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平艳 《广西教育》2022,(12):102-104+120
本文针对民族地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产学创融合度低、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提出强化“双师”素质育人主体建设、创建校内外产学创一体化双元育人实践平台、构建“德技兼修”育人模式和多元协同评价机制等策略,阐述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所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德技并修、专创融合”的内涵,介绍了构建“政校行企”育人共同体的思路,通过深度实施多元协同育人,提出“协同共育、德技并修、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许欣  吴亮 《教师》2010,(6):94-94
海南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大批农村贫困女孩的命运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首批553名贫困女孩现已就读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该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树立目标: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1万名好女孩,造就1万名好母亲,带出1万个好家庭。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呈现出基于技术过程的独特内涵及时代特征,与高职德育存在内涵相融、价值相向、路径相通的内在关联。在高职德育实践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目标“重技轻德”、主体“德智分离”、路径“显隐失衡”、机制“自发松散”等四重困境。为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基于德育共同体理念,从协同“德技并修”育人目标、协同“德智融合”育人主体、协同“同向同行”育人机制、协同“显隐结合”育人平台等四个维度,探索高职德育中工匠精神协同共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海南教育》2010,(6):F0004-F0004
2010年1月11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对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作出重要批示:“扶贫重在扶志,扶志重在育才。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围绕技贫开发,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农村贫困家庭为对象,创办巾帼励志中专班,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教育(海南)》2010,(6):F0004-F0004
2010年1月11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对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作出重要批示:“扶贫重在扶志,扶志重在育才。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围绕技贫开发,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农村贫困家庭为对象,创办巾帼励志中专班,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机制不够健全、心理健康状况亟需矫正、帮扶途径不足等问题。加强资助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以勤工助学为契机,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课余实践、社会适应能力;以砺心、励志、力行教育为平台,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资助育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形成专业育人特色、丰富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创新专业协同育人方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遵循“德技并修”“利益相关”“显隐结合”“多元交互”原则,通过分析育人主体的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构建了包含育人理念、育人内容、育人策略和育人载体四个模块的职技高师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实践路径为:基于理论创新,实施育人模式顶层设计;面向合作共赢,创新协同共建育人策略;立足主体优势,探索实践育人系统方法;聚焦实践应用,开发课程思政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9.
盛波 《教育与职业》2012,(26):180-181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巩固改革成果,扩大招生规模,保持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创建新的资助模式:以人为本,利用多元的资金渠道,搭建济困资助平台;以德为先,构建多维的励志策略,搭建扶志资助平台;以能为重,开展多样的能力培训,搭建强能资助平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工匠型”人才是基于“技能中国”建设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型育人目标。面向“技能中国”建设,职业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有助于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鉴于此,从“匠心”“匠德”“匠术”“匠行”及“匠人”角度出发,探索构建职业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少年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成长系统;推进三全育人,打造“德技并修+资源共享+赛证协同”课程教学平台;落实立德树人,建设“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论述将“三一重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培养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策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树立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培育理念,创设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环境,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的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的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实训、实习全过程,从而解决人才供给、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有效培养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透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家资助体系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育人新格局。论证了资助体系可以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助困、励志、提升、感恩”这四维一体化的帮助.以更好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方位资助育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存在协同育人共识不强、协同育人合力不足、协同育人效能欠佳等现实困境。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四螺旋理论三大理论支持,应从“人”的发展层面凝聚协同育人共识,从利益协调层面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从协同驱动层面提升协同育人效用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职院校需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重要一环,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是遵循基本教育规律、满足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但是,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通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丰富劳动教育中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教育,坚持德技并修、以德强技,深化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等举措,发挥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5.
段文清 《中国培训》2022,(10):108-109
<正>当前,我国餐饮行业迅猛发展,对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期望。近年来,广西商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积极探索构建烹饪(中西式面点)专业(以下均简称“中西式面点专业”)“校店一体”协同育人平台,有助于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推动实践性教学创新,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与体系,获取人才培养新工艺和新技术。一、中西式面点专业“校店一体”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意义(一)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中西式面点专业“校店一体”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基于“共同体”的理论概念,探索在以“学生—高校—社会”为共同体的构架下,构建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中心、高校为育人主体、社会为育人补充的资助育人模式,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实现高校资助育人与人才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而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会是高校实施社会实践育人的重要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依托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会等组织力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探讨并构建“党团班”协同社会实践育人模式途径,重视实践育人系统化不高、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契合度不高、评价反馈机制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组织协同、构建正向激励、实施联动耦合,从组织管理、支持保障、评价考核、协同耦合等方面突破现实困境,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团班协同耦合社会实践育人体系,贯彻落实党的高质量“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做到“知行合一,德技双磬”。  相似文献   

18.
新文科建设要求,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校内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为载体,通过多学科协同,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协同,解决知识教育和服务社会能力相脱节的问题;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平台协同,解决专业教育和培养目标相脱节、学生与社会相脱节、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问题;校园文化活动与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要素的多元协同,解决立德树人问题;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协同,解决双师型师资问题。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重应用”为着力点,贯彻“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实践育人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文科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应该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原则,其育人运行机制的构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教学标准体系的制度建设、校企协同育人的主体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抓手建设、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建设和三全育人的体系建设。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高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育人制度建设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多样化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个性化实践、现代学徒制模式创新和"十大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深化管理育人,是促进“三全育人”理念在高职领域全面落地、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构建新时代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鉴于管理与育人难以协同运行、管理育人的德育效果弱化、学生在管理育人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提出强化育人导向、构建管理与育人互融共促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构建德技兼修的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构建以生为本的科学管理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