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时代性与政治性都比较强的科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探讨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中应如何遵循三贴近原则,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时事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育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结合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时事新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分析时事新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并探索相应的策略,即利用时事新闻进行新课导入和充实课堂内容,以及组织学生针对时事新闻热点展开评论,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活动园”栏目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占据的篇幅也随之增多。深入钻研和分析后发现,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活动园”栏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和社会性发展,从课堂现状、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树立活动“源”理念,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从生活中“学德”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教学中,基于新课改的诸多新要求以及核心素养的指导,诸多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加强创新及尝试。"三步"教学法通过情境、探究和应用三个环节,改变了以往德育教育的诸多弊端,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文章着重"三步"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希望对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升课堂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坚持“三个导向”加强思政课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思政课育人价值;坚持目标导向,把握思政课育人方向;坚持成果导向,提升思政课育人效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合格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魏明福 《教师》2011,(15):83-83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学"问"的教育基础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品德与社会活动的交流机会。问题教学是目前推广比较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养成品格。  相似文献   

8.
陈晓琦 《广西教育》2013,(26):64-64
新课标对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要求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语文教师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与学习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多角度、多层次探究引领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以趣味为抓手,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率与效果是引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成功的关键。人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因  相似文献   

9.
深化“两课”改革 提升教学实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 ,当前“两课”教育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从教学的角度看 ,与认识上的误区直接相关。深化“两课”改革 ,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两课”教育教学观 ,着重解决的是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 ,关键在于重塑“两课”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陈进文 《考试周刊》2011,(12):90-91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教师应从学生认识起点出发,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数学课堂成为"绿色课堂"。  相似文献   

11.
引领教学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有效实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引领教学,需要运用引领目标的设计策略、引领素材的选取策略、引领高阶思维的策略、引领深度参与的策略和引领有效呈示的策略等,贯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既有课程"有"的缺失和"空无课程""无"的特殊价值的诊断与分析,思考课程创新"新"的需要,创新学校课程体系,真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从双基定位到素养发展;从学科思维到整体思维;从成人本位到儿童本位。  相似文献   

13.
于雪萍 《江西教育》2022,(36):43-44
道德与法治“长程三段”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诉诸学生心灵的教学,也是一种入脑入心的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式体验、活动式体验、实践式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与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品德健康发展"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倡导利用深度学习,构建"三生"课堂,即基于学生生活,让理解更深刻;关注学生生成,让思考更深入;突出学生生长,让发展更深远。由此,深度学习将最终落实学科素养、提升学科能力、实现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5.
吴勇 《学苑教育》2019,(14):96-96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发掘学生对政治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对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途径,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效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取得阶段性效果和成绩,同时又面临诸多难题和困境。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的大方向,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开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新局面,提高其教学实效,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最重要的素材,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发挥好“关键课程”作用,思考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有机融合的路径。在“把握要义、融会贯通、守正创新”上下功夫,追求“原味”“真味”“深味”,切实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增强“两课”教学实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校“两课”在培养“四有”新人和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两课”面临严峻的困境:“两课”教学不能完全吸引住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低,缺乏学习热情,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学习动机是应付考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职工教育》2014,(12):71-72
我校自2008年底始在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中引入7S管理。学校与7S结缘,缘于三方面需求:中职教育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需要,以期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职业岗位、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需要,响应省教育厅号召,"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严格管理氛围,使实训基地成为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学校育人文化整体推进的需要,以实训基地引入7S管理为契机,延伸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加强学生"规范"、"养成"意识,渐成习惯,提高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将对以"行事"改变观念,以"形式"内化实效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