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薛冰  陈兴鹏  张伟伟  耿涌 《软科学》2010,24(8):74-78
从理论推演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入手,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理论探析。阐释了调控作用的机理、形态以及模块组成;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调控的一般应用检验模型,并从调控目标的科学性检验、调控指令的社会成本预检验等方面提出并解释了应用检验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问题.然后剖析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形成机理,从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资源收益分配与转化、产业结构、政府和企业行为等多角度,探讨资源密集型区域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深层次原因和矛盾.最后提出资源密集型区域克服环境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着重从理顺资源产权关系、完善环境政策工具、建立资源财富合理分享机制、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机制、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等方面入手,推动实现资源密集型区域环境改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基本资源与环境区域划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进入80年代,农业基本资源非农化进程加,水土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面临的根本制约因素。本文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应用主成份等系统分析方法构建资源与环境分区指标体系,聚类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完成了我国农业基本资源与环境区域划分,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区域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对其演变历程、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地考察分析,发现山东省区域发展规划呈现出规划战略的明晰性、规划区经济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规划保障措施的切实性等特征,但存在多个规划战略的政策重叠区且当前的考核机制弱化了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和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年40个工业部门能源消耗、SO2排放和水资源消耗、COD排放的数据,对我国40个工业行业进行新的分类,突破了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分类的局限性,建立起工业生产与资源消耗、环境压力之间的双向联系。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与经济作用机制和规律探讨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机制和规律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应用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等原理对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和普遍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旨在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一鸣  杜德斌  张建伟 《软科学》2011,25(8):124-125,130
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区域创新与上海研发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1)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六个组成部分中,政府的重视程度对研发产业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础设施及开放的文化氛围,再次是GDP和R&D投入,最后是通讯基础设施;(2)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上海市研发产业与区域创新环境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区域创新环境在较短时期内是研发产业的Granger原因,而研发产业也在短期对区域创新环境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二者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3)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的结论与Granger因果及二者理论机制分析相一致,研发产业对自身的作用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对研发产业的影响,并且研发产业对区域创新环境的作用在稍长的时间内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对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特征与区域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杨帆  朱晓东 《资源科学》2006,28(3):108-113
运用资源环境“压力-响应”模型分析江苏盐城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的作用过程,包括湿地围垦压力、海岸环境灾害压力等,以及海岸区域对这些环境压力的响应规律,为合理规范人类土地利用等扰动行为、制定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对上述环境压力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包括湿地围垦速度超过其淤长速度,导致丹顶鹤等栖息地面积急剧下降,分布数量强烈波动;湿地水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海岸区域环境灾害响应已成为制约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区域内5条河流的入海河口水质处于地面水IV类,仍处于恶化趋势。“环境压力-区域响应”及其相互作用其特征与机制研究是模型运行和政策设计的基础,在海岸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决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之一。该项研究成果为解决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补偿不足、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撑,探索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制机制和推进途径,为有效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经济结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并从经济角度提出了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科研究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铭芝 《情报杂志》1999,18(5):55-57
从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出发,提出了社科研究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构想。  相似文献   

12.
分析湖南省竞争情报中心资源共享现状,提出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科技情报杌构信息资源共享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诞生于技术的突变性变化之中,其发展在技术、市场和组织等方面存在多重不确定性,需要政府的大力培育和引导。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呈现"碎片化""粘性化"现象,缺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演变进行持续性跟踪和控制。在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政策主体应构建动态的产业政策调整机制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汇率形成机制与法律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汇率制度的本质与选择机制汇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标旨在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帮助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一国宏观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最终决定着汇率制度的选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单一的”(实际是盯住美元)向“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齐红倩  赵昕东 《中国软科学》2003,24(11):33-39,45
本文建立了一个小规模的中国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模型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充分吸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结论,突出体现了供给与需求双导向原则。模型由商品和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货币市场构成,并以传统的IS—LM理论为框架,价格变量通过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被内生化。因此,该模型兼有短期预测和中长期分析功能,可称为“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的凯恩斯模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物价波动和收入快速增长的影响,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价格和收入调整机制.从各地的做法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机制存在调整手段单一、调整标准不规范、调整参数设置不当等问题.建议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价格挂钩,保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购买力不变;而且还应与收入挂钩,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为此,需要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划分为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两部分,食物贫困线随价格调整,非食物线随平均收入水平调整.同时还应建立临时价格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环境绩效动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从生态效率角度,利用改进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对江西省2000年-2008年资源环境强度与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西省在经济增长快速推进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基本上保持同步增长,水资源消耗增长比较缓慢;COD和SO2的排放量下降趋势也基本相同,但其历年排放总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在资源环境强度下降的同时,江西省能源消耗强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用水强度和建设用地强度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OD和SO2的排放强度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江西仍然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其综合绩效指数有相对下降趋势;④江西省资源环境绩效指数从大到小排名,2000年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SO2排放绩效>能源绩效>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用水绩效;到2008年则是: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绩效>能源绩效> SO2排放绩效>建设用地绩效>COD排放绩效>用水绩效。最后,本文就提高江西资源环境综合绩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江西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琛  谢辉 《资源科学》2006,28(1):30-36
作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是东北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能源5类指标,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结论是: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资源环境基础优于全国均值水平60%以上,未来开发潜力主要体现在能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3个方面,然而,欲开发上述资源潜力则须考虑到与水资源供给潜力的平衡;能源(石油)资源开发潜力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将对地区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0.043增长到本世纪2000年的0.166,人地关系演进趋于紧张。因此,水资源的空间重组、能源开发的接续和耕地质量的改善应成为未来东北地区资源持续开发的核心任务。为有效解决当地社会经济与资源的协调问题,应采取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加强对黑土资源的保护、转变能源资源供给方式、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对地区发展政策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相互作用的本质关系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和数学规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资源利用最小化两种条件下的最优产业结构,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理论最优方向,并以中山市的情况为基础进行案例分析,寻求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为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雷鸣  时佳 《未来与发展》2012,35(9):105-108
京津冀都市圈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工业设计协作现状进行评价,找出京津冀区域设计服务业的优劣,确定“京津冀工业设计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制定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原则,最后提出了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在京津冀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