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杰  刘明 《新闻前哨》2002,(9):46-46
会议足一座新闻“富矿” 会议新闻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常有读者议论:我们就不喜欢看会议新闻,今天书记讲话,明天市长强调,都是一个套路,没什么看头,也常有些记者感叹说会议报道没意思,很难写出好东西,参加会议报道吃力不讨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读者和记者都不喜欢会议新闻的情况呢?主要是一些记者没有掌握好会议报道的  相似文献   

2.
宋红艳 《新闻窗》2008,(2):63-63
细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细节是新闻的“眼睛”,我们记者只有通过这双“眼睛”才能使我们采访到的新闻有内容,有看头,其新闻价值才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3.
定律是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的必然关系。新闻定律则是对新闻客观规律的概括,它体现了新闻工作在一定环境中的必然的关系。之所以加上“魔鬼”二字,是因为这些定律不存在于教科书中,有的甚至具有颠覆性,如果掌控不好,则影响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会议新闻是地市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会议新闻往往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过多过滥。受“文山会海”影响,有时在第一版会出现四、五条会议消息。 二是冗长空洞。有些报道没有新闻价值,只是重复人们熟知的信息;有的则无中心、无重点,把会议新闻写成了会议记录。 三是报道形式千篇一律。 事实上,党委、政府召开的会  相似文献   

5.
“真”——这是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最低的、起码的要求,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新闻改革”。我们有些新闻媒介过去出现过的以至现在仍在出现的虚假报道,那是连“新闻”二字(哪怕是最落后的最原始的新闻)也不够格的东西。这东西只配称作“谎言”。强调“真”充其量也只是恢复新闻的本来面目而已。“短”——这不过是对某一种篇幅形式的强调,甚至连形式的改革也谈不上。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过去,新闻界之所以片面而绝对化地强调“短”,以至给“短”戴上“改革”  相似文献   

6.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应该成为报纸的主体.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好消息、好新闻发生;国际风云变幻,新闻更是层出不穷.这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报纸应该成为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和当地(省地级)重要新闻的总汇.成为.广大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和本地重要新闻的“窗口”.这些年来.各级报纸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不必讳言,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读者对报纸的需要相比,我们的一些报纸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作为报纸门户的要闻版.读者普遍反映报纸存在着“一版(要闻版)不如二版(社会经济生活版)有看头,二版不如三版(时事、体育、法制版)有看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看《北京日报》近几年来的经济新闻,发现在导语的写作上有了不小的变化,出现了不少使人感兴趣的好导语,使工业、农业、商业等方面的报道从—个方面开始活了起来。不少读者反映,《北京日报》的经济新闻比过去有看头了。分析一下这些较好的导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有一种动感。有的是运用了最活跃的动词,有的是有活动的场面,有的表现了人物的动作,甚至有的表达了动作的声音。因而这些  相似文献   

