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矛盾论》告诉我们说: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当前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力弱化,法律调整不力,农村法律文化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点。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必须科学地运用法律制度和理念,加强法制宣传,培育法治文化;完善农村人民调解机制;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提高法律运行实效。  相似文献   

3.
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根据矛盾的属性,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同矛盾;根据矛盾的形式,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清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若干矛盾;根据矛盾的特点,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有效发挥各种社会主体力量的积极作用,其中社会组织是重要主体。社会组织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的功能结构是:在社会矛盾发生前充当"安全阀",提供情绪纾缓平台;在社会矛盾发生后充当"防火墙",提供利益协商平台;在社会矛盾激化后充当"救火队",提供应急处置平台。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要在战略布局上把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矛盾化解的工作体系之中,逐步推进政社分开,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全面监管,注重培育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加强执政党对社会组织的有效领导。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存在的几种突出的社会利益矛盾是:城乡差别带来的利益矛盾、地区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不同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带来的利益矛盾等。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已有所缓和,但新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问题严重,要使得社会稳定与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缓解社会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必然会引发和加剧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机制,逐步形成诉求表达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信访维稳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维权型事件递增、组织化程度增强、事件处理难度和社会影响增强等,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利益主体分化引发农村矛盾冲突扩大、公共服务严重缺位引发群众信任危机、利益诉求机制欠缺引发群众不满情绪、基层政权薄弱导致矛盾无法及时化解等,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移动学习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学习观和教育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移动学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督导是一项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的涵义可体现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科学构建高校教学督导体系,并进行有效的组织运行,是高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相关概念,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为例,分析了其近年来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现状,总结了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凸显,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这些矛盾从对立与统一规律这一哲学视角来看,毕竟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同一性大于斗争性,只要把握好矛盾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协调并加强现代制度的建设,就能够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中国是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条件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特殊的时代背景条件,使得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民生需求甚于政治诉求;官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个案问题容易演化成整体化的矛盾;诉求方式相对温和;解决社会矛盾的两难境地;社会矛盾的生长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4.
1920年前后的中国社会,战火频仍,农业危机。灾岁农民农业生产下降;丰年农产品价格不振,造成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粮食产量降低,粮食调剂不便,加之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粮食供应愈发紧张,最终酿成社会人群中普遍的粮食恐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并由此引发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生产力欠发达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不能满足具有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无发展的增长。新旧体制交替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制度根源:新体制加剧了旧矛盾,体制不完善形成了新矛盾。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外部根源: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经济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文化也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阶段步入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如何认识、定位和处理社会矛盾,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矛盾吸纳机制要求根据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针对不同的社会矛盾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它包括容纳、转换和释放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它的功能作用在于:降低处理社会矛盾的成本;避免社会矛盾的演化和升级;抑制负功能,发挥正功能;释放社会能量,消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协作。从实际来看,中国现阶段已具备构建社会矛盾吸纳机制的理念基础和现实条件。本文就如何构建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吸纳机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多元化发展并有日益激化之势,只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应对,需要建立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的矛盾预警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发挥表达利益诉求的矛盾治理机制,建立提供公益服务作用的处置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之一,其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基层执政能力,增强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并在农村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由于受封建落后思想、部分农民党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及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不强的影响,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农村基层党内民主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Distance Education》2012,33(2):253-269
Like many universities worldwide,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UCT) in South Africa has joined th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movement, making a selec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s available through its OER directory, UCT OpenContent. However, persuading and then supporting busy academics to share their teaching materials as OER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how UCT postgraduate students have assisted in the process of reworking the academics’ teaching materials as OER. Using the concept of contradictions (Engeström, 2001 Engeström, Y. 2001. Expansive learning at work: Toward an activity theoretical re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14: 133156. doi:10.1080/713677004[Taylor & Francis Online] [Google Scholar]), we endeavor to surface the various disturbances or conflicts with which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had to engage to make OER socially inclusive, as well as Engeström’s “layers of causality” (2011, p. 609) to explain postgraduate students’ growing sense of agency as they experienced the OER development process as being socially inclus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