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杰 《山东教育》2009,(9):12-14
学生需要在鼓励中成长,正如花儿需要阳光;学生需要在欣赏中进步,犹如千里马需要伯乐;学生更需要在关爱中得到呵护,恰似儿女需要父母。世上唯有情最重。当下我们做教师的太需要摆脱世俗微利之干扰,拥有一份虚静恬淡之心态,赤裸裸地还学生一份“含金量”高的师生情,真切切给孩子创设一种“心灵逍遥”的教育情境。在这美妙的教育情境中,让我们师生的心灵相碰撞,碰撞出真善美的火花,激荡出匠心独运的教育智慧,还原出真正不含“激素”的“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2.
商务送礼讲究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要费人心思。“利”和“礼”相连,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关系公司、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借以巩固和发展公司和客户的关系网,确立和巩固公司的商业地位。  相似文献   

3.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并再次进行融合,最终使"礼"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  相似文献   

4.
顾启洲 《生活教育》2010,(12):46-47
礼貌教育在我校一直很受重视,学生只要见到老师就会主动问好。但,如今有些老师却不把学生的问好当回事,学生向他问好,他脸上既没有什么表情,嘴上也没说什么,肢体上更没有什么动作表示,视而不见,头也不抬地就径直走了。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里,你可能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豪华的宾馆饭店门口两侧站立着仪态端庄的礼仪小姐,她们举止优雅,言语温柔。在她们的引导下.镜头拉进到会议大厅.各界人士在融洽和谐的氛围当中商洽相关事宜。如果我告诉你,有这么一个专业几乎每天都会模拟各类大型会议庆典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服务的话,你是不是感到新鲜并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礼"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在书中多次出现。自先秦以后,历代学者都对《论语》中"礼"之内涵做出过自己的解读和评价。"礼"的实质是爱人之心的自然流露,对"礼"的实践贯穿于一个人成长各个阶段。在"礼"与"仁"的关系方面,二者是内在与外在的有机统一,"克己复礼为仁","仁"不仅以"礼"为评判维度,同时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更有超越"礼"的部分,即是对全体人的大爱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张松超 《生活教育》2014,(15):13-13
据有关调查显示,仅有10%的家长和孩子不会给老师送礼,而100%的教师则表示自己收到过礼品。(2010年9月7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8.
鸿浩 《留学生》2009,(8):44-44
留美半年那会儿,我一直希望能交一个真心、可靠的美国朋友,可这愿望似乎难以实现。我想.除了我性格内向,很多外在条件也制约了一个东方人去交一个西方朋友。而现在,在洛杉矶待了两年后,我慢慢总结出几个影响东西方人交朋友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孔子的“敬”思想分析了对“礼”的本体意义和为用价值。“敬”不仅能够成就自身之德,使人的行为和谋事莫不自觉地以礼为尊,恰恰合礼,而且“敬”德还具有巨大的示效感化作用,形成人人循礼的良好风气,进而建立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0.
“诗”学和“礼”学是戴震经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戴震在“诗”学考证中折射出了非常宝贵的文学思想,有些思想至今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戴震一生于“礼”学用力良多,他开创的以训诂、文献考核等实学手段治三礼的方法论原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具有西化的语言特质、表达习惯和篇章结构特点,更容易地让西方人了解和认识《论语》所传达的思想,特别是很具中国儒家特色的关键词的翻译,如“仁”“礼”“天”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翻译技巧中能够见出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2010,(2):45-46
1.事先预防。开学第一节课,主动向学生表明不接受请客送礼的态度:第一,管理好班级,帮助大家健康发展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接受礼物是违规行为,违规的事情老师不会做;第二,家长请客送礼,既造成家庭负担,也会给其他同学,特别是家庭困难同学带来压力与苦恼;第三,家长请客送礼的目的是希望老师照顾好自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的核心概念“礼”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内涵丰富,应用面广。随着时代发展、文化语境的变迁,对“礼”的阐释日趋多元化,相关译介方法多样。跨文化阐释式翻译侧重于对原语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并使用目标语读者熟知的文化意象替换或解释译者解读过的原语文本。跨文化阐释视角下从“礼”的源考及释义着手,结合“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宣传语,讨论“礼”的内涵及其英译问题,有助于推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村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人情交往逐渐由礼俗化趋向于功利化。以鹤峰县唐家村为例,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走动视角切入,探讨村落社会中人情观的变迁及其原因,洞悉人情往来的动机,提出从"礼"到"报"人情观变迁向度理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送礼"广告呈泛滥之势。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送礼"广告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阐释社会文化与"送礼"广告模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送礼"广告模因反映了社会文化,并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可以用"隆礼重法"四个字来概括,汉初贾谊就是受荀子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以礼统法"的思想,对"礼"、"法"观的许多认识与荀子不谋而合。当然,贾谊生在汉初,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思想,对汉初的社会治理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礼貌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礼貌传达的是交际中的人际意义,体现了交际中的关系,是任何交际者不可忽视的内容。礼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知和掌握礼貌行为,也有助于交际者有意识地利用好礼貌这一语用资源,增进交际效果,达成交际目标。前人大多借助Leech的礼貌原则开展研究,鲜有从认知视角来考察中国传统礼貌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礼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中的"上下"空间隐喻为理论基础,基于《红楼梦》中传统礼貌现象的语料来阐释《红楼梦》中的"礼"。  相似文献   

19.
上次八戒出的题目让悟空失了脸面。那孙悟空岂是等闲之辈,他非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八戒也来做一道不那么容易的题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最早对三礼的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进行了开掘和甄别。刘勰认为三礼树立了文学创作的体势和法则,并以自身的实践为文体、语言、修辞的运用提供了具体范例,昭示了具体的文章创作方法。立体和剬范,是《文心雕龙》三礼批评的基本意义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