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至隋代历时六百余年。东晋以来,释子在空门修持之余,间有所作。钦立先生校订、整理编订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较为完备和可信的辑录了释氏诗。本文拟以之为据,对我国僧诗的滥觞及其在南北朝、隋朝的延续和拓展作出概略述评。 僧诗滥觞于东晋列国时期。 东晋列国时期释子诗人计12家,作品33篇。其中两篇为庐山僧人的集体创作。12家中不少是僧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僧,如  相似文献   

2.
贯休诗作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之交的著名诗僧,一是贯休,一是齐己。他们象两座巍峨的青山,高耸于释子诗坛上,标志着汉——唐僧诗发展的顶点。本文试对贯休诗作的特征作一论述,以期引起大家对于释子诗歌研究的兴趣和汉唐僧诗发展规律探索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烂若星河的诗海之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的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炎炎夏日里,品读那些禅意盎然、禅味悠悠的绝妙诗歌,暑意顿消,一种清凉惬意的感觉便会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4.
王闿运的拟古,只是学习汉魏至南朝诗的诗法,纯为艺术形式的摹拟,与内容无关.柳亚子、胡适、林庚白斥责他摹仿古人的情感与意境,完全不符合事实.他摹拟汉魏诗法的“以词掩意,托物寄兴”和南朝诗法的“婉而多思”;他的诗作就是对这些诗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送别诗、思亲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诗,或描叙,或抒情,或议论,虽表达技巧各异,但大多是实写。为不落俗套,有的诗人创造了"从对面生情"这一虚写手法。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七绝诗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堪称“七绝圣手”。他的七绝,题材广泛,构思新奇,因内容不同而特色各异。尤其是宫怨诗与闺怨诗,代人抒情,含蓄婉转,细腻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作的阴柔之美。本文试就王昌龄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送别诗、思亲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诗,或描叙,或抒情,或议论,虽表达技巧各异,但大多是实写.为不落俗套,有的诗人创造了"从对面生情"这一虚写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送别诗、思亲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诗,或描叙,或抒情,或议论,虽表达技巧各异,但大多是实写。为不落俗套,有的诗人创造了“从对面生情”这一虚写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人对读书有一种独特的嗜好.因而在他们的诗作中.有不少以读书为题材的读书诗。这些诗墨意隽永,书香盎然,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读来令人玩味不已。  相似文献   

10.
潮汕僧诗除木陈道忞外现存不多。本文为研究这类诗作,评述了自宋慧元以来七位高僧诗偈,这对研究潮汕宗教文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萧统在《文选》诗中设祖饯类,祖饯诗就独立成为一种诗歌题材。《文选》诗祖饯类共选有八首,另外,《文选》杂诗类、公宴类、赠答类也有祖饯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的饯别之作。综观这一时期的祖饯诗作,《文选》祖饯诗作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葫芦诗是一种戏称.乃“照葫芦画瓢”之意,是指按前人诗作的格式作部分词句上的改动后,赋予诗作以新的内容的诗体。这种诗作表面上看是“拟古”,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别有一番趣味。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的女性诗作数量不算太多,却十分具有代表性。王昌龄的人生轨迹及心态流变可以从其女性诗作中看出。王昌龄的女性诗作大致可以分为宫怨诗、闺怨诗、妇女生活诗。他以宫怨诗寄寓个人情怀,以闺怨诗传达对现实的无奈,以妇女生活诗表达了其追求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晚唐著名文人杜牧会昌二年至四年贬谪黄州。在贬居黄州的三年多时间里,杜牧写有多首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纪游诗。这些诗作内容充实,意蕴深远,既表现了黄州的地理自然景物和社会风土人情,又寄寓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在艺术手法上,色彩词和数词在诗中的巧妙运用,使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赵庶洋 《家教指南》2021,(5):107-113
敦煌诗中有为数不少的诗作,在校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被错误地析分成两首甚至更多,阻碍了对这些诗作的正确理解.本文举出六个析分失当的实例,分析这一类型错误出现的大致原由,为敦煌诗的整理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葫芦诗是一种戏称,乃"照葫芦画瓢"之意,是指按前人诗作的格式作部分词句上的改动后,赋予诗作以新的内容的诗体。这种诗表面上看是"拟古",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别有一番趣味。唐朝诗人贺知章写有《回乡偶书》:"少小  相似文献   

17.
剥皮诗也称仿拟诗,是诗体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活用前人较有影响的诗作,在保留其骨架的前提下,改动少数字词,从而使诗作焕化出截然不同的意义。古往今来的许多剥皮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8.
葫芦诗是一种戏称,乃"照葫芦画瓢"之意,是指按前人诗作的格式作部分词句上的改动后,赋予诗作以新的内容的诗体。这种诗作表面上看是"拟古",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别有一番趣味。唐朝诗人贺知章写有《回乡偶书》:"少  相似文献   

19.
宋人的理趣诗为学术界重视,金人的理趣诗却少人问津。本文将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三首诗作与宋人理趣诗的代表作品进行对比,阐释了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和浓厚情趣,证明元好问这三首诗作属于金代诗人的理趣诗作品。  相似文献   

20.
林逋的隐逸是内心的归隐,是心灵的自由和淡泊,而不是割断与世事的一切联系。他的酬唱赠答诗和送别诗数量颇多,几占其诗作总量的一半。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悠然自得的生命本真状态、待人的热情与真诚,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思考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