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儿园语言教材里,编选了大班用的四首古诗。这四首古诗是《一望二三里》、《咏鹅》、《春晓》、《悯农》。除《咏鹅》是句子不整齐的杂言体(长短句)古诗外,其余是句子整齐的五言古诗。要把古诗教好,老师就得研究和理解它的内容,考虑如何通俗地讲解它的意思,如何训练幼儿正确发音、吐字清楚,并能比较有感情地诵读。现就《一望二三里》、《悯农》两首古诗的教学作一点介绍,谈一点建议。《一望二三里》是一首咏景古诗。作者不详。传说,从前有一个管教育考核的官去上任,路过金陵(今南京)时,有一位贫苦的读书人找了他,要他给点事做做。他提出一个条件,即限用数字一至十作成咏景古诗一首。这贫苦的读书人立即把十个数字按顺序写成这样四句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古代农村景色。内容大班幼儿基本上是可以懂得的。不过,幼儿缺少对“大概的数目”的认识,对诗中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所表示的数比较难理解。教学时,可多举幼儿实际生活里熟悉的事例加以解释。使他  相似文献   

2.
全国幼儿园通用教材《语言》一书中收录了四首浅显易懂的古诗(《一望二三里》、《咏鹅》、《春晓》、《悯农》),供老师指导幼儿朗读、欣赏。诗的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古诗尤其讲究韵律,让大班幼儿适当地读几首,能够体会汉语优美的音调和诗的和谐的旋律,引起幼儿对诗的兴味。有节奏的朗读  相似文献   

3.
画圈学古诗     
让孩子理解和背诵古诗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如在复习《一望二三里》这首古诗时,考虑到句子中数字很多,孩子已会书写,就可用背写的方法来复习巩固,对句中不会写的汉字用画圈来代替。《一望二三里》这首古诗背写成这样:1○2 3○(一望二三里)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素材《咏鹅》原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作曲家阎勇将之改编为儿歌,受到喜爱。阎勇创作了大量古诗词歌曲,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苏轼词)、《月满西楼》(李清照词)、《如梦令》(李清照词)等。《咏鹅》是一首咏物诗,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看到水中的鹅有感而发之作。骆宾王小时候家住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问他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在大班进行了古诗《咏鹅》的欣赏教学。采用的教具是木偶(取名小灵通),几幅幻灯图片(有古代诗人骆宾王和脚掌能活动的大白鹅等特写镜头)。老师采用与小灵通一问一答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古诗《咏鹅》的作者是谁,《咏鹅》是什么意思,让幼儿反复欣赏全诗的录音,逐句讲解诗的意思,最后用音乐游戏“大白鹅游水”结束作业。在二十五分钟的作业中,全班幼儿活跃,效果很好。为了让幼儿更好  相似文献   

6.
我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非常丰富。教幼儿学习古诗,除了同教他们学习现代诗、儿歌有同样的意义外,还可使幼儿初步欣赏我国古诗的语言艺术,培养民族自豪感,对幼儿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因此,我在一学期里,除了教幼儿各种形式的现代诗歌外,也教幼儿几首古诗。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无论成人还是幼儿,都是对熟悉理解了的事物容易把握记忆,要想让幼儿掌握古诗,就要设法让幼儿充分理解你所教的古诗的内容。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我选择了骆宾王的《咏鹅》作为试验教材:  相似文献   

