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瑞敏 《考试周刊》2010,(19):215-215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应该是促进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是一种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实施素质教育时首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一、素质教育与学生受教育权的享有要从教育法学角度剖析素质教育,首先还得从素质教育的概念谈起。对于素质教育,笔者理解为以形成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而要形成受教育者的素质,必须立足于对受教育者的潜能的开发,如果不这样,任何向受教育者灌输社会文化的做法,以及人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都将会落空。因为受教育者的潜能本身是文化知识内化的载体,是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赖以存在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素质教育定义为以受教育者的潜能开发为本位的教育。笔者提出的这个定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马…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以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使之符合特定的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及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是受教育者学会做人的教育,是学会工作和学习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教育活动,人的素质是一个以人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以劳动为基础的教育过程、社会过程和历史过程综合运动的结果。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套具体的教育方案,应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指的是,在与生俱来的天赋基础上和后天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积极的、持久的、稳定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天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的相互影响。二是两个全面。即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尽可能地获得发展:全面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积极主动的发展。四是持久、稳定的发展。 二、外语与素质 语言文字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语言不仅仅是交流…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李丹 《考试周刊》2015,(12):145
<正>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鉴赏为手段,以文化文明为依托,寻求审美主体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审美为核心的美学意识,突出体现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音乐人文关怀的同时,有效汲取音乐中充满个性色彩、自由创造的创新精神。本文从素质教育与大学音乐教育的联系入手,指出当前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一、素质教育和大学音乐教育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发挥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9.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跃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较为稳定的特性。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作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既是人的发展的田要,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每一位教师的岗位为依托,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而思想品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生物教学在这方面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生动的.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适应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必然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教育。也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那么,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个性教育是对划一性教育的否定。划一性教育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而个性教育则是个性化的教育。个性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个性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即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的不良个性素质相统一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系统性社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社会工程,是需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一项巨大任务。该文由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素质的这一界定与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教育,便构成素质教育的复合概念。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发展,使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把握,可看到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要使所构建的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模式,能够让全体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时下,素质教育的观念正逐步形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求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6.
郎宇 《吉林教育》2004,(7):35-35
知识经济的发展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技术素质,必须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体、智、德、美等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核心。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重视发展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不断研究教法,做到因人施教,教学形式多样,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所重视的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培养,幼…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素质实际为出发点,充分开发其自身潜能,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其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特定社会成员的活动。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只是为了选拔人才,更不能排斥“后进生”,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形成良好的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面对教育工作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梁建军 《考试周刊》2013,(36):166-167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20.
创造教育于本世纪中叶发端于美国,它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教育施加变革动力的产物。从近些年世界各国实施创造教育的情况看,创造教育主要是以“学会创造”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的。学会创造,即要求人们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力,主动去改造环境、创造未来,使环境、社会与人处于一种良性互助的适应状态。我国高校实施创造教育,也就是使受教育者创新素质得到提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其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创造型人才。高校实施创造教育.重点应从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