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程刚 《发明与革新》2014,(12):46-46
电热毯也叫电褥子,是居家常用的电暖器具.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在睡眠时用它提高被窝里的温度来达到取暖的目的.因为它耗电量少、温度可调节、使用方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那么,它是如何被发明的呢?  相似文献   

2.
问题与解答     
记忆金属弯曲后还能变直,这种特殊“记忆”属性的机理是什么? 记忆金属的学名叫“形状记忆合金”,就是说它能“记住”自己的形状。它主要是镍钛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合金可以被拉伸而改变形状,但如果对它加热,它就会“回忆”起原来的形状而变回去,其实这是利用了这种合金在固态时晶体结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阳光下吹大一个个肥皂泡,闪烁着光亮的肥皂泡飞起来,眨眼间又破裂不见。在玩肥皂泡的时候,没有人想过,在破裂的一瞬间,肥皂泡达到了多么惊人的温度。现在,科学家测量了这个温度,结果令他们震惊不已。当液态的肥皂泡猛地收缩时,它的内部变得非常炽热,温度大约是2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高4倍!肥皂泡被吹大并崩溃的过程叫作“声致发光”,液体被2万到4万赫兹的高频率声波吹大(人体能够感知的最大频率大约是2万赫兹)。当肥皂泡开始破裂的一刹那,温度陡然上升。原子、分子间彼此碰撞,高能粒子形成了物质的第四种状态,即等离子态。这个过程会…  相似文献   

4.
变色测温笔     
现在,您到造船厂去参观,会看到焊工在焊接钢板之前,先在钢板上用蜡笔划上一道笔痕,观祭它的颜色变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按照工艺要求,要保证钢板焊接质量,必须把钢板预热到一定温度。焊工所用的蜡笔,名叫变色测温笔,它的笔痕可随被测物体温度不同而变色,来表示该物体的温度。这种笔最近在我国已有生产,一套共分十六档,可完成70~560℃之间的测量任务。变色测温笔为什么会随着温度  相似文献   

5.
MAX6513是美国Maxim公司生产的集成温度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控制仪、电信设备、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子产品领域。文中介绍了它的基本特性、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和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6.
数字手表、电子记事本、便携式电脑、今天我们处于这些物品的包围之中。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显示器,也就是小屏幕,人们将其命名为液晶显示器。但究竟液晶体为何物,我们所看到的数字、字母和图像是以什么方式形成的呢?液晶体是这样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它可以呈现出固态或液态的特征。事实上,它的形状好似盛液体的容器,但它的分子(像拉长的小棍)排列得很规则,是典型的结晶体式的排列。它有两种可熔温度:在第一个可熔温度下,晶体由固体变为“不透明”的液体,而当温度升高之后,它就达到了第二个可熔点,成为正常的透明液体。液晶体有着不同的特性。最常用的是被称为向列相或称丝状的晶体。它的功能是使数字和字母形象化地出现在显示器上。如数字手表的小屏幕就是在两层玻璃之间置入一层极薄的(约千分之二毫米)丝状晶体而制成的。在其中一块玻璃的内侧,覆盖着一层传导材料,上面附有印刷线路。当电流通过时,分子物排列顺序受到干扰,晶体就失掉了它的透明度。那些变成了不透明的点就形成了字母或数字。为使图像在液晶体小屏幕上形象化,就需要利用由一个金属层(一般为铝层)反射的自然光,这个金属层被安置在小屏幕上。为了能够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液晶体,还需要在屏幕内安装一个...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是国外上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项物质精制分离高新技术。它是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即温度在临界温度31.2℃、压力在临界压力7.3Mpa以上的CO_2流体)特有的溶解能力,有选择地萃取待分离物质的有效成份,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压力、时间、流量等办法来改变超临界CO_2流体的溶解能力,从而使被萃取物完全或基本析出,达到分离目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581c”,它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千米,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至40℃之间,与地球表面温度相当。天文学家还不能确定它是像地球一样、表面由岩石组成的星球,还是一个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大  相似文献   