8.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什么是内涵,《辞海》中的解释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事物的各种表象,而且在这种信息的整理和组合加工中渗入独特突出的思想成分,这样的报道才使人觉得有看头,随着报业的发展,内涵已逐渐成为报纸在新闻竞争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在报刊中,常会出现差错。这与校对不仔细有很大关系,也与稿件字迹书写不工整、字体不规范有关。常出现在三个方面: 一、有些作者字写得漂亮,但若是写新闻就过于“狂”了,编辑们如看“天书”,有的稿件编辑们只好顺着意思往下溜,有的人名、单位、术语等溜不下去,又与作者联系不上时,稿件只能废弃不用。如“学员们”写成“党员们”,“起重机”写成“超金扣”,“几天”写成“12天”,“日前”写成“目前”,“目前”写成“日前”等。二、有些作者字写得不好不说,还相当“草”,编辑们不得不去“猜”,即使是一篇好新闻,如果编辑们时间精力不够,那这条新闻也只好到此夭折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报纸办得不活就是因为会议新闻太多。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片面的。现在报纸上的会议新闻太多太滥是事实,我们应该承认。但同时,读者也并不是就一概不喜欢会议新闻,而是有的会议新闻中没有新闻可言,经常重复已被人们所熟知的政策;有的则是把新信息或称有效信息,埋在大量的名单、“指出”、“强调”之中,读者找不到;有的是写法呆板,语言沉闷,好像一个棋子里浇出来的,没有新鲜感。 由此可见,会议新闻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精简”和“改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新闻”是报刊上经常采用的新闻消息类体裁的一种,其突出特点是“短”,适合于报道动态性新闻。一、外在写作形式:“一句话新闻”的外在写作形式主要掌握三点即可。一是无标题,二是字数不超过100字,三是段落中不出现句号。二、内容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每天,翻开报纸,我们都会看到大量的会议新闻。它已成为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政策、传送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新信息的一种主要报道形式。如果我们逢会就报,报道方式又是老套路,势必把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套话、空话和长长的名单之中。读者不感兴趣。其指导性也就大大削弱了。那么,会议报道到底如何改?首先。不能“有会必报”。会议能否成为新闻,关键在于会议内容有无新闻价值。有的会议,如“两会”、“党代会”等重大政治性会议,不论其开会本身还是会议内容都有新闻价值。而有的会议,如工作例会,专业会议等,开会本身也许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不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3.
10月23日,宜兴报“字星杯”头条新闻竞赛评比揭晓。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一些读者来信、来电,反映“宜兴报头条新闻有看头了!”一些新闻界同行也称赞:“这是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4.
报纸,又称“新闻纸”。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对此,报人无一不明。今天,本文再“老生常谈”,也许有人说多余,其实:非也! “杂志化”倾向种种 由于职责所在、业务所需,笔者经常翻阅和浏览各种报纸。从中发现不少报纸特别是机关报,十分注意突出新闻这个主体,并在新闻二字上大做文章。从版面总量上看,大多数机关报的新闻占60%-70%;从新闻栏目看,更是品种繁多:要闻、综合新闻、专题新闻、社会新闻、焦点新闻、区域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应有尽有。有的报纸新闻栏目有10多个,有的多达20个。由于这些报纸抓住新闻…  相似文献   

15.
报界新闻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谈新闻舆论工作的“要”与“不要”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9月1日在部分新闻单位总编辑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并把握工作中的“要”与“不要”。1、要正确宣传,不要错误引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必须准确。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宣传十五大精神必须要吃透精神,全面领会,正确宣传。切不可一知半解,以偏概全,进行误导。新闻宣传已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如有的报纸对某地在国企改革中提出的“突出‘卖’字,搞好‘股’字,推动‘私’字”等思路大加赞赏;有的报纸不恰当地宣传某地政府在企业改革中提出“要在本县建立非公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召开的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向农业倾斜”的口号。这是人民代表对我国农业连续几年徘徊不前、农业投入减少的严重形势发出的紧急呼吁。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新闻宣传,似乎也到了该“呼吁”的时候了。一个时期以来,报纸上不仅带“农”字的新闻少了,而且质量也每况愈下,多半是一些套来套去的经验报道或“四季歌”之类的东西,有分量的指导性、问题性稿件很少见到。而充斥报纸新闻版面和视听黄金时间的,却大多是“城市新闻”。在数量有限的农业新闻里面又大多是“郊区新闻”或“乡镇工业新闻”。真正的“农业新闻”少得可  相似文献   

17.
所谓伪新闻,是指那些表面上看似新闻而实质上根本算不上新闻的报道。为什么现在有不少读者对报纸出现“审美疲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毫无看头的伪新闻泛滥成灾,麻木了他们的神经。然而,当人们口诛笔伐某些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时候,伪新闻的问题却没有引起媒体人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郗望 《新闻知识》2005,(12):78-79
时下,常听人对一些媒体的新闻报以“没看头”的怨言,此话即使不是所有读的声音,也非常值得我们办报人深思,站在广大读的位置,看看我们每天所发的新闻多少是“有看头”。因为每个办报人都知道,新闻有无可读性最终是由读说了算的。新闻必须强调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人们浏览报纸时,一见“会议”二字往往避之堆恐不及。而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也想当然地认为会议报道就是没人看,他们认为问题在于会议没意思,责任不在新闻。这种看法大错而特错了,会议是一种客观存在,会议报道是媒体制造的一种新闻产品,新闻产品没有市场,责任当然不在会议,而在媒体。  相似文献   

20.
热心于《新闻知识》的读者,读完《新闻知识》88年第11期,一定会有感而发,至少我自己看到在一期中能刊登出多篇质量上乘,内容清鲜的文稿是感到满意的。第11期的特点是重头文章多、稿件质量高、文章内容新,概括成三个字就是“有看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