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博雅教育理念体系。构建学校发展导向机制。我校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博雅教育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大胆重构,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博雅教育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2.
学校大力营造“和雅”文化,进行“和雅”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立足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和雅”教育的践行主要有:不断丰实和雅文化的底蕴,精心培育和美典雅的环境文化、和睦儒雅的教师文化、和乐博雅的学生文化与和悦慧雅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学校最有品质?这是当前学校建设与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峨眉山市实验小学立足学校实际,以"博雅文化"为魂,耕植"博雅教育",着力于学校特色课程开发、课堂建设、教师发展和培养具有博爱、博学、博志、雅心、雅艺、雅行的一代新人,提升了学校品质.  相似文献   

4.
张文博 《甘肃教育》2014,(19):32-33
正理念是一种精神,也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办学理念是对学校教育的哲学思考,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文化积淀中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导性的教育观念体系。为了培养学识广博、品行雅正的优秀公民,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成就优质博雅教育,铸就时代领袖公民"的教育愿景,力求通过"博雅教育",构建学生、教师、学校高位、优质、和谐发展。本文就谈谈博雅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关  相似文献   

5.
郑海燕 《新教师》2023,(12):15-16
<正>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以下简称“前埔南小”)是一所始建于新世纪初的学校,分设两个校区进行教学活动,并逐渐塑造出“一机两翼”的教育模式。自创办以来,学校一直坚守“博求融通,雅育自觉”的育人目标,不断探索“博雅”教育理念的新发展,坚持以“博雅”文化、“博雅”活动引领师生主动发展,从而将学校打造成师生成长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研究》2015,(4):137
幸福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对《基于兰文化理念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雅·兰"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体现兰文化中的"博雅"的精神意识,深化"雅·兰"研训品牌研究,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化。学校确立"博雅教师"的三个基本标准,即博学、儒雅、睿智。"雅·兰"模式就是以三个标准为指导,通过"分层设台",让各类教师都获得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市第几中学已有91年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音乐学科课程基地、南京市高中英语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秉承"博雅尚美"校训,学校以"新博雅教育"为核心办学理念,坚持"创造适合城市学生发展的高质量教育"的办学思路,着力培养广见识、雅气质、会思想的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强,人文氛围好,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大幅度攀升,2016年学校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大目湾学校始终倡导“博雅”教育,以“雅容、雅言、雅行”为规范,努力使学生做到习惯好、素质高、底蕴厚,帮助学生成为“博学雅行,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新一代“大国公民”。概括而言,为培养博学雅行的学生,学校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注重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1.校本课程学规范一年级新生刚踏入学校,便会收到学校专门为他们编写的绘本教材《学之初》。  相似文献   

9.
<正>郑州市二七区德化街小学位于郑州市繁华的二七商圈,主要承担京广铁路以东的外来务工人员、个体户、商户子女入学,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学生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习惯养成等参差不齐。为了给流动儿童打造一个多彩的教育梦想家园,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二七区教体局"多彩教育"的引领下,致力构建"博雅教育",确立了"博采众长德正行雅"的校训。一.博雅校园文化,为流动儿童构建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为未来杭州最大的居住区——丁桥大型居住区第一所配套学校。学校以"幸福教育"为宗旨,构建以"兰"为载体,以"雅"为核心的丁兰文化育人模式,提出:让教师快乐工作,美丽生活;让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学校介绍幸福教育的多篇文章在教学杂志和报刊上发表。通过《基于兰文化理念的学校幸福管理模式研究》省规课题的实施,打造"幽雅环境、和雅团队、博雅教师、文雅学生"。近年来,学校在"幽雅环境"上做出了努力,体现在"温  相似文献   

11.
王婷 《文教资料》2013,(15):115-116
通过收集大量文献,作者发现,对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的研究大都是针对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中博雅教育涉及得很少。国内研究者主要把博雅教育界定在高等学校的范围之内。实际上,通过对博雅或通识教育理念的梳理不难发现,博雅教育理念最初源于西方国家,但这时的博雅教育异于后来将博雅引入国内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实施博雅教育。作者以基础教育阶段为着眼点,分析了学校共同体的发展推动着博雅教育的实施,最后论述了在博雅教育理念下学校共同体的建构,为博雅教育在基础阶段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南华工商学院"一线定位,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博雅教育如何与南华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找寻契合点,是本篇研究的思路。研究旨在三个层面寻求突破:一是构建具有自己学院特色的博雅教育内涵框架体系;二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精炼学生需要培养塑造的核心能力;三是探索推行博雅教育的几大路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博雅教育的内涵和学生培养目标,构建六大路径平台实现博雅教育的落地和推进。  相似文献   

13.
博雅教育,“博”强调知识的广博,“雅”强调内在的德行修养。博雅教育作为一种注重人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理念,已逐渐被高校教育所推崇。“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是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的一门通识课程,基于博雅教育理念开启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经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宋丽娜 《天津教育》2013,(13):78-79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具有巨大的力量,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师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一、确立学校价值观,铸博雅之魂学校价值观具有导向、凝聚和教育的作用,影响和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所以,四号路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给生命浸润博雅底色”。“博”指学识广博、胸襟博大;“雅”即语言文雅、行为儒雅、  相似文献   

15.
博雅教育主张用广博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精神自由、人格健康、具备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又具有儒雅气质的完整人.日前的高职生源素质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博雅教育,职业教育只有融合博雅教育才能臻于完美.建议学校要将博雅教育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目标,根据学生特点来设计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并通过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实施博雅教育.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以"博雅教育"课题为引领,针对女性特点,精心设置丰富多元的博雅校本课程,立足培养具有"博学、博爱、雅言、雅行"等素养的博雅女孩,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而优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原点是学生,学校课程就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生理天性去挖掘课程内容。青岛台东六路小学以"博雅"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充分关注学生多维度学习的发展需求,构建了凸显学校"博雅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合’课程",即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领域进行删减、融合、增补、重组,通过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和超学科整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多维、多彩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烟雨江南,钟灵毓秀。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区的星韵学校,在西太湖万顷碧波的滋养下,徜徉美好,生长梦想。自2007年建校以来,星韵学校始终追寻属于自己的教育气质——做最好的自己,栉风沐雨,激流勇进,于时空间的流光溢彩中蓬勃出了风采。学校倡导博雅文化,积极探索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立足课程改革,以关怀儿童本身、关怀儿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博雅教育",构建"博雅课程"涵养学生性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创新素养,让校园成为师生精神生长、终身眷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重内涵建设、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开展博雅全人教育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研究国内外博雅书院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开展博雅教育的模式,并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展示经贸博雅书院的建设路径.经贸博雅书院以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为引领,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生活素养为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生源特点、地域和行业历史文化资源而规划建设文化交流中心、阅读推广中心、女生学堂、科学素养训练营、阳光心理工作室、素质拓展中心"六位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教育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罡 《中国教师》2014,(11):46-47
<正>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是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建于1958年,现为一校三区办学。近年来,学校逐渐确立了"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明确将"博雅精神、儿童世界"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博雅精神、英才少年"的育人目标,努力以文化建设为路径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