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道德的教育方式解放、张扬与呵护人性,让教育之美高居人性之巅;以具有文化特征的教育方式,让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以充满人性的教育方式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以社会的教育方式,让生命真正成为生命;以民族的教育方式,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教师语言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呈现真善美。"语言之真"表现为体验之语、智慧之言;"语言之善"表现为平等之语、尊重之语、赞赏之语、关爱之语、批评之语;"语言之美"表现为语言的逻辑之美、表达之美,幽默之美等。教师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生命教育中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3.
教育作为由人来实施、以人为对象、为了人生命完善之活动,应回归人性、彰显人性、完善人性,应是最富人性光辉之事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人性研究,探究人性内涵特征及其教育学意蕴对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教育实践进展,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对教育进行人性反思,让教育回归人性是教育学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诉求。人性化教育是舒展个性之教育,尊重生命之教育,净化灵魂之教育,追求幸福之教育,求真、趋善、臻美之教育。人性化教育离不开人性化教育研究的深化,人性化教育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研究成果的人性化评价,对教育研究者的人文关怀及其自身的人性省思。教育学应坚守人学立场,深化教育人学研究,探索构建教育人学理论,以人性化教育研究,推动人性化教育,以人性化教育培养人性完善、智慧圆满之人才,进而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性视阈下的教育学应加强人性化教育研究;构建人性化教育理论;推进人性化教育实践;提升人性化教育管理;实施人性化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4.
真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是引领人追求本真、寻求真理、回归本真的教育。真教育是一项心灵碰撞心灵的活动,从心灵深处发出,在思想的激荡中回归心灵的本真。教师应该走向真教育,回归本真课堂。教师在研究学科、关注教学、研讨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深入研究学生的"儿童文化",从实现生命发展的角度开展"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作为由人来实施、以人为对象、为了人生命完善之活动,应回归人性、彰显人性、完善人性,应是最富人性光辉之事业。对教育进行人性反思,让教育回归人性是教育学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诉求。人性化教育是舒展个性之教育,尊重生命之教育,净化灵魂之教育,追求幸福之教育,求真、趋善、臻美之教育。人性化教育离不开人性化教育研究的深化,人性化教育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研究成果的人性化评价,对教育研究者的人文关怀及其自身的人性省思。人性视阈下的教育学应加强人性化教育研究,构建人性化教育理论,推进人性化教育实践,提升人性化教育管理,实施人性化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由人来实施、以人为对象、为了人生命完善之活动,应回归人性、彰显人性、完善人性,应是最富人性光辉之事业。对教育进行人性反思,让教育回归人性是教育学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诉求。人性化教育是舒展个性之教育,尊重生命之教育,净化灵魂之教育.追求幸福之教育,求真、趋善、臻美之教育。人性化教育离不开人性化教育研究的深化,人性化教育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研究成果的人性化评价,对教育研究者的人文关怀及其自身的人性省思。人性视阈下的教育学应加强人性化教育研究,构建人性化教百理论,推进人性化教育实践.提升人性化教育管理,实施人性化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基本属性的三重维度主要体现在:劳动教育从内容到方式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有助于增进受教育者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和融入感,并唤起一个富于社会情感和生命价值体验的生活世界;劳动教育从工具到存在具有审美性和自由性,有助于实现“真”的规律性、“善”的目的性和“美”的超越性的有机统一;劳动教育从现实到理想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将创造性智慧有效地赋能于广阔的社会性劳动中,实现生命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要从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出发。长期以来的教学着眼于培养知识人,而知识人的世界是意义缺失的世界。良好的教育要从如何提升人生价值出发,达到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根本目的。在实现人生价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负有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责任,教育要回归生活才能展现教学的真实意义。要让教学成为丰富的价值世界,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设计有意义的教学,使每一学科都体现育人的价值,课堂对话和一种潜教学的方式也对实现教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化"教育--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化”教育的主旨在于实现教育中人性的复归,使教育真正成为关注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享用人的活动。人本主人心理学和严重异化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为“人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参照和实践的启示。实施“人化”道德教育必须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德育的“转化”观念;摒弃以培养英才为目标的德育模式;塑造平民化的自由人格;重新审视“德-得”关系,建立新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2.
“教育-智慧-幸福”构成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链条。追求幸福生活需要人的各种智慧,而教育是通过知识促进人智慧发展,提升人智慧力量的活动。但现实的教育并不必然指向智慧、通达幸福,大量背弃智慧和幸福的教育实践活动,阻隔了人们通过教育得享幸福生活的愿望。为此,教育要回归生命智慧,在“转识成智”中收获幸福;提升智慧力量,通达幸福;追求智慧人生,得享幸福。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队伍是一支年轻且充满活力的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线教师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为目的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少不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以“泡菜精神”,深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来了解、关心、尊重学生,通过情感教育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运用情感教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下现实的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以使其获得外在于生命的生存能力。我们需要以培育心灵和爱智精神的教育来纠偏。对柏拉图对话的教育意蕴的探寻正是为此而做的具体尝试。苏格拉底终其一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话性教育实践,以培育人们的爱智精神;柏拉图书写对话回忆苏格拉底的教诲;柏拉图的对话体写作避免了口头谈话的时空限制和惯常的书面写作的僵化问题,生动地再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柏拉图的对话期待真正的读者,怀着生命热情在阅读中进行爱智精神的自我培育,真正地把苏格拉底的教诲带入当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在沟通人与科学、发扬科学本身蕴含的人精神、提高人素质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我国理工类大学的教学中,科学史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院校应把科学史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实验家——裴斯泰洛齐鲜为人知的早教思想的收集和整理,认为其对我们今天的早教有以下启示:"爱"孩子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成功前提,家庭和幼儿园应通过营造"爱"的氛围促进孩子的发展;重视家庭作为孩子早期教育第一场所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化;给予孩子一种全面和谐的早期教育,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重视农村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不可割裂,两者统一于儿童的具体生命。虽然教育归根结底要受到社会的制约,是为社会培养人,但要以儿童具体生命的成长为基点。儿童生命具有的基于自由本性的超越和生成特征,为以儿童具体生命作为教育目的的基点提供了依据。基于人性的教育目的使教育在成就儿童的具体的个性化生命的同时,也迎来了社会的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18.
尽管所有的学问最终都通向自由,也就是人的解放(佛教叫“解脱”),但惟有道德才是最直接的途径。道德也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道德所关涉的是人的灵魂之中最深沉的部分。那么,德育就可以理解为“解放教育学”。然而,现在作为一个学科的德育,基本上只在学校里说话,也只在德性上说话,并且把德性狭隘化了,这样,学校德育工作就成了一个以否定规定的过程。德性与智慧是人类全部文化的精髓,共同形成人类的伟大观念。德育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培养完整的人的德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19.
人们呼唤人性融于教育,教育充满人性。可是,由于外在因素(社会物欲的膨胀引发了成人教育的功利性)和内在因素(知识的价值效用被割裂)引发了成人教育的狭隘性,使成人教育失去了教化人生的本义,成人教育正在疏离人性化,走向异化的边缘。重新审视成人教育与人性化的问题,我们清楚地看到追求人性化其实是成人教育的本质要求、成人教育发展的根本和成人教育的时代内容。为此,我们提出:人之为人是成人教育人性化的内涵,动态地生成是成人教育人性化的特色,关注着个体是成人教育人性化的主体价值等理念,以期成人教育最终走向与人性互荣共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