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作家,他不但在国内广泛、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认为,鲁迅可以进入世界十大文豪行列。  相似文献   

2.
在讲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时,有学生下课追到办公室问我:老师,为什么有人说邵洵美不是个坏人,还做了许多好事呢?看到学生满脸真诚中透着疑惑,我心中一怔,反问道:谁说邵洵美是个坏人?学生昂起头说:鲁迅说的。说完,先指着课本中“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一行。又指着课文下边“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的注...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从表达的需要出发,往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运用特殊的语言形式,获得一定的修辞效果。《故乡》写杨二嫂同“我”说话的腔调就是一例: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能“大叫起来”的,应该是具有发音器官的人、动物,或者是备有发音装置的物,声音本身是不能“大叫起来”的(按一般的用法,“声音”可以和“响起来”搭配)。但是,我们读到这里,并不感到生硬别扭,更不觉得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写法符合刻画杨二嫂这一特定人物特殊性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喜欢一个人不用理由,也许就是那一眼,也许就是喜欢,没道理。不喜欢,甚至说不爱,倒通常要给个理由。
  上学那会儿,班级里的同学都不爱鲁迅。为什么呢?
  我最开始是喜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些我没听过没见过的动物植物--叫天子、桑葚儿……那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儿童乐园。许多年后的一个黄昏,在苏州的街上,看到大筐里装的小蚕一样的黑红的东西,好奇问一问,竟然就是桑葚儿,迫不及待买了一袋回来,吃得满嘴血红。但满心欢喜,那是鲁迅笔下写到的桑葚儿哎。  相似文献   

5.
答 韩非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是一篇传统的语文教材。又章虽然短小,但是线索清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并且寓意深刻,文字简约,很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学习。对于它的主题,似乎已成为定论,课本编者与参考书上都认为可以用成语“讳疾忌医”来概括。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6.
喜欢一个人不用理由,也许就是那一眼,也许就是喜欢,没道理。不喜欢,甚至说不爱,倒通常要给个理由。上学那会儿,班级里的同学都不爱鲁迅。为什么呢?我最开始是喜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些我没听过没见过的动物植物——叫天子、桑葚儿……那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儿  相似文献   

7.
喜欢一个人不用理由,也许就是那一眼,也许就是喜欢,没道理。不喜欢,甚至说不爱,倒通常要给个理由。上学那会儿,班级里的同学都不爱鲁迅。为什么呢?我最开始是喜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些我没听过没见过的动物植物——叫天子、桑葚儿……那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儿童乐园嘛。许多年后的一个黄昏,在苏州的街上,看到大筐里装的小蚕一样的黑红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谁?     
121年前,还是清朝,江南的一座老屋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鲁迅。小时候的鲁迅,和你小时候一样顽皮,他常好奇地看高高的院墙圈出的一角天空,到屋后园子里,在井栏上跳上跳下……像一匹没有笼头  相似文献   

9.
对素材的化特征的不同关注,显示着流派与传统和西方化的不同组合关系。在素材处理上,鲁迅既不同于“人生派”的学研究会,也不同于“为艺术”的创造社,而是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因此,把鲁迅划归“人生派”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小时候读鲁迅,只觉得好,却不知道好在哪儿。长大了,沉默欢喜、悲哀愤怒、日常省思,统统经历以后,才明白鲁迅好在哪儿。因为鲁迅特别实在,是一面最好的镜子。1有一次晚归,一个女生抱着东西进小区,门卫大姐在跟别人说话,这个女生顿时发火了:"你怎么回事,怎么不主动帮我开门?你有没有素质,你这是什么服务态度?"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人间的大爱者。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人间大爱者为死亡所捕获。至今,已整整70年矣。70年,应是一个人一生的时光。而大先生生之涯才55年多一点,70年前的那天,是大先生生死线上的黄金分割点吗?在纪念先生逝世70周年的日子里,我不是很愿意缅想那些且沉且重的问题,比如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学”的提法不是鲁迅最先使用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上,刊出金宏达同志的《论早期的“乡土文学”》一文。他认为:“乡土文学”形成于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将这个提法运用于这一个时期的文学,是从鲁迅开始的。”其根据就是鲁迅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的两段话: 蹇先艾叙述过贵州,斐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许钦文自命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仅就古书书法与古文行文习惯、古籍诗文作品解读两个侧面揭橥并论证《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之误及致误之由,同时论及“名家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死于美丽     
申赋渔 《中文自修》2012,(Z1):70-71
这个地球,是人类主宰的地球,动物的生与死似乎一直由人类未定夺。谁能想到,忠贞于爱情的新西兰椋鸟竟会因一位风流成性的国王的垂青,而全族覆灭。新西兰椋鸟的羽毛,绚丽多姿、流光溢彩,鸣叫婉转缠绵、惹人爱怜。雄鸟的喙像啄木鸟,可以啄开树皮;而雌鸟的喙细长弯曲,能够啄出藏在树缝里雄鸟无法捕捉  相似文献   

17.
鲁人 《师道》2015,(4):15-16
周氏家族迁居浙江绍兴至今五百余年,鲁迅这一支共出过四位举人,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第三位。而最终又通过殿试,被钦点翰林的则只有周福清,这是他一生的荣耀。但成为翰林的周福清仕途却并不顺畅,先是在江西做知县,据说此公居官清廉,持正不阿,既不贪脏,尤不枉法,处理民刑案件务求真情实事,从不颟顼草率。但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鲁迅作品鸡肋说 晦涩说压抑痛苦说 时代隔膜说等各种说法也炸开了锅.其实,类似说法并不新鲜,近年来几乎是定时地间歇性地爆发,原因基本围绕上述几个说.而反对者则一直坚称,鲁迅作品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甚至将其作品被删减上升到了这是民族脊梁的垮塌、 数典忘祖的闹剧的认识高度.然而,人们需要好好思索并讨论的,恐怕不应是删或者不删,而是该如何教与读.  相似文献   

19.
从初中时代开始,我就喜欢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此后无论是读高中、读大学,还是踏进社会这些年,一直没间断过对鲁迅先生的阅读和思考。先生的作品,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坐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永恒不变的是心中那一份鲁迅情结,回望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活,我想说的是:读来读去,还是鲁迅。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如果没有阅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其读书经历就难免会流于肤浅。无论何时,先生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有人说,现在的时代,鲁迅早已  相似文献   

20.
朱学勤说:“真正能够平衡鲁迅,在鲁迅之外树立另一个价值坐标,同时也不辱没鲁迅的是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