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韩少功《马桥词典》的发表,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评论界评论不一,褒贬参半,更有甚者,还有学者因对这部小说的评论而被韩少功告上法庭。文章在对《马桥词典》充满魔力的语言世界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对文学的寻根,始终贯穿在韩少功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2.
《马桥词典》自发表以来,评论界一直对它褒贬不一。试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客观的态度,指出《马桥词典》一反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独创一种新的写作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在宏观审视韩少功的创作道路上,发掘出韩少功在文学上一以贯之的执着追求——对文学的寻根。  相似文献   

3.
韩少功的小说主要可分为写实性和神秘性书写两类。巫楚文化对于韩少功的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韩少功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叙事当中。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巫鬼气息和浪漫品格两方面。巫鬼文化的熏染是韩少功神秘书写中最主要的气质来源,也是其神秘色彩最主要的表现。浪漫情怀则在民族智慧、民族理想和民族性格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巫鬼气息和浪漫品格共同构成了韩少功神秘书写的外部特色和内在气质。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将一部 2 8万字的小说分解为1 2 1个词条 ,在对这些词条的解释和阐发中展开了关于马桥的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将小说分解为词语 ,看似 80年代先锋小说衰竭之后留下的“解构”的残余 ,实则韩少功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寻根”的延续 ,借词典的形式是在小说濒临死亡的危机之后韩少功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叙述策略。当中国当代小说在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影响下消解一切 ,直至不可避免地消解自身而陷于尴尬境地的时候 ,韩少功采取了看似消解的、颇具“反小说”之先锋性的文本结构 ,将文本的意义维度指向了难以言说的语言 ,从而直面…  相似文献   

5.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是寻根小说的典型代表。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小说的叙事线索和叙事视角造就了小说文本的神秘性。这种神秘性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并引起对传统文化中神秘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展现了一幅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画卷。在神灵观念的作用下,这部作品体现出原始思维的神秘性、互渗性、象征性等,其语言具有简洁性、直感性、形象性等原始语言的特征。韩少功以原始思维方式来构建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主要的是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同时,这部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对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开放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少功是理性主导型作家,他初期的创作就显露端倪。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文学创作中存在二律背反,文学创作要抛弃单一向度,走向思维的多元化。本文以《月兰》、《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为例,分别从人类生存环境的困顿——人物精神世界的困厄——情节模式的对立出发,具体分析韩少功小说中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马桥词典》用词语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是一部充满语言文化学色彩的小说.本文借鉴罗常培先生《语言与文化》的写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解读《马桥词典》,归结出韩少功的语言宿命、语言伦理、语言辩证法以及韩少功对词义的诗意散发、韩少功对马桥的文化重构、韩少功将语言(词语)引入意义阐释的无尽之途等六点结论。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韩少功的研究偏向于具体的作品,整体论述较少。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缺失。文章侧重对韩少功的小说、散文进行整体性论述,主要涉及创作阶段、作品内涵、艺术特征等方面。论者希图通过此一叙述,能对韩少功的创作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对韩少功创作《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韩少功以其鲜明的创作姿态和不断求变的艺术创新引人注目,学术界对此研究的文章不少,而有系统的、全面介绍韩少功创作的书还没有。我校中文系陈润兰副教授的《韩少功创作论稿》一书在这方面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将韩少功创作思想与流变研究体系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韩少功是被当代文学界公认为"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从成名作《月兰》、《西望茅草地》到最近的《暗示》,他以多变的风格和深沉的理性不断冲击着批评者的视界。综观新时期以来的韩少功小说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看似繁荣的批评格局下,对韩少功的研究还存在着内容的盲点以及深度的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少功前期的小说作品基本上属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后来运用一种新的文学思维,即对人类生命本体和生存方式的关怀,通过关注民间文化,把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糅合,创作出《爸爸爸》、《女女女》等一批小说;而到了近作——《马桥词典》、《暗示》,又淡出神秘主义,现实主义的色彩得到了加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历来是评论的焦点,从作品的主题、精神内涵、文化寄托,到近年来针对《马桥词典》和《暗示》的文体争论,评论的文章非常之多,可是却很少有一篇是单独分析其作品的人物的。本文从韩少功的小说出发,分析具有韩少功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却在精神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坚忍却不美好,究其原因,自然少不了湘楚文化的影响和作者创作态度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5.
刘增杰先生在序言中,从对张炜创作理念的整体把握,对张炜小说创作思路资源的研究,对张炜小说内在逻辑结构、文化意义及其创作潜在困境的探讨,给予王辉的专著《纯然与超然》较高的评价。应该说《纯然与超然》具有理论的深刻性、把握的准确性和研究的精细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双面胶》和《蜗居》的热播,华裔女作家六六的小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关注,对现代知识女性在都市中的生存状态与所面临困境的展现成为了其小说的显著特点。与此同时,六六小说中对于女性命运的描写和表达,也体现了文学对社会现实的介入力量,反映作家对当代知识女性群体认知上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观念,这种无意识的心理通过作家的创作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纵观韩少功的小说创作的三十年间,农村始终都是韩少功深切关照的对象,是他最钟爱的写作题材。韩少功从迫切逃离农村的知青到奋力找寻民族之根探索者,从揭露城乡文明的冲突性到最终全身心的回归农村贴近土地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与其说他在小说中显露出对农村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他人生态度的转变。韩少功作为一个清醒的有担当有良知的智者在探索民族文化的长河里树立了一种典范。  相似文献   

18.
从《旅途》《冬日里的套子》《谁是谁的敌人》等胡学文小说文本出发,阐述了作者对现代乡土人物因文化危机而导致的精神困境的体验与描写。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的小说创作虽然形式与风格多变,但拷问灵魂一直是其创作的主题。文章就从创作方法、人物塑造以及叙事策略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小说主题的深化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韩少功对语言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从《马桥词典》到《暗示》,韩少功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两次转向,《马桥词典》顺应了西方的“语言学转向”,而《暗示》则是这种转向的反动,走向了“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