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敏  张琴  许寿童 《知识文库》2023,(17):175-178
<正>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专业,是以实务为导向的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相关的实务技能。实务能力在学生职业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培养情况,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效果。文章先分析教学培养设计对本科生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培养的限制,接着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专业实习改革等方面,来探讨社会工作本科生实务能力培养的路径,以期丰富社会工作学生实务能培养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工作相关实务技能的掌握。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教育已经开展了30多年了,  相似文献   

2.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大量的实务类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理论类课程也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使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在其中得以充分展现,从而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专业特别强调实践性、实务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弱势群体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除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务理论技巧外,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社会工作专业暑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以甘肃省Z高校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暑期社会实践在选题、地点、过程、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概论”作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程、核心课程,涵盖和架构着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实务。由于社会工作概论的内容,几乎涵盖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将单独开设的课程,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的“总课程”地位,对于刚刚进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习、了解、认知社会工作专业和知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取向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作用,可以将毕论文设计(论文)与就业市场需求对接、与专业实习实践结合,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过程中强化过程管理与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完成培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艰巨任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确保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的有效途径。寻求实践智慧,勇于探索,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通过社会工作专业创新实务中心的社会实践,是打开培养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理论之一,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对青岛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现状调查显示,高校社会工作开展的资源相对短缺,社会工作与大学生朋辈群体、学工部(办)、学生家庭、专业教师和学院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加强农业院校社会工作,需要完善学校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和学生生活生态支持系统,社会工作开展要关注大学生朋辈关系、与学生工作部门分工明确、与学生家庭建立稳定的联系、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学院管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集理论、技巧和实务经验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以实务为基础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显著特点。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的规定,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接受相关基础知识教育及专业技巧与实务的训练,而实习是学生接受实务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还面临许多困境,如实习督导环节薄弱、专业实习机构资源不足、经费缺乏及社会对专业缺少认同等等,这些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因此,急需为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出路,从而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使其尽早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创新-以实务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培养高素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储备更多新鲜力量。务实-以实务课程体系构建为契机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改革,为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办学竞争力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切入点。实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牢固确立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以学生为本和“立足本土,服务本土”为出发点的理念。这一体系可以分为实验实务教学课程体系、课程实习体系、毕业论文(设计)体系和学生课外自主实践体系等四大有机联系的模块。  相似文献   

10.
专业务实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之一。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理念的渗透和专业方法的应用上。《青年成长小组》这一课程巧妙地将素质教育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学习整合起来,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方面有独到而特殊的作用。一、开发这一课程的背景和目的(一)社会背景1.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在这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广西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中开展实务导向教学的必要性,肯定其在服务社会需求和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实践中如何完善"实务导向"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依托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事业单位或群众团体,建立与本地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合作关系,培育和整合专业的学生社团与社会网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夯实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实务操作技能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取向,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更是突出学生的实操能力。专业实习是MSW研究生获得实操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实习中的督导环节又是其实操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是否安排实习督导以及实习督导的业务能力与被督导者实操能力的提升呈正向关联。我国内地的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扰,尤其是在社会工作发展相对滞后的东北地区高校,社会工作督导人才严重缺乏,而MSW人才培养存在督导缺位、督导系统割裂等问题,直接制约了MSW研究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系统理论视角下,针对实习督导系统要素之间关系断裂、督导系统功能缺失等问题,分析实习督导缺位对MSW研究生专业成长的直接影响以及对其从业信心、专业身份认同的间接影响,提出加强系统内核心要素的能量传输,构建MSW研究生、高校及实习机构三个系统要素间有机"联动"的MSW实习督导"整合联动模式",以期提升MSW研究生专业实习效果,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自开始招生至今仅20余年。这期间,社会工作教育者们从未停止对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探索,但至今依然是教学难点,社会工作的教师身兼督导和教学双重任务往往会顾此失彼。基于此,找到一个适合于目前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场所和模式便十分重要。本文将高校作为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场所,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务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提供适当的社会工作服务以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实现实务教学的要求。在高校实施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网格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是一门讲求实践,注重实务经验的学科。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做到"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并驾齐驱,是社会工作教学必须时时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当下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就业机制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课内外一体化"专题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立足于学生思维方式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不仅在课内,同时也在课外,将课内外学生的表现综合起来对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达到学生的学研能力与全面素质综合考量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提高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社会民生紧密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也愈加备受关注,社会服务水平的专业化与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除理论本土化外最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高效培养具备专业理论同时拥有实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并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教育模式是目前全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又以"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教育模式是较为新颖的一种,即高校与社会服务部门合作共建。"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教育是指进行以社会工作职业化为目标的资格教育,明确地把针对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注重实践、实训及实习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以实操为最终考核目标的专业,理论教授与理念的传导固然是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基础,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具体的服务项目中,并以有效的服务项目立项和执行为根本,考察社工与同工、志愿者等同为提供社会服务行业的区别,即职业化、理论化和专业化。然而中国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长期以来均是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作为主要培养手段,即使有个别高校开始关注社工专业的实操训练,但由于实操平台的欠缺、硬件设施的滞后、实训与课堂教学的课时冲突等等问题的存在,都提醒着要推动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社工专业人才,以"实务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新型教育模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中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舞台,但作为理论传授和实践指导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并没为其提供广阔的天地。很多情况下,社会工作实践特质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明显体现。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分强调理论说教、忽视实践应用不仅割裂了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还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低下;迈向实践特质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教学过程的本土化转向正是社会工作实践特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结合,可以驱动社会工作获得新发展、新突破。大数据给社会工作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社会认知层面可以提高政府的专业认知和提升民众的职业认同;社工实务层面可以挖掘服务对象,创新实务模式,促进行业的发展;理论层面可以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大数据也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大数据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安全性缺乏保障、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大数据使用过度依赖等方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大数据平台、制定大数据相关法律、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促进社会工作的自我完善等可为两者的有效结合提供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有三个向度: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能、社会工作实务能力。以此为基础,结合高职生培养目标的特点,文章尝试构建出适应社会工作专业高职生培养的"三阶段—交互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研究在从向外借鉴到本土内生的过程中,经历了理论初探、实务探索、实务拓展和体系反思四个阶段,对相关的价值伦理、理论基础、方法技术、实务操作、发展范式、社会政策和全球经验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伴随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儿童全面发展战略的推进,已有研究存在重困境救助轻能力发展、重国内分享轻国际对话、重一般能力轻核心能力、重经验总结轻学科建构等局限。未来应当加强跨学科合作,形成整合性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范式;重视国际比较,提炼中国特色经验;聚焦专业核心能力建设,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探讨;构建学科话语体系,提升专业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学科,社会工作在我国确立的时间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其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水平亟待探索与提升。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专业技能、掌握专业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于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将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实务能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