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翟博 《教育研究》2006,27(3):16-28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从宏观层面分析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从中观层面分析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从微观层面分析是学校教育过程包括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实现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科学地选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素,明确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基础教育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3.
一、对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理解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  相似文献   

4.
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教育的普遍优质化。把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才是最关键的。江东教育确立了“区域层面走均衡发展之路,学校层面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发展策略,积极实现从重视规模发展向重视内涵发展转变.从重视重点发展向重视均衡发展转变,从重视硬件建设到重视教育质量转变。明确了公平、效率、质量这三者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在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一、从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1.教育发展现有水平决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是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余如进在2008年3—4期《人民教育》上发表了《理性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文。作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正确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1、教育均衡发表不是“平均”发展;2、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3、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一蹴而就”;4、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相互限制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在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从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群体四个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一方面,使用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构建教育均衡指数,运用两种指标体系测度了1995—2010年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程度。体系一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机会均衡指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指数、教育质量均衡指数、教育成就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均呈现逐年均衡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基础教育机会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系二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群体教育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依然呈现趋于均衡的态势,但区域教育均衡指数的变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通过来自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微观调研数据也得出了相似的判断,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逐步走向均衡,但城乡之间的生均经费差距较大,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不同群体的入学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对实现教育公平、维护民族团结与民族地区稳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还存在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问题,只要以教育资源配置为根本,从政府引导、评估体系与督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仍能为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找到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新余基础教育的现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认识、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对措施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发展观新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映生出的教育发展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即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该理念对于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正确确立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观及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嘉毅 《教育研究》2006,27(11):41-46
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上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及高技能人才的短缺.高职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内涵发展。但是目前高职发展存在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上海高职的发展。文章从高职的内涵及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上海的高职发展状况,从各个方面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教师成长途径,融合教育教师赋权增能既能丰富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又能满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能整体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对于促进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融合教育教师的赋权增能面临制度保障缺失、教育回流现象出现、支持策略单一、实证研究不足等理论与实践上的诸多困难。因此,在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上,需要进一步完善融合教育教师的职前教师教育过程;同时采取促进融合教育教师赋权增能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职业教育的成型性与发展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职业教育注重"成型性",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相对忽视了发展性。在我国教育重心整体高移的时代背景下,其缺陷日见明显、吸引力日趋下降。为了使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注重对职业教育发展性的研究,并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性与成型性有机统一起来,在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国家现代教育体系的宏观框架中综合考虑,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叙事研究受到当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浮出水面。通过对教育叙事研究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入手,进而谈论了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促使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升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促进教师树立问题意识;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不断反思;促成教师间的团队意识。最后,提出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捷之路。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诞生之初,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自学考试显现出不足。非学历教育因其紧扣市场需求,短期见效快,注重能力本位的优势特征,逐渐成为自学考试发展新方向。自学考试主办机构是高等院校,本身办学优势突出,为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更促进其向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理想·现实·策略——名校推动农村初级中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还普遍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名校推动农村初级中学发展,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措施,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力图从名校推动农村初级中学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名校推动农村初级中学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我们认为,一方面要依靠国家办的高等学校,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民间的力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和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人认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因果关系,只要通过教育或法令的形式来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就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摆脱职业教育目前发展的困境,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是怀疑的,需要探讨几个问题。首先,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是否正确,有没有更改的必要,其次是能不能更改,再次是即使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就一定能够改善吗?通过对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回顾,作者认为,不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前者的错误在于把一系列的偶然的联系当作了必然的因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