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别推荐奖授予一部展现一位普通的、事实上是极不平凡的邮递员形象的广播剧《深山信使》。这部由阚平编剧、蔡淑文导演的感人至深的广播剧来自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  相似文献   

2.
李康  姚加炎 《视听界》2010,(2):107-108
文化体制改革是涉及中国“软实力”的一场变革。江苏电台以独家题材创作的广播连续剧《永远的桃花扇》,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剧提名奖、江苏广播剧奖一等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3.
陈文丹 《新闻前哨》2014,(6):75-76,82
广播剧《我和医生伯伯的故事》曾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这是一部先有场景后有文字的广播剧,整个作品的第一关注点是在对音响、音乐和音效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4.
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来评价广播剧《深山信使》再贴切不过了。首先,它取材于真人真事,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王顺友为人物原型。其次,它用独具特  相似文献   

5.
纪实广播剧《敲响日本“名将之花”丧钟的人》是根据著名剧作家谢美生的同名纪实文学改编的,该剧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该剧列为迎接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重点  相似文献   

6.
秦继鹏 《中国广播》2007,(10):79-79
当《中国广播》2007年第8期墨香浓郁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这期“特别策划”《疑无路又一村》立刻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组文章从各个侧面,对“宝安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精妙的见解像火花一样,给在广播剧园地里艰难跋涉的广播人点燃了希望。在广播剧发展因种种原因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正是让人们眼前一亮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7.
<正>广播小品剧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广播形式。结合创作播出论述堪称"电波轻骑兵"的广播小品剧的制作要点以及如何增强其竞争力。广播剧汇集了语言、音乐、音响等广播要素,集合广播长处、特点,是能综合体现广播表现力的一种广播形式,感染力非常强。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现在的广播剧在各电台中有些尴尬,制作和播出量不大。广播剧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而广播小品剧正是适应广播发展,让广播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广播形式。  相似文献   

8.
电视“脱口秀”节目,源于美国,本为“TALK SHOW”,在欧美受到相当的欢迎。它其实是一种电视谈话节目,因而我们译之为“脱口秀”,既谐音,又生动、形象。在中国内地,称得上“脱口秀”节目开山鼻祖的当属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之一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从1996年3月16日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摸索起步到极度辉煌再到逐渐黯然,《实话实说》的确经历了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9.
尤佳倬  江枫 《声屏世界》2010,(12):39-40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由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广播剧《大法官梅汝璈》(以下简称《梅》剧)隆重播放。《梅》剧通过细腻、生动、真实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大法官梅汝激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大义凛然、气概非凡,彰显国家和民族意愿,用法理正义之剑。为中国伸张了正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其思想蕴含着坚强意志和惩恶扬善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融媒体、“云阅读”时代,传统出版领域的文化综合类期刊如何突出自身差异化,将内容做精做深的总体思路和有效途径。【方法】以高校主办的文化期刊《世界文化》为例,梳理分析刊物近年来明确定位、深耕内容与特色的翔实案例。【结果】刊物在坚持“小而美”的定位和做好国际传播两个方面强化自身特色,将文化普及与学术通识化融合并进,彰显时代感与人文情怀,多视角讲好世界故事与中国故事。【结论】只有充分发掘“人有我独”的优势,在办刊的独特定位、独特资源、独特思路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打造“云阅读”时代的“深阅读”文化期刊。  相似文献   

11.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大量使用音乐和音效作为表现手段。两者的区别简单来说在于长短。它们虽没有画面直观,没有文字准确,但能做到高度的概括。通过丰富的声音效果、优美的音乐旋律和鲜明的节奏段落,可以构成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电视画面,使新闻得到补充、延伸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周珏 《视听纵横》2004,(3):74-76
“音画”即用声音构筑的画面。作为以听为主的广播节目来说,音响资料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受众往往可以通过听引发联想,在脑海中构筑起一幅幅画面,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音画”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广播节目具有类似电视节目的“可视”效果。前不久,听了几期“亚广联”  相似文献   

13.
14.
860多字的人物消息《潜心创作精品迭出陈特明连续四届获“五个一”工程奖 全省惟一 全国罕见》一文,在2007年9月21日《鹰潭日报》上刊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荣获了第十五届江西新闻奖一等奖和第十届江西报刊新闻奖一等奖,并选送第二届江西优秀新闻奖参评。这篇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题材是怎样发掘出来的呢?回顾、总结这篇人物消息的采写经过,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  相似文献   

15.
在每个家庭的生活经历中,总会有许多事物和记忆值得珍藏和纪念;在日常忙碌繁琐的生活程式之外,人们也总在寻找最个人化的兴趣和感情的寄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档案是社会的财富,当“家庭”这个词汇与“档案”联姻,将会带来怎样的精彩与惊喜?——“家庭档案”,这个听起来还颇为新鲜的名词,正悄悄地在上海市民中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6.
就像一篇精彩的乐曲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前奏,一次成功的主题报道同样需要一组出色的前期造势报道作为铺垫。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将“印刷复制业”列为“文化产业”。同样地,将数码印刷行业定位于“服务行业“也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文化产业”和“服务行业”的定位给我们从业者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在“血雨腥风”的价格战中立足,谋求发展,提供高增值服务、高品质产品?  相似文献   

18.
19.
马强 《今传媒》2015,(2):82-83
与电影《黄金时代》同期上映的《亲爱的》和《心花路放》,已经分别从社会冷思考与现实热炒作的潮评中褪去,而相比《黄金时代》的票房却步伐坎坷、雾路艰辛。文艺气息浓重的电影却在这个时代没有完全体现出价值,而这份历史与文化的使命也随之淡然消逝。也许会有太多的观众以现代的思潮去理解《黄金时代》的缘由与经过,使得恰恰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独树一帜的电影《黄金时代》,虽然也掺拌着现代青年人的理想,但终究被滚滚红尘掩盖了历史的文化诉求。本文围绕电影《黄金时代》的"成"与"败",从电影文本、历史文化和商业制作的角度出发来评述影片当中隐含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20.
李咏梅 《新闻传播》2023,(24):113-114
新闻报道要用事实来说话。首先,新闻要反映事实;更关键的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新闻写作要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实的捕捉、筛选是否成功——是否捕捉、筛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电视消息《灰鹤“落户”迎河湾》以灰鹤“落户”的“果”,揭示了生态改善的“因”。体现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精神,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灰鹤报道里的画中“话”》通过解析作品创作的特点,意在表达:新闻工作只有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才能践行”四力”,写出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报道,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