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高师《古代文学》的教学中 ,要求学生多读古籍 ,对夯实学生的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多读古籍 ,教师要向学生反复强调多读古著的作用 ,要有针对性地开列出要求学生阅读的古典著作书目 ,要采取各种办法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说明了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多读课,做到重点部分要精读,关键之处要细读,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要紧紧围绕教材处理好讲读与写作的关系,处理好观察与表达的关系,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己找阅读资料,每天读一段或读一篇。另外,每周师生共同欣赏一首诗,然后让学生背诵。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知识多了,写起作来也就不那么吃力了。  相似文献   

4.
一、主动探究用真情,提高兴趣巧成文1.多读多背。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本上推荐的名著一定要读,要求背诵的诗文一定要背;其次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导"上做文章,坚决杜绝阅读黄色、暴力、反动的书籍。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每堂语文课前三分钟,是学生诗词背  相似文献   

5.
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古籍阅读普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很多大学生的自发阅读盲目无序,以致入宝山而空手回,从而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方法上予以指导:第一,要了解古籍的概貌,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对古代文化成果有全面的把握;第二,要分清轻重,取重弃轻,了解各种古籍的性质,分清枝干源流,并注意选择版本,做到去芜取精;第三,要扎实掌握古代汉语知识,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书,多读基本典籍,做到循序渐进;第四,要保持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求真求是,做到读书得间,使古籍阅读有助于自己人生境界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古籍阅读普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很多大学生的自发阅读盲目无序,以致入宝山而空手回,从而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方法上予以指导:第一,要了解古籍的概貌,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对古代文化成果有全面的把握;第二,要分清轻重,取重弃轻,了解各种古籍的性质,分清枝干源流,并注意选择版本,做到去芜取精;第三,要扎实掌握古代汉语知识,学会使用各种工具书,多读基本典籍,做到循序渐进;第四,要保持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求真求是,做到读书得间,使古籍阅读有助于自己人生境界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规定了学生的课文阅读总量,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少于405万字。由此可见,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仅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审视阅读,让阅读真正发挥其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语文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让学生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多读需要时间,在一定时间的前提条件下,阅读速度便成为能否达到“多读”目标的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呢? 1.在速读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可给学生提出几点基本要求。 一是不回视。阅读要避免眼球往返转动,要力求很快地抓住一小段课文的意义,而不是采取一看再看的方法。二是要广视。阅读时视域要广,在某一瞬间要看一组字(几个词汇),而不是逐字细看。这种广视阅读的方法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基本的方…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勾划出生字,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再同桌对读,互相正音,最后由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通过抢读、轮读课文来进行检查。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学生字字音、自己读通课文的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2.提出要求,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不是盲目的,应该对每一次阅…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按年段要求完成阅读量,是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  相似文献   

12.
阅读对学生学好语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课上课下多关注学生平时读什么,常问问他们读什么书,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对于班上爱读书、读书最多的学生应该多加表扬。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的中心,它具备听、说、读、写的综合性。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要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思考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感兴趣的书勤练;培养较强的语感等方面着手。否则将影响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甚至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深究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立足语文课堂,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要深度推进。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进学生交流共享,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展示,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整本书阅读推进的重点。为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更好地贴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持续而深入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书的积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要求中小学生要大量阅读中外名著、童话、寓言、故事、神话、诗歌、散文、科普科幻等各方面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教师需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指导学生选择读什么读书至少要读出三层意思,小说等文艺作品要读出:主人公的想法、作者的想法和我的启示。阅读时,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查书,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9.
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采用设疑引趣法,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思考,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行为。现行教材均有大量的资料、事例,为学生阅读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同时,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学生要认真阅读,用心揣摩,深刻理解把握。指导学生阅读时,一是要处理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三是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结合,读记结合。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框题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即写出整…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可读性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文质兼美的范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自行理解和感悟,我在教读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阅读方式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从“读”入手,以读带思,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