9.
热电阻温度测量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削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本文就几种热电阻测温电路的设计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6月下旬,北京东北部和南部、天津西北部、河北东南部等地局地遭遇100毫米至120毫米的大暴雨。气象专家说,这次强降雨过程主要受高空冷涡的影响,属于冷涡暴雨。冷涡暴雨是什么雨?冷涡暴雨的形成冷涡是指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被称为"冷涡"。与之对应,中心温度比周边高就是暖性涡旋,比如台风。冷涡暴雨是在高空冷性涡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宿元斌 《科技广场》2006,(8):114-115
MAX6695是美国Maxim公司生产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可同时监测远程和本地温度,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温度控制仪、电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子产品领域。文中介绍了它的基本特性、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和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12.
宿元斌 《科技广场》2006,(7):103-104
LM8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C)生产的智能温度传感器,可同时监测远程和本地温度,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温度控制仪、电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子产品领域。文中介绍了它的基本特性,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和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人问你,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你一定知道是南极。的确,冬天的南极洲沃斯托克冰湖是地球自然界中最寒冷的地方,最低温度可达到-54℃。但是,你知道太阳系和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吗?太阳系最冷的星球———冥王星即使在夏季来临,冥王星的温度也只有-200℃左右,空气全部被冻结,覆盖在地表。不过,冥王星的夏季相当长,大约等于地球上的20年。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相当于地球上的228年,温度更加低。冥王星的季节是随着它离太阳的远近发生变化的。在近地点,它离太阳44亿千米,在离开近地点的124年之后,冥王星到达它的远地点,距太阳74亿千米。尽管…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经济时代,一般的材料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环境,在此发展背景下,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材料——形状记忆材料逐渐被开发出来。本文主要分析热敏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温度的变化实现形状的记忆与改变,这类功能性高分子主要应用于保险杠、医用外科、油田封隔器、热缩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温度与植物     
植物和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不同,它自己没有一定的温度。它的温度,一如昆虫,爬虫类等,是随环境而变化的。所以温度的因子,对于植物是极其重要的。究竟在何种温度下,植物可以生存,其最高最低的极限究竟如何,以何种温度对于植物最为适宜,都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平常知道,许多植物,在0℃的时候,即将遭冻。若干热带植物,在3℃的时候,即有损害。  相似文献   

16.
树被称为活档案,年轮就是记录。它不仅代表树木本身的年龄,还能反映每年的降水量和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年轮上可能还记录了森林火灾、霜冻以及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化学元素。因此,只要我们知道如何揭示树木年轮的秘密,它就会向我们诉说从它出生开始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数字     
一团气泡云的崩溃产生2万开的温度当一个气泡崩溃的时候,理论预计气泡内部的气体被挤压得如此紧密,以至于它变得像明亮的恒星表面一样热。现在科学家使用了一项能够测量单个气泡崩溃时的温度的新技术,终于发现了情况确实如此。这种方法打开了一扇通向研究和开发核聚变系统的更简洁道路的大门。科学家很长时间以来猜测气泡崩溃产生的剧烈压力能够导致极高的温度和形成等离子体——这是一种在星际空间和一些恒星大气中的极热气体。为了研究这个过程,科学家专项研究声致发光现象。在这种现象中,当液体中的气泡被声波轰击的时候,它们就会发出光…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07,(6S):I0004-I0004
今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581c”,它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千米,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行。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40℃之间。与地球表面温度相当。天文学家还不能确定它是像地球一样,表面由岩石组成的星球,还是一个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大冰球”。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11,(10):78-78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它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此溶液沸点为19℃。故甲醛在室温时极易挥发,随着温度的上升挥发速度加快。甲醛为毒性较高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原,也是潜在的强诱变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1911年,人们发现了有些导体在低温下会出现超导现象,这种现象有奇特的性质: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但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这种超导现象,因此它们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家才在较高的温度(液氮温度77 K)下发现了一些材料的超导现象,这些材料通称为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发现后,它的很多性质陆续被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