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预习做得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认真布置预习的内容,还要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提问解答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先按照课文的脉胳,设计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较好地预习课文。设计的思考题,一要新颖,能体现课文的重点;二要符合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一定的顺序。不要出一些晦涩难理解的题目,免得学生在预习时走入迷途。我在指导学生预习第七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如果作业布置得恰当,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得到很好的巩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下面笔者结合我校语文作业设计谈一谈具体的做法。一、预习作业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课文预习,熟悉课文内容。要搞好语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我把预习课文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大致有四点:读、查、思、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预习,培养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包括指导预习、征询疑难。“指导预习”是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把课文中有关重、难点的知识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讨论作准备。预习中,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内重点会通过自学大体弄懂,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对这些知识重视起来并寻找理解的途径。指导预习,应着重把课文重、难点知识明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如布置预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要求:第一,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内生字、新词。第二,了解课文整体布局,找出描写条件艰苦的…  相似文献   

4.
“教-扶-放”培养自学能力──六年制小语第十一册第21课《将相和》教例评析史思之【教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几个小故事,分段。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一些语文课,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独立阅读课文时,也象讲读课文教学那样,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然后进行课内阅读指导。还有一些独立阅读课文的参考教案,也有布置预习的要求。思之再三,觉得这种做法欠妥。诚然,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讲读课文之前,教师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对于接受教师的讲授,更好地理解课文,无疑是很有好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独  相似文献   

6.
一、检查预习,理解词语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课文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在预习前全都认识的同学请举手。(多数学生举起了手)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有一个字不认识,是通过预习才认识的?(有一生举手)师: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参与。预习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的保障,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部编版本的教材增加了预习提示,这无疑对于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中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课文预习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预习提示就像一个引路人,指引学生有效解读课文,指引教师科学布置预习任务,以此设置课文引语,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张志玲 《学周刊C版》2022,(34):106-108
课文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意识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则是启发学生自主意识,提升其预习效率的绝佳选择。从上述背景出发,文章简析了思维导图在课文预习中的应用价值,并从布置预习任务、明确文本背景、初步阅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反思预习成果等阶段和方面对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展开分析,以此增强小学生的预习效果,提升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着重培养学生课堂上高效的学习能力,铸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从而达成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培养学生课前高效预习的能力要达到预习的高效性,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布置学生的预习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内容定为以下六个方面:初读课文,认知生词—再读课文,疏通文  相似文献   

10.
郑燕 《语文天地》2012,(7):61-62
语文预习有一个误区,即预习课文就是读读课文,查查字词。在这种意识下,预习课文者寥寥无几,且对课文也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语文教师对预习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认识不够,设计、布置的预习作业大多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查阅字词,查找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等。  相似文献   

11.
预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课文的自学.究竟是把预习放在课外好呢还是放在课内好呢?我们认为:课内预习效果较好.其理由是:一、课内预习能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计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假如教师只布置几道抄抄写写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外去做,显然达不到预习目的.在课内预习则不然,老师不但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且可以随时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预习,使学生学会预习,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刚参加工作时,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事提醒我说:"讲课文前,记得让学生预习哟!"听后我暗自琢磨:不就是预习嘛!简单!学第一课《草原》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今天回家预习第一课。"学生们乐呵呵地答应了。第二天,我想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才发现无从下手。就这样,预习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郭老师,孩子回到家把课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然后让我签字,说是您布置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小木船》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自己预习,然后让学生们质疑。预习后,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课文中‘小木船在地上,摔坏掉了’的‘摔’字和我在画书上看到的‘甩手榴弹的‘甩’字不同,是不是书上用错了?”另外一个学生说:“不是用错了,我看‘摔坏’的‘摔’与‘甩手  相似文献   

14.
《采蒲台的苇》(第八册第26课)是现代作家孙犁于一九四七年写的。作者选择典型材料,用白描手法,真实具体地记叙了在白洋淀采蒲台的所见所闻所想,赞颂了劳动人民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预习,培养自学能力。上课前布置预习,指导学生阅读、探索,培养自学能力。先布置学生独立识字,运用字典,结合课文学习理解词语和含义较深的句子。接着是自学课文,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分段和归纳段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预习提纲如下:1.为什么说白洋淀人好象寄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预习法.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习课文,初步掌握基本内容.如第三册的38、39课可布置以下问题:What's Mr Green's problem? Why is he worried? What does Mr Green want?? 二、温故知新法.预习中发现与新课有联系的旧课文、旧知识,可先复习旧课文,回忆旧课文,对比新课文,以旧引新,一举两得,印象将更深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作过一些实验,介绍如下,提供讨论。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学生没有预习习惯,因此,开始时,我一方面讲清道理进行动员,提出足以引起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另一方面就是加强督促检查,提出严格要求。备课时,最好列出预习提纲或预习思考题和预习练习题,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去理解课本知识。如我在教“洛仑兹力”时(高中物理第三册第三章第七节,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课前布置如下预习思考题:①通电导线在磁场  相似文献   

17.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家叶圣陶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预习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不是不预习,就是预习简单化。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学习还存在一定的惰性,学习主动性不足,不愿预习;有时即使有预习的主动性,但是又不知从何入手,不会预习,导致预习效果的低下。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只是简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授新课前常常会布置这样的非书面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下一篇课文。至于学生怎么预习,预习效果怎样,我们大多不会太追究。但在我遭遇到因学生课前未有效预习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尴尬后,我开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要建立“语文学习学”那是1979年一天放学时,我为教文言文《李顺》向学生布置了三道预习题,要他们放学后预习。第二天我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浑身凉了半截: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根本没预习,那些巳预习的也只是粗览了一遍课文。当堂调查的反馈信息告诉我,原来是他们地处偏僻乡村的千家万户,预习时间少,预习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奇缺,更谈不上还有什么预习习惯、预习技能和方法。当即我只好改变计划,临时采取“急救”办法,要学生重新预习,并针对他们不会预习的问题随堂辅导,把学生和我的工具书集中轮流使用,并允许讨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高涨,既掌握了该课文的内容,又学会了预习方法,有很多连教师都未布置和考虑的问题,都通过工具书和讨论得到了解决,从表面看去耽误了一节课,但后面的讲课就快多了。后来又尝试多次,学生很欢迎,于是预习就正式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