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个体/亚个体意识分层的视角,对意会知识的优先性、认知结构和学习过程做了一种新的诠释,旨在说明在意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亚个体层次的参与,并进一步对意会知识的涉身特点做出探索。意会知识的认知优先性和因果优先性的根源在于亚个体;意会知识结构的运作原理是主体在个体层次上产生焦点意识,进而在亚个体层次上整合辅助意识以完成身体动作。意会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在亚个体层面上事实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需求,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按需要的产生看,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之分;从需要的对象看。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分;从需要的层次看,有低层次的需要和高层次的需要之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窦润江 《青海教育》2010,(11):45-45
一、学生素质结构分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从微观上分析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探析教学方法与素质结构的关系。素质不是一种潜质,而是一种结构,是一种关于知识、能力及非认知因素之间的结构。人的外在行为由个体的素质结构决定,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这种结构,扩大人的外在行为空间。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通过个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认知因素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效课堂教学具有两个分析层次:从表面层次来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从较深层次来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性质的相关、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需要的周期性角度简要分析了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认为个体的需要是周期性地存在的;需要周期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不同需要也具有周期性,需要周期的层次构成相互联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刘胜利 《现代语文》2006,(9):107-108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本与作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课教学就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学习兴趣与个体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看,需要是学习兴趣的前提,因此,决定和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体对新事物、新知识、新信息产生渴求感;二是个体本身因性格、情绪等特性对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产生趣味感;三是个体通过学习和运用某种知识,能够满足自身的成就感。既然如此,政治课教师就应该采用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经常性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能力,阅读能力需要按阅读规律进行培养。阅读规律可概括为四条:层次律,即阅读中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感知──理解──想象──表达的有层次的过程;建构律,即阅读者的认知结构是在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中向前发展的;体验律,即通过读者、作者之间的无声对话,进行超越时空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的双向交流;操作律,即阅读过程是训练阅读者进行各种思想技巧和阅读行为的操作过程。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产生读者、作者、作品浑然一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晏华 《云南教育》2004,(31):43-4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是一种原始的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内驱力。有生命的个体至少有四种需要:一是有探究的需要(心理需要);二是有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生理需要);三是有获得认可与赏识的需要(情感需要);四是有承担责任的需要(社会需要)。这些需要由  相似文献   

11.
自尊(self-esteem),又称自我尊重,是自我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张林,2004)。从儿童自尊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自尊是在自我概念形成以后,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及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也说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张向葵等人也提出,自我尊重不仅是人类需要的核心成分,也是人们缓解文化焦虑的缓冲器,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从三岁左右就产生了自尊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希望受到成人的关注与肯定等等。可见,无论从需要的程度上还是年龄范围上,人们对自尊的需要都是如此地强烈和普遍。所以,从儿童开始培养自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产生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并在生活中表现得自信、自爱、自立,达到一种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而朝着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在受到挫折时对社会现实表示不满的一种精神性宣泄,发牢骚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牢骚产生的原因、对牢骚语的分类和当今的网络牢骚语展开议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满意度的概念、层次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满意度是一个内涵丰富并且具有多重层次含义的概念。一般来说,它是指社会成员(个体、群体和组织)对于社会和社会组织是否满足其个人和群体的需要、愿望、目标。及其满足程度的一种关系认知与情感体验。广义的社会满意度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基本层次。不同层次的社会满意度分别包含各自不同的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很难完成现代社会赋予的培养健全人格、构建整体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任务。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要求之体验,是时代发展要求之必然。本文中,笔者首先讨论了研究需要层次理论对素质教育的意义,需要影响认知,离开学生需要的教育是一种外加的强制力量,往往难以奏效,所以必须认真研究需要;其次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主要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再次详细讨论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体现,教育工作者应以人为本,认真研究学生物质及精神上的需要,从而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欲善其事必先蓄其势——漫谈思维、文化与语言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英语学习的首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动机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表层动机是社会对个体作用的结果;而深层动机与个体的自身修养密切相关。其次,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讲,认知对象及其背景的关系,认知重组的实质及知觉结构的特点等等,无一不与英语语言所承载的英语文化紧密相关。此外,语言与思维,两种人类心智活动的物化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干预。因此,学英语必先学习英语文化是本文很自然的结论。文章最后建议,要增强文化积淀必须阅读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 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本文讨论了学习习惯概念的实质及其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并从元认知、认知方式、个人行为动力因素及教师等社会背景因素的角度, 讨论了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一般机制, 指明了学习习惯养成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双碳”目标背景下,倡导低碳消费、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以大学生为考察对象,从生活方式角度研究其低碳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在因素,包括低碳认知、环境责任和消费习惯是影响大学生低碳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情境以及个体特征对大学生低碳消费意愿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且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因此,需要同时重视影响大学生低碳消费意愿的内外部因素,在大学生基本素养教育中纳入低碳环保教育因素;正视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个性化需求,丰富绿色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在促进低碳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从数学焦虑的心理层面出发,一些测量数学焦虑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并得出了它的维度。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环境性因素、个体的人格特征和情境性因素,同时数学焦虑会影响到数学认知,进而影响个体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9.
互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点 互动程序与互动课程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尤其是维果茨基的支架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的发展分成实际的发展层次和潜在的发展层次,前者指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层次,后者是需要在他人(教师、同伴中较优秀者)引导或合作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层次。这两个层次之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虽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个体的发展则促进或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俱有的,它是儿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对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我们主要从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