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平稳发展的新常态,企业减少用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究其主要原因:学校单方面制定的学生培养方案与企业的需求脱节;学生在校的实验实训内容与企业不接轨;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落后。结果导致有些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类型不匹配,毕业生就业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院采取引企入校办特色班,改革重组实验室,建实训中心,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实训、做毕业论文等措施,开展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萍  黄凯 《广西教育》2023,(6):15-20
本文从意义、任务、现状和发展思路就深度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进行探索,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糖业产业学院为例,阐述开展产业学院“双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建立“双向同步情景、远程实时交互”信息化平台的具体做法,为高职院校建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学习工厂能够将自主探究学习、情境学习和项目导向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是一种能够深化产教融合育人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建构目标、核心要素、作用关系和整体特征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学习工厂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基于学习工厂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从“学校人”转向“实践人”实现身份超越,从单一学习空间转向情境实践空间实现场域超越,从技能培养转向蕴含实践文化的全视角培养实现内容超越,从学校培养转向“校企实践共同体”培养实现形式超越。在具体操作中,以东软数字工场为参考案例呈现该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具体为面向不同岗位进行能力需求分析,对应岗位能力建设实训课程体系,基于行业标准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引进+走出”两种方式开展顶岗实习,对接真实项目内容进行毕业设计,打通合作渠道提供人才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从产教融合的内涵阐述了职业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并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为推动产教融合,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战略举措。当前学前教育正处在新常态发展中,探索需求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专业教育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体系,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走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途径。主要围绕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旨在为促进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有效对接,为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山西省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实例,阐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涵,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成效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教学实施背景分析出发,提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分四阶段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仲伟俊  吴婷 《科教导刊》2023,(19):64-66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以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工厂建设实施为例,探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建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破解会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难题。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了协同育人机制,拓宽了学生成长路径,提升了教师的指导能力,使应用型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条件与水平均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当下,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使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也使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产教失衡、学生能力无法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等问题暴露出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企业生产项目为纽带,建设校、行、企三元课程建设理事会,重构以检验基础技术—检测核心技术—实验室管理技术为主线的“三三三”课程体系,建设集车间、课堂、实训室、平台、线上资源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形成现代分析检验“课程学习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郑珍  范颖 《辽宁高职学报》2023,(5):13-16+20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医药类高职院校要建设“产教融合+智慧教育”长效机制,搭建“学校智慧教育”与“企业智慧教育”的双向平台,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加深产教融合建设深度,优化现阶段医学职业教育模式,助力医药高职院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财经职业教育的转型等对财务人员知识体系与能力发展提出的要求为导向,构建了“会计工厂”这一产教融合新模式。其构建路径包括:明晰构建目标,搭建“互联网+”会计学徒平台,将会计工作流程化,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影像识别技术、财经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工作智能化。“会计工厂”实行“每月轮行”“每周轮岗”的运作模式,具有职业场景真实,学习资源丰富,多行业、多岗位、多模式训练学生实操能力等特点,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做“真账”、做“准员工”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夏梦  陈诚  江育萍  李健  何鹏 《广西教育》2020,(46):18-20
本文针对中职药剂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学生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阐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药剂专业校企共建"三阶段进阶式"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三阶段进阶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策以及保障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5.
储蓄蓄  侯娟  洪东 《广西教育》2023,(21):135-138
本文分析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IT人才培养存在专业设置无法跟上行业发展、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不高、师资力量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缺少企业行业的评价等现状,阐述立足行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IT人才培养方案,立足教学需要校企共同建设IT教学保障资源,立足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参与IT专业建设过程等策略,并对教学改革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研究背景,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为例,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然后概述了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项目化、项目教学化”教学模式,最后论述了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项目化、项目教学化”教学模式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制约徐州市校企深度融合的原因有政府主导作用未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处于低水平,企业主体作用尚需加强,院校适应性改革有待推动,因此有必要建立行指委中心校企产教深度融合运行模式,从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个方面提出推进徐州市职业教育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共建教学团队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竹 《成人教育》2022,42(6):76-79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必须从全面推进校企共建教学团队这一环节入手,校企共建教学团队能够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推进“双师型”教师政策的实施和提升办学质量。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共建研究中心、设立产业学院和高职联盟平台及政府平台来拓宽教师团队的引才渠道,还可以通过建立教师管理机制、制定工作平台制度、推行产业教授制度、实行校企双向流动制度来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吉林省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吉林省各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促进吉林省高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本文分析了吉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并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旨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吗,培育吉林工匠,助推吉林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内涵建设,培养合格职业人才,是评估一个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在职业教育道路上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办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及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人才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以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