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休溪村的羌文化产业化是充分利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该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在对休溪村羌文化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的前提下,分析了休溪村羌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段铁安 《华章》2011,(9):56-57
1902年9月23日,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喜添男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媒体报道过的关于组团腐败的案例层出不穷:“郑筱萸腐败窝案”、“耒阳市矿征办窝案”、“古井贡腐败窝案”、“重庆绿化市政腐败窝案”、“重庆校长集体贪腐案”、“广州白云区棠溪村岗贝经济社腐败窝案”等等。  相似文献   

4.
池州源溪村傩活动中的"求子"习俗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其显著特征是:其一,打上了山区社会文化的烙印,体现了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二,生殖崇拜是"求子"习俗的主题,宗族和宗教是其得以实施的双翼;其三,公开宣扬与隐秘回避有效地调适了封建传统在性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困惑,兼顾了重伦理和重子嗣的双重目标。以源溪村"求子"习俗为代表的池州傩活动演绎着人神在场的对话,体现着人神互惠的效果,寄托了一种希望,表征着一种言说,连接着一种血缘亲情。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教育的现实处境、民族文化传承、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是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对丽江市南溪村希望小学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希望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的关注.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是全球化背景下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教育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深度探索”“广度探索”与“承诺”的三因素互动模型解释了个体文化认同的形成机制,发挥着文化认同教育“发动机”的作用,自上而下地为文化认同教育树起了“风向标”。“文化体验”对文化认同有着生动诠释与内在追求,是“文化探索”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加油站”,自下而上地为文化认同教育规划了“线路图”。以满足心理发生机制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重点,以“认同”与“认异”的协同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为抓手,由亲历与描述、思考与阐释、比较与分析、反思与重构组成的文化体验学习活动是对文化认同教育路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课程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安顿各民族文化的理想栖身之所。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应秉持“一”与“多”、“他文化”与“我文化”、正式与非正式、继承与创新、统一与差异并重等基本原则,以达成“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文化和谐与自觉境界。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考虑中国文化,多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加以分析,他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文化的变迁与发展,论证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遁古只有僵死,变古方能常青,“革新的文化”是“革旧”与“立新”并举的文化,文化建设中的“破”与“立”有着连贯关系的存在;而要建立适应社会的文化就必须先从人的本质入手,以人性为基点去探究文化建设的本源,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符合人性、抬高人生”的文化,是要以文化为手段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傅斯年力图在中西文化之间寻找最合适的契合点,以打破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什么或如何认识“文化”,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从宏大与精微、理想与批判、个体与组织应用三个主题回顾“文化”的多学科语义历史,是一项必要的前提性工作。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绘制“文化”语义的历史演变图和构建涵盖其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语义空间”,复杂的“文化”语义得以综合。这不仅有助于学者以“广角镜头”来支持教育学的“学科之眼”,也启示我们在教育学中运用“文化”一词时需要避免不同视角的“范畴错置”,注意多种语境之间的关联与协调,重视发掘不同“文化”概念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和谐文化”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和谐文化”是“图书馆文化”一定时期的表现形式,是“图书馆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图书馆的另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在国内特殊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文化”理论,它与“图书馆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贯穿、相互独立,形成了代表图书馆文化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珠玑巷移民史研究中,罗贵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罗贵是珠玑移民的领头人,"罗贵祖"所在之良溪成为珠玑移民的文化心理中心。有关罗贵的"传奇"存在于罗氏族谱、非罗氏族谱和珠三角民间,也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探讨罗贵祖"传奇"之文化意义,对研究珠玑移民文化乃至岭南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后期以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域社会变迁与珠玑移民南迁故事的演绎进程中,良溪地方精英成功运用民间社会广泛认可和实践的文化策略来建构自身的祖先记忆与社区记忆。良溪的“圣地化”,是在充满文化竞争和文化权势博弈的过程中逐步发展、逐步为地域社会所广泛认可的文化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借鉴意象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可深入研究江门良溪古村落的意象特性,包括环境意象、景观意象、生态意象、宗族意象、宗教意象、防御意象以及风水意象等。良溪古村落的景观保护与开发,也应基于其意象特性而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五部堂碑记》看,良溪作为“堡”在明末清初的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乾隆时以神庙为中心的社会秩序逐步转向以宗族为中心;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分化,嘉庆时良溪已至少有33个会堂组织;面对地方动乱,宗族和村庄开始强化秩序整合,良溪罗氏由此扩大了自身影响,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的地方政府文献,是研究古代乡村和家族文化的重要依据。从《新会县志》看,政府主导的良溪古村所在棠下盆地的开发,至迟在明初就启动了;良溪古村和家族被政府重视,始于清初康熙年间;到晚清,良溪古村几成“圣地”。一个家族居然拥有如此重要的文化地位,这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粤西的历史,运用对比归纳的研究方法,分析粤西三丁村、三古丁村、一古丁岭一类地名相同的文化信息,指出粤西三丁村原名"冯家丁寨村",三古丁村原名"冼家古丁村",均为隋唐间冯冼家奴的村寨,侧面证明了隋唐间粤西的社会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用ABC曲线法评价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5年4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高桥镇核心区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以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法评价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德耀村红树林剖面在4月份受轻度污染,7月份受中度污染;而红寨村红树林剖面4月和7月份均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 ,粤东闽语区的语言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普通话和粤方言对该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普通话普及率大大提高 ,粤语逐步渗透其间 ,边缘地区的方言向代表语靠拢。本文选取了粤东中心城市汕头市和边缘的海丰县、南澳县和畲族的李工坑村作为调查的个案 ,分析研究了变化的情况 ,并对其发展趋向做了预测 ,提出了关于语言生活变化与语言政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白粉墙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人文传统,孕育出了《黄杨扁担》、《一把菜籽》这样优美的花灯曲调音乐,因而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传统的和谐统一,成为白粉墙村民间音乐的生态基础。现代化的强力借交通的便利(渝湘高速公路),可能彻底改变白粉墙村文化生态的和谐基础。白粉墙村灯班第三、四两代花灯传人迥然不同的经济现状,提醒我们这个变化的实际开始。  相似文献   

20.
李纲以爱国著称于世。他的爱国情感不仅展现在彪炳史册的政治业绩中,还蕴涵在篇数不多的《梁溪词》中,读他的咏史词,一个以国家民族为怀的爱国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特有气魄浸透文字,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