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铜鼓纹饰作为一种表象和纯粹艺术,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同时它又是使用铜鼓民族其文化观念、艺术情趣、宗教信仰等的物化形式,隐喻着深刻丰富的涵义。粤西铜鼓是古代越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文物和艺术品。其纹饰展示了一种凝重美和神秘美,寓含着使用铜鼓民族的太阳崇拜、雷神崇拜和蛙崇拜等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2.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打击乐器,至今还在广西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节庆活动中使用。广西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所表征的民族文化与汉族的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别。铜鼓的民族性、地域性决定了其基本特征,从而产生出特殊的历史功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铜鼓的记载非常丰富,他们从不同角度记录了铜鼓的发现、使用及其有关的风俗民情.粤西北流型铜鼓生产于西汉末期,约隋唐时期停止铸造,是铜鼓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透过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出粤西北流型铜鼓的来龙去脉,大致分布范围,使用铜鼓民族的经济文化面貌等.铜鼓也是一种打击乐器具有突出的音乐性能,从古代到现代,铜鼓的演奏方式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铜鼓音乐.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1982年11期刊登的《壮族历史简介》一文中谈到:"驰名中外的铜鼓,是壮族古代文化的瑰宝."铜鼓的制造技术与中原青铜文化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想就此问题介绍一些简单情况,供同志们参考.中国南方古代铜鼓其花纹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铜鼓造型庄重古朴.如果细心观察又会发现鼓体上有诸多疤痕.这些疤痕乃是铜鼓铸造技术的一个重要遗迹.透过这些疤痕以及其它一些细微的遗迹现象,我们不仅探知了铜鼓铸造的基本过程,解开了古代铸鼓"其法绝秘"的千古之谜;而且进一步窥测出铜鼓铸造技术与中原青铜技术的渊源关系.凡有这种疤痕的铜鼓铸造技术,称为"夹垫铸  相似文献   

5.
铜鼓是我国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云南是我国铜鼓发现较多、分布较广的地区,文献中屡见出土铜鼓的记载,如《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了乾隆、嘉庆、道光年问和民国时期出土铜鼓的情况,其中有现藏云南省博物馆的著名的广南铜鼓。云南一些府、州、县志,以及近人袁嘉谷在《滇绎》中也记载了出土的铜鼓。然而,这些铜鼓都是时  相似文献   

6.
铜鼓是红水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在中国民族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活化石"。东兰县作为当今仍保留着使用铜鼓习俗的地区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的铜鼓分布最为密集、出土量最多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本篇文章主要阐述,笔者深入河池东兰县,对铜鼓的历史渊源、"铜鼓之乡"、铜鼓的作用、铜鼓的音乐、铜鼓的价值五个方面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铜鼓之乡,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鼓,也是现今世界上出土和保存铜鼓最多的国家。而在贵州荔波瑶山白裤瑶族的两千多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在白裤瑶的民族文化里,铜鼓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  相似文献   

8.
夜郎故国——彝族英雄史诗的圣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的英雄史诗都产生于贵州这片夜郎故国的土地上。《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它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式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铜鼓文化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生动地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但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铜鼓文化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铜鼓文化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以东兰铜鼓文化保护为例,介绍了政府、非营利组织、专家学者、民间力量在东兰铜鼓文化保护中的积极举措,提出了目前政府主导下的铜鼓文化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铜鼓文化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彝族的英雄史诗都产生于贵州这片夜郎故国的土地上。《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它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式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黎家君 《教师》2022,(13):60-62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地区众多民族的古代文化瑰宝,它不仅可作为乐器、神器及礼器,还是财富的象征。而铜鼓纹饰是铜鼓上装饰花纹的总称。在小学美术高年段课堂中,融入铜鼓纹饰图案的教学,让传统纹饰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相结合,既可以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将纹饰图案进行创新应用,既符合广大学生对时代元素的追求,又不破坏原始图案表达的最初本意,进而为传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效的措施及方法。文章以弘扬核心传统文化为主要思想,对部分铜鼓纹饰进行创新,并尝试将其运用于铜鼓鼓面的制作中,寻求与之相符的当代文化载体,让优秀的铜鼓文化之花盛开在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铜鼓嶂产4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采自梅州市丰顺县铜鼓嶂的4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它们是菲律宾唐松草Thalictrum philip pinense C.B.Rob.,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Thunb.)Koidz.,壕(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和托柄拔葜Smilax discotis Warb.  相似文献   

13.
铜鼓是布依族重要的文化传承物,其功能经历了多次演变而最终成了一种打击乐器。内容丰富的铜鼓十二调节奏简单明快,格式较为固定,演奏也有一定的程式,保留了古朴的民族音乐特色,也反映了布依族的音乐审美趣味。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整理。  相似文献   

14.
中堡苗族的铜鼓习俗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活态的形式,在中堡苗族社群中铜鼓必须与木鼓搭配使用,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仪式单元。铜鼓与木鼓作为沟通祖先和神灵的神器被主要运用于周期性的农业岁时节日和作为人生礼仪的"葬礼"中。铜鼓在岁时节日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农业生产增殖、丰产的愿望,在葬礼中使用铜鼓则主要是为了隔断死者灵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实现人们阴安阳乐、回归正常生活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流传于水族地区的铜鼓属滇系铜鼓中的晚期鼓。水族铜鼓在祭祀活动中作为礼(神)器,在巫师活动中作为法器,在节庆舞蹈中作为乐器。铜鼓是水家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每逢过端、过卯,跳铜鼓舞成了水族青年男女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6.
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及岭南地区及以中南半岛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我国古代铜鼓源远流长,绚丽璀璨,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鼓也逐渐被赋予了祭祀、军事指挥、王权象征、财富功能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铸造和使用铜鼓已经成为这些地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具体反映,并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铜鼓文明。本文拟从滇式铜鼓的地理位置、分布区域、传播扩散路径等方面,分析制造和使用滇式铜鼓的古代民族的族属及其文化特征,包括该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流交往、融合汇聚、多元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古代环北部湾地区先民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铜鼓文化,呈现出与其他地区所不同的特征.铜鼓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该民族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对铜鼓民族身份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环北部湾地区铜鼓文化的族属问题,主要是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使用的一种由青铜铸造的打击乐器,主要用来奏音乐或舞蹈伴奏.铜鼓最开始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来演变为打击乐器,用在歌舞、庆典、祭祀等特殊活动中以及古代用来指挥军队进攻之用. 春秋战国时期铜鼓就已经出现,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并传承下来的铜鼓非常多,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在古代,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曾以拥有铜鼓的多少来衡量权力的人小,铜鼓在古代文化当中是具有神权、法权和政权的地位象征.  相似文献   

19.
河池享有"铜鼓之乡"之誉,自然要首选铜鼓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乡土教育资源。因此,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河池铜鼓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运用,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达到传扬和继承河池本土民族文化——铜鼓。  相似文献   

20.
铜鼓是我国古代民族具有文化特色的乐器之一。云贵两广川湘的少数民族中,古代曾经广泛存在。解放以来,考古发掘和文物征集的铜鼓,不下千余具。研究铜鼓的著作,随之深入和增多,给民俗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题材。本文为探讨若干“铜鼓”的正名问题,谈点意见。最能表现铜鼓的特殊性质,特殊运动形式的是什么?难道不是鼓面能够被敲击发出音响吗?文献记载,凡过年过节,载歌载舞,祭鬼祀神,婚丧宴客,集众械斗等,都要鸣鼓为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