穆朗玛峰,这就是长江韬奋奖。 这座令人仰止的高峰,从山谷到顶端,马文锋整整攀登了9年。 2007年8月,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马文锋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的人。  相似文献   

9.
做韬奋式的新闻工作者吴冷西今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我怀着十分钦佩和景仰的心情来纪念韬奋同志。我是受韬奋同志主办的《大众生活》的启蒙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尔后又踏着韬奋同志的足迹投身新闻事业。韬奋同志是...  相似文献   

10.
学习韬奋精神做韬奋式新闻工作者吴冷西今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同志诞辰100周年。我怀着十分钦佩和景仰的心情来纪念韬奋同志。我是受韬奋同志主办的《大众生活》的启蒙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尔后又踏着韬奋同志的足迹,投身新闻事...  相似文献   

11.
韬奋一生主办过六刊一报,《生活》周刊于1926年创设的“读者信箱”专栏是他最早与读者建立的信息通道。此后,他坚持亲自拆阅和认真答复读者来信,一直贯穿于韬奋18年的新闻、出版生涯,成为他须臾不离的办刊法宝。韬奋曾把办好“读者信箱”专栏当作重要经验之一,他对夏衍讲:办好刊物的经验是亲自抓“一头一尾”。“头”是社论,而“尾”,就是答读者来信。通过它,韬奋不仅实现了早期“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鹄的”的办刊目的,也在与广大读者的精神互动之中汲取力量,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努力追求实现广大群众的最高利益的同时,完成了由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前逝世的邹韬奋同志是个终身不息地追求真理,不顾任何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进步而斗争的文化战士。在他的身上,既表现着热爱人民、为人民尽心竭力忘我工作的高贵品质,又表现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慨。在黑暗的旧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终于决心献身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韬奋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韬奋并不是在他开始从事文化事业时就是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经过自己的具有特色的道路而选择了自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13.
捧回长江韬奋奖奖杯,我又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百感交集中,想起16年前拿过的韬奋新苗奖。那时,为鼓励新闻学子,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改革月报杂志社在全国新闻院系中评韬奋新苗奖。我幸运地获得一等奖,名单还上了《人民日报》。这是我大学时拿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的一个奖。老师在送别时对我说:"韬奋新苗奖与新闻界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仅一字之差,希望你有一天把它改过来。"当时觉得有点儿玄,权当老师鼓励。要知道,我  相似文献   

14.
韬奋去世以后,周恩来"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此"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 向"模范"学习,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把他捧出来,行礼如仪地"纪念"一番了事.作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如果真想学"模范",做"模范",最起码应该读一点韬奋的书,多少了解一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懂得一点什么是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15.
社会是由个体这一细胞组成,而人物活动则构成了事件,二者的叠加就是时代和历史。基于这一点,有人说你不用费神去解释时代,解释历史,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读者,都会在记者的人物通讯中品味出一个时代的味道。人物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或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写好人物通讯,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典型人物甚至一个群体的时代风貌,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各种媒体都很重视人物通讯这种体裁。在日常采访中,怎样才能写好人物通讯,让人物跃然纸上呢?结合个人的采写经历,笔者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据上海《书业行情》报道,上海各出版社社长在答复该刊问卷调查中,推荐1996年最值得阅读的一种本版书如下: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陈昕:推荐《韬奋全集》。理由:《全集》收集了韬奋一生写下的著作和译作,对于研究韬奋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研究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思潮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我是在不经意间,知道韬奋图书馆这个名字的。那时我刚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平时无事可做,就钻进资料室里找书看。发现许多旧书上都印有一个椭圆形的蓝色的图章,刻有“韬奋图书馆藏书”几个字。我并没有在意,仅想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图书馆而已。谁知道在三十年后,我竞和这个韬奋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18.
“敌后的民主政治能办得这么好” 1942年10且,韬奋在上海新四军办事处同志的掩护下,经江阴、靖江、泰州到达了苏中根据地的骑岸镇,歇息在一座四合院里。骑岸是一个不大的镇,韬奋到来的消息一下就传开了。居民们纷纷赶去看望韬奋。四合院的东厢房半掩着门,西斜的太阳把一束金黄的光照了进去。韬奋裹着一件蓝黑色的厚  相似文献   

19.
郝丹立 《编辑学刊》2001,3(4):11-15
一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建国以来的50年韬奋研究的主流,主要侧重于政治性价值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评价,这类评价中又突出了韬奋作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楷模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不朽的韬奋     
一九八一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接触了韬奋,并奉命与另一位同志编写了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从此,韬奋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成了我心中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