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度与金针”法有两句古诗这样说:“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说的是只让人看结果,而不教给具体“绣”的方法。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教师不能像那个刺绣女一样只让学生被动地看结果,而应该将批改的方法这根“金针”“度与”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教师“度与”他们的“金针”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根“金针”的用法,将会终生受益。1.明确批改的要求。要教学生批改作文,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批改哪些项目。一般地说,一篇作文主要可从下几个方面批改:①字、词…  相似文献   

2.
据说朱自清先生做语文老师时批改作文特别仔细。朱先生批改作文从不吝啬心血,有错必改,看到精彩的语句,则用红笔画上圈圈,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一回,他在学生的作业上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学生找来说:“还是用你原来的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的那个字好。”朱先生的好友俞平伯先生却不赞成多改,理由是学生只注重分数,从不看教师的修改和评语。  相似文献   

3.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令人堪忧,必须走出批改误区在作文教学园地里,批改是一块误区。有的教师“十目一行”,精批细改。对优生的作文“移藤动叶”,勾来画去;对差生的作文则“伐干削枝”,大事删改。这样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烂漫”,满纸通红;细一读,“五里雾中”,不得要旨。这种“小手工业生产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师整日陷入文山,不能自拔。与精批细改相反,有的教师“一目十行”,敷衍塞责,不批不改,只着一字:“阅”。学生苦作一番,你却不屑一顾,何谈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怎样才能走出作文批改的误区呢…  相似文献   

4.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来纠正或者说确定一种说法,改变一种视角。历来都说“批改作文”或者“作文批改”,我觉得有必要在“作文”和“批改”之间强调“学生”一词。“批改作文”或“作文批改”是一种只见文本或者说以文为本的视角。而“批改学生作文”是既见文本,更见作者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李燕 《湖南教育》2002,(9):24-24
做为中学语文教师,每每批改 学生作文,遇见错别字我就 发愁,一届又一届的 学生总犯着同样 的错误。那么 学生的错误 有没有规律 可循呢?纠 正它有没有 切实可行的方 法呢?我翻阅了1997年到2000年作文批改记录,把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整理出来,通过统计、比较、分析后发现,由同音替代而造成的别字最多,约占70%,因为形似而造成的错字约占25%,其它情况也还有,但不多。简略分析如下。一、由同音或以为同音造成的别字第一种情况是同音别字。如 最常见的有“说道”写成“说到”, “既然”写成“即然”,“艰苦”写成 “坚…  相似文献   

6.
殷会荻 《现代教学》2005,(12):41-42
有人说,语文教师的工作中,最烦最累的活儿莫过于批改作文,更令人烦恼的是,教师劳心劳力批改的作文学生往往看也不看,一扔了事。我却觉得,换一种思路和方式去批改学生的作文,让老师单向的“评判”变成师生双向的交流,“苦事”也会变得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  相似文献   

8.
引言 作文是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程度的高低,往往可以从作文中反映出来。社会人士经常批评学生的语文程度不理想,主要是指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差。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写作教学所牵涉的问题十分复杂,目前,最多人关注及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是有效的批改?因为,只有透过有效的批改,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素质。一般来说,批改一篇作文约需10至15分钟,教师的批语长约20至60字。另一方面,人们说话的速度每分钟约200字。如果把用书面批改作文的时间用来进行“录音批改作文”,则每10分钟可说2000字。教师将可有效地利用这“两千个”字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水平。教师可透过录音带详细指出学生在作文中的优点及缺点,并可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确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于此后之实践”。在这里,“教师之用意”,无疑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从而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要做到这一步,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作文批改要详略得当。有的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作文批改全篇见红,从字、词到句、篇,从语法到修辞都要进行全面修改。这种改法用心良苦,但效果欠佳,甚至可能徒劳无益。那些密密麻麻的批语,连教师自己也不喜欢看,学生又怎么会感兴趣呢?有的教师批改作文则太简单,评语总是‘中心不突出,…  相似文献   

10.
据说朱自清先生做语文老师时批改作文特别仔细。朱先生批改作文从不吝啬心血,有错必改,看到精彩的语句,则用红笔画上圈圈,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有一回,他在学生的作业上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学生找来说:“还是用你原来的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的那个字好。”朱先生的好友俞平伯先生却不赞成多改,理由是学生只注重分数,从不看教师的修改和评语。朱先生批改作文的这段逸事触发了笔者对工作中倍感困惑的一个问题的思考:学生的作文到底如何改?作文批改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事情。两周一次的作文,多则一百多篇文章,既要找出错别字,又要批…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把“国”字错写成“囯”,教师批改时,就在“囯”的旁边打了一个“×”,并给它写上一个“国”字。发下作文本,学生看了看多少分,把作文本放在一边,对于写错了的字,自己没有动手动脑,所以第二次又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学生也把“国”字错写成“囯”,另一个教师批改时在错字旁边打个“×”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13.
前引后放培养自能石市槐北路小学史志英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在“引导”和“批改”两个环节中,教师往往唱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动手、动口的训练环节。为此,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说文”一项训练,并在后面批改一环中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从而使学生自始...  相似文献   

14.
强化绘图能力五字诀河北王文学一、贯彻一个“严”字为培养出能适应经济建设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人才,要把“严”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黑板上示范做图、做习题,还是指导学生练习、批改学生作业,教师都...  相似文献   

15.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或者太简,或者太繁。批改太简,好像“蜻蜓点水”,对学生作文批改不多,最后只有笼统的几句批语,如“句子通顺,中心明确,注意错别字”之类,有的甚至写个“阅”字了事;批改太繁,则是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划满道道杠杠,而改的越细,学生看起来就越费劲,有的干脆不看。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息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安静的教室内响起一阵轻松有笑声,小康也在这笑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7.
陈明杰、陈永睿老师的《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说》(《语文教学通讯》2000.7)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指出了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陈文审视的角度仍然没有超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批改观念,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的不足。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其相互关系如图示:1.陈文中阐述互批作文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其实,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互批互改学生①学生②老师评讲教师老师批改信息反馈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18.
吕济林 《广西教育》2007,(12A):26-26
笔者尝试的小学高年级作文“互改法”,让学生在欣赏、评析别人的文章过程中积累一些写作心得,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收到较好的效果。通俗地说,“批改”=“批+改”。在平常作文教学中,批改者较多的是教师,但笔者认为让小学生相互批改对方的文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艳青 《考试周刊》2011,(62):96-97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尾批。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原来最常用的是“√”“×”,右上角打上一个分数.最后写两个字“更正”。近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老师将批改程序改进为“√”“?”,右上角打上一个等级.最后写三个字“请更正”。改进后的批改作业法,  相似文献   

20.
说到作文批改,语文教师往往头痛,花不少精力“精批细改”,效果却不佳。我以为,个中原因之一就是只关注了习作而忽视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批改中倾注爱心,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的桥梁,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那么每次作文学生都期待着教师的鼓励和启示,作文批改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