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俊 《大学教育》2022,(5):240-242
随着艺术硕士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强调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需要对地方高校艺术硕士培养进行思考与改革。文章围绕地方高校艺术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民族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艺术硕士培养的意义,凸显民族文化的特色学科思维,艺术硕士职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的培养模式,艺术硕士理论教学的特点,艺术硕士创新能力培养与产学研融合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思考,为地方高校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的发布,对"新农科"的建设和"新农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农业和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知识面广、创新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动物医学人才。该文以为都市发展需求服务为目标,以加强动物医学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模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动物医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24):13-14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信息学科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十年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为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质量,进一步进行研究生教学课程的改革,培养单位的培养点应侧重于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科学素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应用数学能力,创新能力等,对课程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传统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围绕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这一目标,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导师制度、实习制度四个方面对这一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专业硕士与传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同,其培养目标是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上,主要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导向来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并满足相关行业和部门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至少有四种模式:一是与国际接轨;二是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三是国际承认的高端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培养模式;四是新型高层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当前的四种培养模式,围绕创业教育的特征,着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管理能力和创业激情的培养,并建立一套系统的培养方案,实行以创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专业硕士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业硕士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存在专业硕士教育大而不强,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不高,培养过程面向理论的多,面向实际应用的少,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且与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脱节等问题。以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1-3-3-4"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并通过推进专业硕士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管理系统,打造"雁阵模式"的专业硕士培养经验转移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是我国开展"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方高等学校,开展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本文提出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双师型"或"专家团"师资队伍的构建和"高校-企业-项目-人才"四位一体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校内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工程实践模式,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实施过程中效果不错,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生背景,指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分析了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对接、大成教育以及教产学研一体化三条专业硕士培养的途径,以期对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需要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加入。如何培养与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社会服务能力培养模式为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案例示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基于研究生的科研创新项目,改进选题、指导、结题等环节,形成了“三加强、三培养”的课题指导模式:加强选题指导,培养创新意识;加强过程指导,培养创新思维;加强结题指导,培养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形成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打造工程人才培养新平台;引进高水平企业技术骨干,指导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专硕生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其实践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使地学类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结合我校地学优势和良好校企合作关系,提出了一套面向西部复杂地质环境"借助优势学科平台、开设应用型创新课程、聘请高水平企业导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卢红玲 《高教论坛》2024,(3):111-116
对全国6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领域的艺术硕士培养方案分析发现,当前艺术硕士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体系与学术学位趋同,前沿类、跨专业类课程不足,专业实践缺乏系统化设计,产教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双导师制流于形式等问题。地方高校必须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系统设计专业实践,健全完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和双导师制,不断提高艺术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特色化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组建硕士层次完整人才链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是该类高校硕士研究生个体发展多样化诉求。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以化学类研究生教育为载体,构建需求导向下的协同培养体系,聘请三类导师,挖掘三种教学资源,提升研究生培养保障度;参与三类课题,扮演三种角色,设置交叉学科前沿研究领域,提高培养体系运行有效度;最终获三种研究成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的、现代企业对产品研发人员能力要求以及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聚焦产品开发能力的论点,并从产品意识、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和产品创新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最后得出了硕士研究生产品开发能力培养本质上就是培养一种科学的产品开发思维方式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就教育硕士而言,其实践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五个方面。从"是否有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和"是否师范专业本科毕业"两个维度,可以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为"有经历师范生""无经历师范生""有经历非师范"和"无经历非师范"四类,他们对硕士阶段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皆表现出不同的反馈与诉求,需要从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做出区分以进行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探讨如何优化翻译专业硕士现有的培养模式,减少翻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首先对于目前的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以诺德提出的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模式为指导思想,从师资培养、翻译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翻译专业硕士框架下的商务口笔译人才培训效果.将对如何缩短翻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提高翻译专业硕士毕业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最终促进翻译专业硕士教育的良性和健康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听障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残疾人教育和就业的一个里程碑。听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应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听障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招生和就业等方面,构建符合听障学生特点、具有学术性基础和职业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