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诊改复核工作,对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有重要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复核工作指引(试行)》强调围绕学校诊改实施方案,以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和机制运行为复核重点。其贴合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和中职学校诊改工作推进的现实状况,并关注当前职教发展重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对健康有序推进诊改复核工作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卿 《职教通讯》2017,(1):27-30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诊断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评价活动。从教育评价的观点看,中职教学工作的诊断内容和"复核"程序的设置都不合理。为了推进中职教学诊改工作健康发展,应优化诊改项目,取消复核程序,推广赋权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探讨区域研培,是开展和推动这一工作的现实需要。区域层面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研究,是基于区域职业教育视角,开展综合与专项研究。综合研究探讨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对于区域职业教育大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专项研究包括引导激励中职学校构建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区域数据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使用、状态数据的高效采集和深度应用、区域诊断项目及指标体系、抽样复核、诊改培训及追踪研究等。区域诊改培训涉及四类机构人员,分析不同层级需要,确立目标,设计四期培训。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改,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中职学校要树立主动作为、质量保证、整体全局、目标管理、问题导向、逐步诊改等六种意识,促进教学诊改的落地落实,培养符合新时代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吸引力,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诊改”是职业院校工作的重头戏,课程是诊改的五大层面之一,如何实施课程诊改尤为值得关注。本文以中职学校《数字影音处理》课程为例,从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有助于课程教学诊改。  相似文献   

6.
教师诊改是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教师诊改要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基本依据,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教学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师诊改指导框架,坚持"坚守底线、实践导向、能力为重、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利于把教师专业标准中"静态"的工作要求转化为"动态"的教学工作实践,教师在"做"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落实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如诊改与评估的关系、诊改工作的任务和重点、诊改的执行部门和主体、诊改复核的内容与形式等等。本文基于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职成司相关文件精神对这些模糊认识进行了剖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目的是要学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从增强质量意识入手,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改变依赖外部评估的思维定式,自我保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按建、诊、改、升的顺序,逐步推进诊改工作;加强考核和复核,确保诊改工作的落实。因此,高职院校应切实发挥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全面探索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机制,从而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9.
提出构建“双线并行”的专业和课程诊改体系,在专业层面实施专业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诊改,在课程层面实施课程建设质量和课程教学质量诊改。两个诊改双线并行,有利于解决“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两个诊改周期不同步的矛盾,条理清晰,便于操作,有利于诊改工作的推进实施。对诊改复核指引提出修改建议,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教学质量诊改摆在更加重要地位,引导学校将注意力转移到人才培养上来,发挥诊改的正向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诊改"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高职院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国推开,而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则从2016年4月起开始试点。如今,全国范围的"诊改"工作已由国家层面的试点,逐步向省级试点和全员参与、全面覆盖推进,最终将利用3年时间完成"诊改"巡回,以引导职业院校学会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黄煜欣 《广西教育》2022,(8):52-54+58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依靠经验主义、教学监管无力、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论述中职学校要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依据,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以对标管理为驱动,以文化、战略和市场为核心,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过程运行效率,通过创建PDCA双循环改进机制,注重学校管理、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的持续改进与提升,形成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驱动中职教学诊改,向质量管理要效益的工作模式,促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海建 《广西教育》2022,(17):35-40
本文基于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论述南宁市构建、提炼“全市覆盖,样本示范,专家引领”诊改工作模式(称为“GYZ模式”)的过程,以及“GYZ模式”的基本意义和实施策略,并提出实施该模式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诊改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质量提升行动工程,是新时代职业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我革命;打造目标链、标准链是实施教学诊改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诊改能否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素;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是教学诊改纵向着力的五个层面;全员参与是教学诊改的工作要求,也是教学诊改取得成效的保证;"自我改进"是教学诊改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阻力最小、意义最大的改进;内在发展是最为理想的发展生态,是教学诊改的最高愿景。  相似文献   

14.
在智慧教学背景下,大数据、智能教学平台、信息化质量诊改平台等新技术的发展,高效地保证了高职院校课程诊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考验了高职院校通过智慧平台进行课程诊改实践的信息化能力。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外贸函电为例,结合学校“55821”质诊体系,依托信息化诊改平台,从课程诊改基础、课程质诊准备、课程诊改思路、诊改成效和诊改反思五个方面入手,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诊改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为相关院校同类课程提供课程诊改实施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外部有需求、内部有需要,职业教育的管、办、评三方要共同履行教学质量保证的责任;学校应通过树立质量文化,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常态化诊改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来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并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确保教学诊改工作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责任主体,应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诊改体制和机制建设,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李旺 《职教通讯》2019,(11):26-30
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引导职业院校逐步建立全面质量观、促进职业院校管理能级全面提升的需要,但面临如何准确把握教学诊改工作的范围和界限、如何建立个性化的教学诊改工作机制、如何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效接轨、如何将教学诊断结果转化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需要准确把握诊改工作的边界;以需求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制订诊改方案;改变工作理念,规范工作流程;以改进为宗旨,实施绩效管理;利用已有平台,建设校本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广西教育》2022,(2):31-34
本文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后示范”时期背景,论述中职汽车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提出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策略为抓手,以“精准诊改,赛教相长”理念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竞赛驱动、四化赋能”的教学模式,打造“项目引领、德技兼修”的创新平台,以期提高中职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自2015年启动实施以来,试点引领带动,逐步形成了国家、省两级试点工作格局,诊改工作实践探索成效已经显现。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尚需学校进一步发挥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建立学校全员参与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促进"五主体"持续发展的校级标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制度体系,建立支撑学校诊改运行的信息化平台,建立适应学校发展实际的诊改运行机制,构建以现代质量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孙文英 《成人教育》2016,(10):65-67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今后将要面临的常态化周期性工作,研究其省级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念、制度与组织策略:树立教学工作诊改理念、构建诊改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组织机构;规划与行动策略:申请专项经费,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学校开展首批诊改;研究与平台建设应用策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智库支持,统筹规划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多层级多领域推广、延伸平台与数据应用;培训设计与实施策略:分析层级与需求,分层分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柴璐璐 《教育与职业》2022,1003(3):71-76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虽然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对促进职业院校履行人才培养主体责任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诊改工作的深入,诊改体系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存在的体系设计与学校特色发展不适应、诊断问题与改进措施不适应、利益相关方协同不适应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循证教学诊改内涵、逻辑、价值指向的剖析,建议从价值共赢、数据共建、机制共商、结果共享四个方面构建循证取向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体系,并提出了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保障机制、建立信息化多元教学证据库、认清各方主体互生共融关系、营造开放理性的循证质量文化四个方面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