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即汉武帝。他爱好文学,曾没立专门的音乐机关“乐府”,集民间诗歌与乐曲,后人称为乐府诗。汉代的乐府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帝在文学上还提倡辞赋,他本人也能诗善赋,“武帝辞华,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中“乐府”一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乐府”这一诗体的论文。作者从儒家的乐教观出发,从声、辞两方面全面论述了南朝宋以前的乐府音乐。对秦、汉、魏、晋的乐章包括庙堂仪式音乐及采自民间的乐曲和歌诗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虽然过于严苛,但其研究乐府的开山之功还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3.
乐府的原生态是歌辞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歌辞的地位逐渐突出起来,音乐性质越来越被忽视,而文学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乐府创作逐渐“从歌到诗”,从合乐走向徒诗,从音乐艺术走向文学艺术,从民谣走向文人诗,走进了“用古乐府自作诗”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南朝乐府“吴声”中的部分曲调是由民谣经“被之管弦”发展而来的娱乐乐歌.同时还存在着多种音乐来源,不宜被简单地称之为“民歌”。作为娱乐乐歌,“吴声”的歌辞制作体现出模式化倾向,具体包括运用套式语,歌辞的仿制、借用等。“吴声”在进入上层社会和宫廷后。又接受了文人文学和宫廷文学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南朝乐府“吴声”中的部分曲调是由民谣经“被之管弦”发展而来的娱乐乐歌.同时还存在着多种音乐来源,不宜被简单地称之为“民歌”。作为娱乐乐歌,“吴声”的歌辞制作体现出模式化倾向,具体包括运用套式语,歌辞的仿制、借用等。“吴声”在进入上层社会和宫廷后。又接受了文人文学和宫廷文学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汉武帝时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或创作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有关心理实验材料表明: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最大,两项合计占94%以上。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视听结合可达到50%。因此人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辅助教学,形声并茂,音韵同步地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收到比常规方法多倍的效果。其实,音乐与文学的渊源自古有之,从因乐音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亦庄亦谐的“元散曲”……音乐与文学一路相伴走来,文学为音乐丰富了内涵,音乐也为文学注入了活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用音…  相似文献   

8.
一从历史的角度而论,戏曲音乐在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作曲家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极大的。我们知道,戏曲艺术本来就是剧本文学与音乐艺术相辅相成而发展起来的,音乐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就因为我们历来对戏曲音乐所具有的“民间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乐府歌辞研究始于“五四”时期“平民文学”的号召,经历建国前、建国后到1976年、1977年到2000年、2000年以后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研究各有侧重,显示其时代特征。第一期研究从文学、文化、音乐等角度全面展开;第二、第三期重在主题学、风格学研究,适当引进了一些新方法与文化学视角;第四期在前三期基础上全面拓展与深入,突出了文化学、历史学、音乐学对乐府歌辞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语言的发展变化引起了历史上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音乐形式的发展变化。《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二者皆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就是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首先有了诗,接着才依次有了歌曲(声乐)舞蹈和器乐。春秋时的《诗经》、战国的《楚辞》、汉代的《乐府》唐宋的诗词、宋元的曲牌等等,这些艺术语言的变化,都表明语言与文学和音乐的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读了《江南》、《长歌行》后,知道这两首诗歌选自于《乐府诗章》。那么,什么是“乐府”呢?乐府,顾名思义,音乐官府的意思。“乐府”起源于秦,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从秦代沿袭而来。不过秦代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采集民间歌谣,多唱前代旧曲,故真正的乐府诗歌始于汉代。《乐府诗章》收集了秦、汉、南北朝直至唐代的诗集。西汉时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别掌管雅乐和俗乐,汉惠帝时的乐府令,就是学雅乐的太乐令。到了汉武帝时设立了乐府,就是主管俗乐的乐府署,收集当时的民间歌谣配上音乐,揭开了乐府诗史新篇。唐代“乐府”概念逐渐脱离…  相似文献   

12.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相似文献   

13.
音乐和文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们都产生于劳动,在远古是完全揉和在未分化的巫术礼仪活动的混沌统一体之中的。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传说中的葛天氏的音乐说,“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三个人手捉牛尾,踏足而歌,生动地反映了载歌载舞的情景。这说明歌、舞、乐三者在原始音乐活动中本来就联在一起,其表现为:身体的跳动(舞)口中念念有词或狂呼高喊(歌、诗、咒语),各种敲打齐鸣共奏(乐)。到后世这些才逐渐分化为“礼”——政型典章, “乐”——文学艺术。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结合的。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看,原始社会音乐、文化、歌舞乐三位一体。奴隶社会西周到春秋中叶出现了按音乐风格分类的民歌总集《诗经》,周秦时代音乐文学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汉魏的相和歌,东晋南北朝的清商乐和鼓角横吹曲;唐代的诗词;宋代的词在民间和文人中普遍受到喜爱。说唱音乐在瓦舍勾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元代的杂剧与南戏是音乐与文学剧本完美结合的产物:明代的昆山腔、弋阳腔使曲牌音乐得以提高并趋于完善;清代的梆子和皮黄成了戏曲、音乐、曲牌联套到板式变化的飞跃,为近代京剧奠定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4.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间音乐与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江西地方民间音乐包括戏曲音乐、民间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民间乐器、综合性乐种六类,音乐遗产十分丰厚。其中进贤县前坊镇上梁歌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由木匠师傅一代一代口头传唱至今,它记载着农村历史变迁的整个过程。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木质结构的房屋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所代替,木匠师傅的手艺也面临这失传的现象,上梁歌也面临无人继承的危险。因此,笔者对进贤县前坊镇上梁歌进行了田野调查,对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传承在当代的衰微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主要是掌管朝会宴飨、郊把巡行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和乐曲,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我国东汉时仍没有乐府。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官晋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可着眼还在音乐L。到唐朝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社会内容,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并未入乐,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批判现实的讽谕诗。白居易等人曾在当时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提出的“文…  相似文献   

16.
词是为了配合隋唐燕乐歌唱而依其曲调创作的以长短句为主要形式的新兴音乐文学样式,其产生不能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和特定的音乐环境。词与楚辞、乐府、诗歌有着本质的区别,并非源与流的关系“。词”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对“于词”的判断,要综合考察按谱填写,长短句形式,合乐演唱,文体风格等特征以及具体的时代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7.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每次音乐发展都导致了文学蜕变.从诗三百到乐府,从词到曲,每次蜕变的主要原因,都是音乐的更新.如明代王世贞所说:“三百篇而后有骚赋,骚赋入乐府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婉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清代王奕清说得更清楚:“自古乐亡而乐府兴,后乐府之歌法至唐不传,其新歌者皆绝句也;唐人歌诗之法至宋亦不传,其新歌者皆词  相似文献   

19.
一、“乐府”专署的由来1977年之前,学者们在论述“乐府”这一音乐专署的由来时,都说是起源于汉代。是汉武帝立了乐府,历史上才出现了“乐府”这个概念。1977年,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出土的编钟上,发现了用秦篆刻记的“乐府”二字。这就打破了“乐府”这一音乐专署出在汉代的说法。于是论者又把“乐府”的出现提前到了秦朝。当然,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就在于稳妥。但是,我们总觉得这样  相似文献   

20.
【文体概说】“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收集、采撷文人诗和民间歌谣,并配上乐曲。后来,由乐府收集、编制的诗也被称为乐府。乐府后来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诗体,即乐府体。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汉乐府诗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歌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