7.
妹妹的儿子果果5岁。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他会背古诗,能讲故事,每逢节Ft,便成了幼儿园的台柱子。这天,妹妹带着果襞上我们家玩,趁着大家都在,妹妹说:果果,给姨妈他们背首诗吧!果果立刻昂首挺胸,站到了屋子中央。他声情并茂背完一首《咏鹅》,我们立刻热烈地鼓掌,果果骄傲地说:“我会背三百首古诗呢!”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包括词语、意象的引用,句子和语意的化用等方法。《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明引和暗引两种独特的方式;抓住《诗经》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所引用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作用在于所引符号的嵌入,不仅暗示出诗中未申明的意义,扩大了文本结构的张力,而且揭示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体和感伤主义风格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4-11-24星期三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喜欢上古诗。可有一次我让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用汉字或拼音写古诗,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咏鹅》《静夜思》外,就很少写别的了。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古诗,让他们养成学古诗的习惯?来场比赛吧。今天下午,我班举办了第一次“背古诗”比赛。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背对一首得1分。为了争得比分,孩子们小脸急得通红,最后获胜的第二组只背出了10首诗。这时我说:“同学们,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我觉得自己会背的古诗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多读、多背。”“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数量众多且艺术成就极高。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选编了《咏鹅》《画》《悯农》《古朗月行》《风》这五首唐诗,颇具代表性。唐诗里的大白鹅《咏鹅》几乎是中国父母教孩子读唐诗时必然要读的诗,简洁明快,充满童趣。看似简单却包含了美的要素:声和色。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五言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标志其最高成就的就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最早被选录在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里,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一直沿用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2.
龙秀丽 《学前教育》2022,(10):18-19
<正>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深知诗词对孩子的教化作用。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诗词不仅能继承传统文化,而且能涵养孩子的性情,让孩子在典雅优美的诗词中培养审美情操,学会发现美、创造美。于是,在女儿两岁多时,我就开始教她读古诗。两岁多的孩子刚开始学讲话,一般只能讲几个字或较短的句子。所以,我在给女儿进行古诗启蒙的初始阶段,会选择一些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古诗,比如《静夜思》《咏鹅》《春晓》等。这些诗歌不仅贴近生活,而且比较简短通俗,孩子容易识记并能在诗歌中怡然自得。每天下班后,陪女儿散步或者给女儿洗澡时,  相似文献   

13.
<正>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册里都安排了《古诗两首》。对于《古诗两首》,老师们惯常的做法是将两首诗机械地割裂开来,分两课时分别教学,通过条分缕析,逐步把每一首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其实笔者认为,以课文的视角看《古诗两首》,打破逐首教学的传统模式,将两首诗整合教学,才是《古诗两首》这类课文最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一、与编者对话,整合思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以往不同,2011年版课标首次在"对话"中增加了  相似文献   

14.
孙大武 《小学语文》2008,(1):123-123
那一节语文课主要复习古诗。无论是背诵、默写,还是释义、赏析,都是一帆风顺。我高兴,学生也开心。临下课前5分钟,我突发奇想:默一默《咏鹅》如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里选编了一首古诗《锄禾》,第四册里选编了一首《春晓》。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名作,它们由于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朴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因而远在明、清时代,这些诗早就被人用来作为少年儿童的启蒙读物,至今也还为广大人民所喜爱。《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流传很广的名诗。  相似文献   

17.
《涉江采芙蓉》选自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评论家历来对其艺术成就有很高评价。明代王世懋的《秋圃撷余》道:"余谓《十九首》,五言之《诗经》也。"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评论:"《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更有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甚至被推崇为"五言之冠冕",而《涉江采芙蓉》正是了解《古诗十九首》以及五言诗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学情分析:《江雪》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这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学生对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应该说已经很熟悉了,有一大半的学生课前就已经会背诵,但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这是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对诗的内容,尤其是诗人当时的写  相似文献   

19.
张军 《现代语文》2014,(11):128-129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苏州大学版)第四册有这样两首古诗:一首是选自《诗经·卫风》的《氓》,一首是《孔雀东南飞》(以下皆用《孔》代替)。这两首古诗都成功塑造了古代弃妇形象,让读者认识到当时社会的罪恶和古代女性所承受的种种苦难,值得学习者好好比较研究一番。一、《氓》与《孔》弃妇形象之比较《氓》和《孔》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弃妇。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首古诗:一首是《一去二三里》,一首是《咏鹅》。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诵)师: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位小朋友还背得这样流利,而且背的时候感情非常丰富,很好!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写了许多诗,这些诗写得可好啦!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出示小黑板)3画鸡头上凤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点评:教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背诵学过的课文,一方面检查学过的内容,另一方面,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看似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